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或是两种文化的整合,都不应停留于空泛的简单化结论,而应首先对各个相关概念,包括“分析性”、“综合性”、“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等,做出清楚的界定并有很好的了解;进而,所谓的“辩证综合”也不应成为科学哲学、乃至一般哲学研究的一个“万能模式”,而应明确地区分出“互补”、“渗透”与“整合”这样三个不同的层次,并在这些方向上做出更为自觉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伏羲、神农、轩辕史谓“三皇”,在其所生活的悠远而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上古文化即是三皇文化。伏羲文化是上古“佃渔畜牧”时代的图文化,以“易”为中心;神农文化是“农垦时代”的药文化;轩辕文化则是天、地、人三合一的医文化。三皇文化兴起于渭河中上游,在黄河流城得以发展,并波及长江流域,从而形成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基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传统武术包含的民族性、哲学性、文化性等特点与“文化自信”的理论要求不谋而合。研究采用文献、对比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与文化自信加以研究,尝试通过研究传统武术的文化表征、分析武术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探索于武术现实应用层面的文化自信构建路径。得出发掘武术中的民族元素,创新性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文化,扩大武术在群众中的接受度和实践度;发挥传统武术的实践价值和体认价值,使其应用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挖掘武术文化中人格道德建构的重要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根基,以武术为推广手段,构建全社会的国家自豪意识三点武术应用于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策略,以期更快更好在新时期构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国家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对武术传播展开研究,运用文化间性的话语逻辑探寻武术传播与间性存在的关联,通过历史爬梳、文化观照、逻辑思考及解析理路“四重维度”的书写范式探讨武术传播的问题、路径及对策。研究认为:传播理念趋同性与传播形式的不完善性削弱了武术传播的文化空间;在武术跨文化传播进程中,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他者意识”中的刻板形象构成了武术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阻碍。中国武术传播的间性思维与路径选择:“互识互补、视界融合”的文化理念彰显了武术传播的间性思维;“求同存异、美美异和”的文化姿态体现了武术传播的间性智慧;与“他者”文化对话共生的互通意识是武术传播与文化间性内在关联的直接体现。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蕴涵着文化间性的初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多元共生文化环境下得以显现和引申。本文通过凝视和构建武术传播的文化间性,希冀对中国武术传播与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6):F0003-F0003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44页,逢单月25日出版,全国统一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天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以实现学术与教学、科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研究与西部开发有机结合为办刊理念,是第三、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和“甘肃省优秀期刊”,开设的“陇右文化研究”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陇右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荒原》中的女巫预言,可发现潜藏在其中的密码,它分为五个对应的子码:(1)“贝洛多纳”、“一个善于应变的女人”———代表圣杯;(2)“那淹死了的腓尼基水手”———代表利剑;(3)“这人带着三根杖”、“那被绞死的人”———代表主繁殖的神(如渔王、耶稣);(4)“水里的死亡”———代表着繁殖仪式中的死而复生;(5)“转轮”———代表着死亡与复活的轮回。本文通过它们对《荒原》做一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理论,结合人类文化学、语言学、传播学的相关思想,对中国武术跨文化交际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借鉴“第三空间”理论相关思想,应对中国武术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困境,提高武术跨文化交际能力,加速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研究认为:文化休克、民族中心主义、语言障碍等是影响中国武术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困境。本着平等、对话、和谐、开放的文化精神,通过文化身份转换,从“第三种视角”审视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有助于克服民族中心主义,从而为两种文化间的顺利交流搭建桥梁;选择兼通中外两种文化的人才,构建传播者的“复合文化身份”,才能顺利进行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交际;利用身姿语、方位语、生态语、文化图景等实践策略,探寻吸收中国武术的“文化接口”,搭建中国武术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第三空间”理论为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论,对于推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进程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第三空间”概念入手,探讨了文化翻译与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具体阐述了建构“第三空间”理论的原因和路径.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人们从事文化翻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指导原则与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武术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入手,从武术教学与“武术文化”的教育性、武术的发展与“武术文化”的动力性、武术的国际化与“武术文化”的民族性、武术学习与“武术文化”的激励性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重视“武术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诗学"作为文学理论的新构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学理论的危机在于脱离现实文艺状况。文学理论的新发展要从联系现实问题入手。“文化诗学”是要求把对文学文本的阐释与文化意义的揭示联系起来,把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贯通起来,在文学研究和批评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揭示出现实所需要的文化精神,最终追求现代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诗学”有三个维度、三种品格和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1.
