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年话除旧     
每到新年,我总要想起一些事情,在小本子上记一记,准备—件—件地做。事情有大有小,有象制订—个学习计划来紧一紧自己那样的事情,也有象应该买一张贺年片送给孩子那样的事情。今年想到的,却是—句老话,这就是:爆竹一声除旧。这句话,想想觉得很有些意思,这几天,竟始终强烈地在脑际回旋。一年,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宝贵的,一年,如果抓紧的话,能做多少事情呵!如果虚度了光阴,那末一生又有多少个一年给人浪费呢?!现在新的一年来临了,我们迫切要做的是什么呢?没有问题,书仍旧要读,工作仍旧要做,这些都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我想,是“除旧”工作。所谓“除旧”,主要是指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著作,除思想之“旧”,便自已的政治觉悟,在新的一年里有进一步的提高。有了这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工怍。我们教育工作者,过去几年经过党的教育,大多数人是有很大进步的,因而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毕竟我们很多人都是从旧社会中生长、教养出来的,就是青年教师,也因为受到旧社会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工合作     
今天吃了午饭.妈妈叫我和姐姐分工合作收拾碗筷。我们不知道“分工合作”是什么意思。妈妈说等我们收拾好了就知道了。于是,姐姐收拾饭桌上的碗筷,把它们放在水池里.然后把桌子擦干净。我把水池里的碗筷洗干净.放进了碗橱。妈妈笑着说:“刚才你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分工合作。”哦,我们明白了“分工合作”就是一件事情由两个人或更多人分开做,然后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3.
王静 《湖南教育》2008,(5):18-19
面对冷漠的现实,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归隐之心。海德格尔也喊出了“人,诗意地栖居”,他强调生活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来的,因此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必须以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为基础。诗意,本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命题。一个读者给我打来电话,问:“怎样通俗地理解‘诗意地成长’?”我说:“通俗地说,诗意是指一种生存生活状态,一种理想的生存生活状态,一种审美的生存生活状态。我们每天面对琐碎的生活,每个人不可能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如果换个角度,把这些工作看作我们喜欢的事情,多一点兴趣,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审美,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意’。”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成长的前提。说到底,教育的关键就是人的问题,而教师就是这个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太多的制度,我们已经规定了太多的纪律,然而,可否从诗意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教师的成长呢?  相似文献   

4.
"人在社会中生活",生活的质量主要由幸福来衡量,生活的成就就是幸福.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道德教育本身具有幸福功能,这也表明,道德教育必须把人的幸福作为重要的主题来对待.长期以来,中国道德教育,乃至中国教育,一直缺乏对人的幸福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Attitude is everything.5年前,我在南方乡村搞福利工作。我要做的就是让每个人相信自己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当我来到一个叫密阿多的小镇后、当地政府帮我召集了25个靠政府福利来生活的穷人。我和他们一一握手后,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有什么梦想?”每个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我是外星人。“梦?我们从来不做梦。做梦又不能让我们发财。”其中一个红鼻子寡妇回答我。我耐心地解释道:“有梦想不是做梦。你们肯定希望得到些什么,希望什么事情能突然实现,这就是梦想。”红鼻子寡妇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梦…  相似文献   

6.
浪漫之旅     
那年去东京大学教书,在日本一住就是18个月。许多事情淡忘了,许多事情却还深深地记得——比如那年夏天我和妻子以及其他两位中国人的北海道之旅。日本人做什么事情都爱做“计划”。有时,明年年底的活动,今年年初就做下了“计划”,并且还十分  相似文献   

7.
周末晚上,爸爸妈妈和我决定放松一下,我们三个人打牌。打牌前,我留了个心眼,说:“我们立个规定,赢牌的人可以让输牌的人干一件事情,输牌的人必须完成。”妈妈赶紧说:“那要看是什么事,不合理的事可不行。”我向妈妈眨眨眼说:“当然是合理的要求。”我开始分牌,没想到爸爸的牌特臭,连做了三把下游,而我次次都是上游。于是我放下牌,装腔作势地说:“我要爸爸做一件事了。”然后又拖长声调说,“让我想一想,做什么事呢———”这时爸爸赶紧申明:“做不到的事不能提。”我狡猾地一笑:“你肯定能做到。那就是———你大声地、清…  相似文献   

8.
“爱我”教育是我们现行学校德育所常常忽视的。“爱我”教育就是要教育青少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教育应该让学生既意识到自己是美丽和有价值的,同时又意识到自己是重要和有前程的。自爱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只有重视了“爱我”教育,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范晓艺 《学习之友》2014,(12):42-42
近日,美国“生活黑客”网站列出全世界小学生最喜欢妈妈做的10件事,让你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感到最幸福。1.你晚上会来我的房间,给我盖好被子,为我唱歌,给我讲我小时候的事情。2.你会拥抱我,亲吻我,会和我坐下来聊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的事情。3.你会花时间和我单独在一起,兄弟姐妹们也不在旁边。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国家,有些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放松了德育,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认为道德教育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小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应该有做人的基本道德,即传统文化中优良品德的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来指导他们处理复杂的社会、人生事件。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把人培养成“国家人”,而不是“社会人”。就是说,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红”讲的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样一来,其实就是用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造成道德教育悬空。  相似文献   

