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年一脉“过秦论”──读杜牧《阿房宫赋》断想高凤娟西汉初年的才于政治家贾谊,写了千古传颂的《过秦论》①,指陈秦王朝的过失,目的是为了给西汉统治者提供借鉴,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无独有偶,相隔千年以后的晚唐诗人杜牧,同样也写了一篇指陈秦王朝灭亡...  相似文献   

2.
《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贾谊的一篇政论文,全文“铺张渲染,逐层推进,气势磅礴”,堪称“西汉鸿文”。作为一个语文爱好者我斗胆拟教《过秦论》,我把教学主旨概括为五句话: 一、自上而下俯瞰全文,从整到零明晰全文。所谓“自上而下俯瞰全文”,即教者要站得高,要做到这一点,须将作者一生及本文写作背景介绍清楚,突出作者就当时形势提出的政治观点:施行仁政。本文则从反面阐述了这个观点。贾谊的《过秦论》共有  相似文献   

3.
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堪称“史论双壁”,虽相隔千载,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文写作背景相似,都写于封建统治潜伏着严重危机的关头。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文本无数,尤觉《过秦论》伟大。笔力的流畅,气势的充沛,彰显出文学的生命力。阅读经验的碰撞,让心灵的思索愈加明朗。政论笔力的滥觞将成为论述文的一座无形丰碑,激发我们无穷的智慧,于微探西汉鸿文处显真正的笔力。一、文学力量的生命与气势一接触文学,便与鲁迅先生在人生长河里相遇。对《汉文学史纲要》中先生评论贾谊的《过秦论》等文章说:"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既为之振  相似文献   

5.
<正>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用一支雄健有力的笔,将秦朝之过描述得淋漓尽致,从而成就了千载不朽之名文——《过秦论》,这篇文章一直以来都为当政者及文人学士所重视,不仅因其内容的深刻博大,更因其语言的雄壮有力。若是深究《过秦论》文本,再比照传统文章创作理论,可以发现,《过秦论》的有些语言运用是不符合通常的行文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选录了西汉政论家贾谊的文章《过秦论》上篇,此文正如贾谊所说:"野谚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写这篇《过秦论》就是在探究秦之"过",引起后世借鉴,而对一篇之"文眼"的"仁义不施  相似文献   

7.
西汉初年,天下初定,政论界掀起了一场总结秦朝灭亡之因、指斥秦政之弊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秦’遂成为西汉政论中老生常谈"(钱钟书语),诞生了一大批"过秦"的文章,贾谊的《过秦论》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作,并被奉为经典。就其艺术而言,南朝宋范晔称其"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狱中与诸甥侄书》),金圣叹更是赞许其"最是疏奇之笔"。那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西汉大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运笔迂回陡转,反复铺陈蓄势,行文对比鲜明,跌宕起伏,有效地克服了议论文的呆板枯燥,收到了说理透辟、形象生动、令人折服的艺术效果;而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的写作特点,与《过秦论...  相似文献   

9.
议论文中的对比论证,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说明事物的本质,以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过秦论》可谓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论证方法。《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的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文章,文章借言秦之过,讽喻汉...  相似文献   

10.
《过秦论》乃西汉政论家贾谊之史论名篇。文章行文犹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气势磅礴,雄浑有力,极有文采,有如汉代辞赋,让人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赞叹不已。作品之所以有如此之感染力,这主要是作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一系列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1.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以其“雄骏宏肆”“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的显明特点,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一册又选入了这篇文章。据《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二曰政论……”按照惯常的说法,《过秦论》是一篇政论,《汉书》《史记》《文选》《古文辞类纂》等都是把它作为典型的政论,我们常见的一些“教学参考书”沿用此说;可新编教材课后练习一却明白无误地说“这是一篇史论”,那么,《过秦论》到底是政论还是史论呢?  相似文献   

12.
《过秦论》是贾谊的代表作,是西汉初期的名文,是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政论作品之一。《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是批评秦始皇,说他不知道打天下和守天下的方略应有不同;说他能够兼并六国,而最后却亡于陈涉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中篇主要是批评秦二世胡亥,说他上台之后不知道刹  相似文献   

13.
“制”考     
西汉初政论家、辞赋家、文学家贾谊,以其韵散间出、文采华茂、辞藻丰富、铺张扬厉、踵事增丽、层层铺垫、酣畅淋漓宛若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的《过秦论》而闻于世人。该文重在从诸方面论秦之过,故曰《过秦论》。其上篇因属史论,文章旨论秦之兴衰及其源流,鲜明地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之中心论点,其意图  相似文献   

14.
贾谊《过秦论》与杜牧《阿房宫赋》都是名家名篇,分别收入人教社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与第二册。它们在内容、形式、写作意图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当然也有不同地方。因此,教学《阿房宫赋》完全可以与《过秦论》作比较阅读。可以按比较提纲对《过秦论》略加复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诵读,按照提纲讨论研究,必要时候加以点拨,将《阿房宫赋》与《过秦论》一一比较。这样做,可以提高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可以温故而知新,在加深对《过秦论》认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比较迅速地认识《阿房宫赋》的思…  相似文献   

15.
西汉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势流畅.波澜层迭,运用对比,逐层推进,给人以峰回路转、气势磅礴之感。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行文对比鲜明,跌宕起伏,说理生动,令人折服。两文在结构、题旨方面尽管有不同,但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仅就上面两文的对比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17.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18.
西汉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势流畅 ,波澜层迭 ,运用对比 ,逐层推进 ,给人以峰回路转、气势磅礴之感。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行文对比鲜明 ,跌宕起伏 ,说理生动 ,令人折服。两文在结构、题旨方面尽管有不同 ,但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仅就上面两文的对比艺术进行分析。金圣叹评点《过秦论》时说 :“通篇只得二句文字 :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 ,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 ,此只是反衬秦 ;后半有说秦时 ,此只是反衬陈涉 ,最是疏奇之笔。”可见 ,对比反衬是《过秦论》的主要论证方法 :即秦“攻守…  相似文献   

19.
陈霞东 《学子》2004,(6):49-50
西汉初年杰出的政论家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是篇著名的议论文。文章运用丰富的历史事实作为例证,分析形势,指陈利害,援据详实,论辩骏利,前后对照,揭示出客观事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自然地引出结论,篇末点题。全文阐述道理透辟,组织材料缜密,文辞隽永,气势充畅,令人折服。  相似文献   

20.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以扛鼎的笔力,用雄奇瑰丽的语言铸就的《过秦论》,历来脍炙人口。凡是读过《过秦论》的读者,无不感到它的语言具有一种雄壮美。 一、想象奇特惊世骇俗气势不凡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包孕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的气势不凡的语句,描绘出一幅恢宏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