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文化语境对隐喻意义的取象具有制约作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取象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文章探讨了导致汉英隐喻意义取象的异同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开始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转变。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而是将隐喻现象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这些认识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象似和隐喻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以形体诗歌Swan and Shadow为例,借助合成空间理论,分析以象似和隐喻为特征的认知运作机制。两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在构建语篇意义、把握语篇主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言学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研究隐喻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理论中把隐喻归入修辞学范围的归纳方式,同时,也分析了隐喻在语言学中的应用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5.
胡奇军 《教师》2015,(5):12-13
中医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其“取象比类”思想使得中医语言广泛存在着隐喻等比喻辞格。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思维就是建立在隐喻基础之上的。隐喻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涉及两种语言、文化的转换。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分析中医隐喻翻译,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英两国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相应两种语言与之相关的隐喻往往被认为是语言任意性和民族性的典型体现。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隐喻,则可以发现:无论它们的具体取象是否相似,即便是截然相反,隐喻的建构仍然遵循着共同的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共性在隐喻建构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逐步兴起,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象似性理论也广泛被接受。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象似性理论是指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闻的相似关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文章主要探讨了英语词汇层面的象似性,分别从语音象似性、字形象似性、词序象似性和语义象似性角度进行论述,然后阐释了象似性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认知模式的研究,其中包括体验模式、激活扩散模式、文化认知模式和隐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语言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广泛存在于日常语言中,多义现象的形成与人类认知密切相关。隐喻在英语中大量存在。了解隐喻有助于学生对词汇意义的深层把握。本文主要利用隐喻理论进行一词多义教学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隐喻在一词多义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性别歧视问题在语言学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研究往往集中在社会语言学框架内,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其相关理论也被应用到了语言性别歧视研究中。认知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笔者将从认知隐喻的视角来探讨英汉语言中广泛存在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分别列举了三个典型的隐喻域并从象似性和文化范式视角对其进行解读,试图挖掘出语言性别歧视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0.
壮语naj的引申义丰富,以naj为语素的合成词颇多。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naj的合成语,发现隐喻和转喻是naj词义组合背后的主要构词理据。隐喻体现在时间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上,其中又以naj是情绪的本体隐喻最为丰富。在naj的词汇语义发展中,平面形状这一语义取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邱经 《海外英语》2013,(5X):122-123
中医"取象比类"的意象思维方式是构建传统中医理论的主要工具,在中医概念形成、理论系统构建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该文运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对"取象比类"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定义、思维过程,以及这一思维作用下的中医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有效的翻译的策略,并通过翻译实例,分析各种具体翻译技巧在具体语境下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隐喻取象是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能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不同文化背影,隐喻取象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二者是辨证统一的。所以,在分析隐喻取象时,既要从物理、生理、心理的角度入手,又要从社会、文化、语言等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全面透切地揭示隐喻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3.
郑家芳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01-103
认知语言学指出,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时间概念也是通过空间概念来表达和理解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利用意象图式探讨了英汉方位介词的时间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认知现象。而人类认知的过程是思维,结果是文化。隐喻认知结构在语言文化发展中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隐喻与语言、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妈祖石雕神像、妈祖服装、妈祖髻和妈祖蔗塔的隐喻象似分析,探讨文化、隐喻和隐喻象似性的关系,说明语言具有隐喻象似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看作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与思维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头"词放隐喻方式的考察,可以发现人体隐喻在人类的认知与思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揭示出隐喻在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思维之间的重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而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现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本文对概念隐喻及介词at、 on、 in的隐喻性转用进行了探讨,并提供了大量实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站在象似性的视角,以大学英语六级阅读理解为研究语料,分析隐喻象似的具体表现形式,寻求隐喻象似的理据,通过对隐喻象似的认知过程进行探析,解决二语学生在阗读中的理解障碍问题,力争用语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填补隐喻象似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仅仅看作语言修饰的手段。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隐喻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文章探讨了隐喻的文化与认知的本质,认为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言学认为习语是固定的表达方式,其意义是不可分析的,是没有理据的。认知隐喻学则认为习语的意义是可分析的,包括隐喻、转喻和规约性知识在内的认知机制为我们理解习语的意义提供了理据。通过身体词"hand"习语的系统分析,从认知隐喻学角度揭示了习语的理据内在本质,习语的隐喻认知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习语。  相似文献   

20.
“取象比类”句式具有由此及彼的逻辑关系特点,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通过“取象比类”句法关系的探讨,结合西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就可以透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古汉语句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找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古汉语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