12.
贝贝妈妈问:教育孩子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都说父母要给孩子讲道理,可是这条原则在贝贝这里行不通,让我们感到很吃力。贝贝现在3岁,到晚上该睡觉了,贝贝磨磨蹭蹭不愿意上床:“妈妈,为什么要睡觉啊?”“因为到晚上了人必须要睡觉啊。”“为什么人必需啊?”“睡觉是人的生理规律啊。”“什么是生理规律啊?”“就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养精蓄锐才能更好地工作啊。”“可是我就是不想睡觉怎么办呢?”……但凡贝贝不愿意做的事情,要想说服他,我们真是绞尽脑汁,几个回合下来,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山东省‘教育学原理’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德育学科规划组成员…当记者与年仅39岁的山东师大教育系教授励万学博士谈及地的这些“头衔”时,戚教授淡然一笑,“荣誉称号并不代表学术成就。我还是愿意与你探讨一下道德教育问题。’在道德教育领域,戚教授的最大而献就是创建了‘活动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厝式’实验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假设就是:在活动教育思想指导下,改革命令式、服从式的权威主义教育模式和单纯以道德说理为主的认知主义教育模式,实施活动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他·她·他     
韩寒这个叛逆得如此彻底的人;这个敢与教育制度对抗的人;这个用一支犀利的笔抨击着他所厌恶的一切的人;这个敢于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的人!他写着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那也是我们所想的。他敢于写出来,还洋洋得意地说“:就是我说的,咋了?”我们却只能暗地里说。记得一次学校补课,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反感,同桌的小小气呼呼地对我说:“你老姐我明天不来了,小妹你就自个儿在这地狱里耗着吧!”我知道她明天一定得来。第二天,她果然来了,冲着我无奈地笑,我理解她。的确,我们又能怎样?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考试卷上写下大大的几个字“:我不考了。”…  相似文献   

15.
班会课的铃声响起,我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宣布这节课的主题———如何发扬雷锋精神。没想到话一出口,学生竟然一个个嗤之以鼻:“都什么年代了,谁还做傻冒呀?”“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不实惠的事情,有什么意思?”“给别人做了好事,自己什么好处也没有,谁会去干呀!”诸如此类的言论让我这个班主任陷入了尴尬和深思:难道这个时代的学生真的要和雷锋精神告别了吗?坐在办公桌前,忆起去年秋天,魏书生老师来绍兴讲学。我有幸聆听了那场讲座,其中有个理论使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占便宜”理论———多为别人做事情就是自己多占便宜。“我为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2013,(15):48-48
张志鹏是新时代一名普通的实习医生,他所做的一切部是在履行一名医生的职责。“在我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凡遇到事情要勇敢、坚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于汉,无愧于人无愧于事无愧于心。”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编     
反思今天的道德教育,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对“道德”进行正本清源,还道德的人本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以人为目的,尊重人的道德选择的自主性,发展人的主体道德人格的生命道德教育。(1)生命的道德教育是“有我”的道德教育。我们道德教育的失误就在于不承认“我”的价值,把“自我”当作道德“恶”的根源加以消灭,导致道德教育教人说假话,而不是内心的真实表达。其实,为“己”不是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是伴随每一个人一生的教育,而没有了道德,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人的一生,就是守护着某一精神价值,不断追寻生活意义的过程。这一精神价值的获得和生活意义的发现,就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最崇高的使命。道德教育应该直面现实,直抵心灵,它是对我们思想与行为的“拷问”。然而,反思当前的道德教育,可以说,道德教育首先要改造的是它自己。换言之,道德教育自身存在许多值得反思之处。其一,对道德教育,我们更多地理解为讲道理。因而,道德教育总是以灌输、宣传口吻出现,从而在实际上偏离了道德教育对受教育者价值的引导,忽视了其道德观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不同灵魂之间的对话,教育的对象天然具有独特性,即面对的是一个个在生理和心理上纯粹、稚嫩、等待慢慢展开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教育就是要花更多的心思于外在的规则设计来“套牢”行塑人呢还是要遵循于人自身内部的生长力量来“成就”每一个个体的发展诉求呢?笔者认为,“套牢人”是基于对资源占有的欲望.而“成就人”给予人的能力素养。相应的,“套牢人”的教育是资源驱动型,“成就人”的教育是能力驱动型。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当今教育的真正诉求,寻找人们内心深处原初的丰富与自我,还社会人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梦醒时刻     
我叫幻特,读高中。“特”当然是特别的意思,就是特别爱幻想的人。我很早就喜欢“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神话传说。我非常关心关于人类翱翔太空的事情。我知道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后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从地球起飞,又降落在月球上,这是人类在月面上的第一个脚印。我羡慕极了,我就想去太空看看。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做个宇航员。我做了无数个神奇的太空梦。一回,我梦见自己飞上了蓝天,然后从天上穿过去到达了其它星球。哇,我飞起来了,由于紧张,我一下子醒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