“象形取意”思维方式的诠释既是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追本溯源,也是对其内在特质的哲学性反思。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武术“象形取意”思维方式的文化内涵与运行逻辑。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中“象形取意”既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也是“知行合一”的直觉性“体认”过程。其运行逻辑是以“观物取象”为逻辑原点,以“立象尽意”为汇通纽带,以“得意忘象”为终极诉求的前后相续、彼此衔接的完整过程。中国武术内蕴的“象形取意”思维方式对动作命名、 拳种形成、技法革新、风格演变、文化创造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现代性改造过程。为了梳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面临的问题,探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内涵与动因、辩证关系与启示进行了系统审视与深入剖析。研究表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源于历时纬度的内源动因与共时纬度的外源动因,而前者则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面临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一元化”与“多元化”、“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关系。建议以“先进性建设”为立足之本、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发展之要、将“生态体育文化”全球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方向选择、将“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文化"悖论(一)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文化”研究是“体育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但“文化”研究领域问题多多,故在总结分析前人相关定义的基础上,亮出与时论相左的文化观:“文化是人类的样态”、“文化的特质就是人类的特质”、“文化的边界就是人类所为所感所知所思的边界”、“文化是个集合名词”、“文化的认识拒斥功利”、“文化需要时间沉淀”、“文化需要空间区隔”、“文化需要认识主体精神的‘超越’”等等,以便为后续的“体育文化”研究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软实力 成建三(以下简称“成”):请张老师谈一下对习总书记近来几次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的认识,特别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三个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的重要观点,这个观点与更宏大的概念如中国梦、民族复兴等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场”是学校文化的存在形式,它是一个强调关系性的范畴。本文试图从“场域”的视角去阐述学校“文化场”的性质、涵义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学校“文化场”的场内、场内外文化的互动机制。最后,为了促进学校“文化场”场内、场内外文化的良性互动,本文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文化、艺术的概念解读 “文化”在德文为Kultur,在英文与法文均为cul-ture,从拉丁文来:拉丁文cultura有几种含义:第一,耕种;第二,居住;第三,练习;第四,留心或注意;第五,敬神。文化学的奠基者泰罗(E·B·Tylor)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1.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人类早期历史与文化发展之研究》1865)2.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原始文化》1871)。中文所用的“文化”,大约  相似文献   

17.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3):F0003-F0003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44页,逢单月25日出版,全国统一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天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以实现学术与教学、科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研究与西部开发有机结合为办刊理念,是第三、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和“甘肃省优秀期刊”,开设的“陇有文化研究”两次被评为“全同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18.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1):F0003-F0003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44页,逢单月25日出版,全国统一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天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以实现学术与教学、科研与区域礼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研究与西部开发有机结合为办刊理念,是第三、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和“甘肃省优秀期刊”,开设的“陇右文化研究”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19.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145-F0003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44页,逢单月25日出版,全国统一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天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以实现学术与教学、科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研究与两部开发有机结合为办刊理念,是第三、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和“甘肃省优秀期刊”,开设的“陇右文化研究”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20.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3(2):F0003-F0003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44页,逢单月25日出版,全国统一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天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以实现学术与教学、科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研究与阿部开发有机结合为办刊理念,是第三、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和“甘肃省优秀期刊”,开设的“陇右文化研究”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神科期刊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