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茶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饮茶特别讲究,其精髓在于“品”,品茶的色、香、味、形,解渴则在其次。饮茶的全过程,既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项高雅的艺术。由解渴式的粗放饮茶升华为艺术性的茶道,是在唐代完成的。茶这种植物,古代称为荼、茗、木贾等,...  相似文献   

2.
日本茶道     
世界闻名的日本茶道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宗系繁多,主要是三个“千家”(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即千利休的三个直系子孙继承下来的三个日本茶道世家。如今从事茶道活动的人已逾500万,尤其是日本女子大多参加茶道组织。女孩子在离校之后、就职之前,特别是做新娘之前,必须学习茶道礼仪以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自己的举止仪表从容、谦和、优雅。 日本人素有饮茶的嗜好,尽管现代生活涌进了大量的西方饮料,但茶仍然是日本人的主要饮料,“吃茶店”、“茶屋”比比皆是。但是“茶道”活动绝不能在街上的“茶屋”里举行。茶事总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在黔州的作品记载了特有的大叶茶树、"土茶"以及都濡、月兔、八香等当地的名茶;还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制茶法、茶饼的形状、精美的包装,形象描绘了宋代点茶法,尤其是细致描写了碾茶的工艺和冲点出的茶乳;在叙写饮茶的功效的同时也描写了诗人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饮茶带来的奇妙感受。在茶的色香味中蕴含的道仙情愫中,含蓄表达了内心的愁绪。  相似文献   

4.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但是关于什么是“茶道”,历代茶人却始终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随着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受各国饮茶风俗的影响,人们对茶道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观茶道的发展,比较茶道名人的定义,可以肯定的是,茶道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应有一定的形式规范和要求,如讲究茶、具、水,注重程式、环境;二是有精神活动的参与。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唐代金银器与唐代社会生活乾生虽然早在商代中国就已出现了金制品,随后的春秋战国又出现了银制品,但金银器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则是在号称中国古代黄金时期的唐代。在唐代,金银器是皇室贵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品,因此,唐王朝对金银器的制造极为重视,在少府监...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胡酒     
唐代 ,由于最高统治者实行不问华夷 ,对外开放的政策 ,唐王朝与周边诸国尤其是西域、中亚地区诸国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日益发展 ,交往日益频繁。当时的都城长安 ,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且成为中外交往的重要都市。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受到西域、中亚的影响 ,而且在饮馔习俗方面也形成了胡化的风气 :胡食 ,胡酒备受青睐 ,胡人开设的食店、酒肆遍于坊市间 ,“胡姬貌如花 ,当炉笔春风” ,吸引了众多的酒客狂饮其间 ,留连忘返。当时在城市中流行的胡酒比较著名的有三个品种 :葡萄酒 ,三勒浆 ,龙膏酒。…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流氓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唐朝的钉梢》,他所根据的“钉梢”事实,是张泌的一首《浣溪沙》词:“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轻,慢辶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张泌,字子澄,淮南人,随南唐后主李煜归宋。严格地说,他应该是五代...  相似文献   

8.
唐代乐舞     
《寻根》2017,(2)
正唐朝的乐舞艺术极为兴盛。开放的外交政策、各种艺术文化空前活跃和繁荣、唐诗的文学艺术、玄宗创建的"梨园"机构等各种社会因素,无一不是唐代乐舞艺术登上历史顶尖舞台的背后推手。乐舞俑再现唐代乐舞陶俑,是中国古代厚葬之风的珍贵展现,它再现了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红雪     
朱红 《寻根》2005,(3):54-56
2004年岁末至2005年年初,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周秦汉唐文明大展”,集中展示了何家村窖藏及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诸多文物。在四楼展厅所陈列的陕西何家村窖藏文物中,大批金银器的展示,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的兴盛。其中一素面银质盛器,上有墨书“光明碎红砂……”等字。为此次大展而出版的《周秦汉唐文明》一书对所盛之物加以说明:“光明红砂即丹砂,又名朱砂、汞砂,是炼丹的主要药品。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千利休(1522—1591)被誉为天下第一茶人,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当时,武士与当权者皆热衷于此,千利休的茶道更是令日本战国大名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皆为之着迷。大器晚成的千利休54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一股战国茶道热,却最终死于非命,并留下了战国悬案"利休切腹"。来到古都京都府的宇治市,首先想到的便是宇治茶。宇治茶不仅作为一种高级茶而为人所知,抹茶蛋糕卷、抹茶冰淇淋、抹茶巧克力等等,添加  相似文献   

11.
唐代妇女的面妆朱伟奇生活中许多人为了美而化妆,尤其是妇女的面部化妆,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妇女的面部化妆,即依次而下的所谓净脸、打粉底、定妆、上眼影鼻影、画眼线与眉及口红,其实早在唐代就已存在。唐代妇女的化妆就有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  相似文献   

12.
陶易 《华夏文化》2023,(3):20-22
<正>清末民初的朱彭寿在《旧典备征》卷四中记载了清代的“科名佳话”,列举了祖孙鼎甲、父子鼎甲、兄弟鼎甲、五子登科、七子登科等科举世家资料,展示了有清一代的科举盛况。其实早在中国科举史草创的唐代,就已经涌现出很多类似的科举世家,文献中不乏记载。笔者在编著《唐代进士录》的同时,也曾留意过此类资料,做过一些抄录。现将这些资料略加梳理,草撰成文,以飨读者。一、科举世家凤阁王家。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社会中,祭祀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人对自然、鬼神等的盲目崇拜而产生了原始宗教信仰,形成了名目众多、仪制繁缛的祭祀之礼。封禅即是其中尤为尊贵的一种祀典。“封”为祭天,“禅”为祀地,封禅是封建帝王祭祀天地一种礼仪,是古代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宴会种类之多、内容之广、耗费之大,都是空前的。在多种多样的宴会中,以曲江游宴最为著名。唐代的曲江园林,位于陕西西安东南6公里处的曲江村。早在秦、汉时,这里即是上林苑中的“宜春苑”、“宜春宫”,因有曲折多姿的水域,...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博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社会风气极为开放,自由浪漫的风气形成了文士不受拘束的心性,对快乐与放纵的追求,又促使他们将博戏视为不可或缺的游乐方式。好赌的文人在唐代是屡见不鲜的,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盛唐著名诗人崔灏,也是喜欢樗蒲饮酒的放浪形骸之辈。至于中唐以后,文人的生活更是与宴游博戏青楼妓馆紧紧连在一起。《唐摭言》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张祜客居淮南幕中,有一次参加文人聚会,宴会上杜牧向歌妓索取骰子以赌酒,并随口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张祜应声答日:“便知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应略指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唐以后士子的精神追求,他们不再一味地希望通过建功立业来肯定个体的价值,而是走向生活,走向享受,走向了另一个极致,博戏也因此而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四川。早在西周以前,巴蜀地区居民就已开始饮茶了。周武王灭殷纣后,巴蜀等国曾以茶叶作为珍贵贡品献给西周王室。汉魏六朝以来,饮茶之风逐渐传遍长江中下游地区,茶叶在南方也由过去作为土族大家的炫耀品,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饮料。东晋以后,茶叶反而成为皇亲国戚用以标榜自己检朴之物。东晋权贵桓温生性俭约,每次宴请宾客,都只用茶果而已。  相似文献   

17.
张珂 《寻根》2011,(3):15-17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学士院,设立翰林学士,专掌起草诏书文诰之职。关于翰林学士的发展演变过程,学术界已多有研究成果,兹不赘述。本文重点分析这一文人群体在当时社会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8.
黜陟使是唐代中央对地方进行行政监察的重要官吏。本文通过论述和分析黜陟使在唐代的职责、其监察官吏的标准及其在唐代中央对地方统治中的作用,揭示了唐代地方行政监察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李怡 《寻根》2003,(3):62-63
唐代以读书人为主体的士人阶层,日常服饰具有明显的特征:他们大多头戴幞头,身著圆领衫,间或外加半臂,系腰带,足著丝履。士人的首服多为幞头,它起源于汉末、魏晋时期的幅巾,北周武帝在其上裁出脚后幞发,“幞头一谓之四脚,及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折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因此,幞头又称“折上巾”。隋朝大业年间,开始在幞头下面加里衬,称为“巾子”,以便具有硬挺的外形。此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迁,巾子的样式在唐代不断改变:唐初幞头巾子很低,贞观时的幞头甚至有平顶的,因而这时流行的幞头样式就称为“平头小…  相似文献   

20.
马球是一项骑马持杖击球的体育活动,唐人称其为击球、打球、击鞠等。大约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由吐蕃(今西藏地区)传入中国内地,故有人认为马球当起源于今天的西藏地区。由于藏族人从古到今都以畜牧为主,唐时吐蕃又拥有一支精锐强悍的骑兵部队,故这项以马为主的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