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历史教学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对中学教学的重要补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学校德育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历史与社会》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这门课程将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知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民族意识,竞争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在德育中,《历史与社会》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门学科将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知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包括民族精神、竞争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在德育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乡土文化,如优秀人物事迹、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浓郁的风俗习惯等等,更能发掘其中蕴藏着革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开创精神、勤劳朴实、诚实勇敢等丰富的德育内涵,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4.
5.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创造性地穿插相关内容教材使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相关教材内容的穿插渗透,往往是见缝插针的,但其收效却常常是出乎意料的。下面谈一下我在小学《社会》课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之一,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自己的方式在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历史教学在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一点是由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纵观历史,无论是《春秋》还是《资治通鉴》,即便是通俗的“三字经”,在你呀呀学语时,就轻松地向你灌输思想观念,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7.
姚风华 《文教资料》2008,(34):128-130
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乡土历史教学,不仅可以达到乡土历史教育和宣传的目的,而且会活化教材,加深学生时所学学科教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本文以泉州乡土历史为例,阐述了乡土历史的学科渗透教学的可行性和其具体要求.实例  相似文献   

8.
刘柏岑 《广西教育》2012,(26):95-95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课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传统文化》课上渗透德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文道合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土资源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对实现历史教学的德育目标大有裨益。文章主要从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分析入手,突出乡土资源在德育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乡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村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历史与社会》包括了大量的乡土教育内容,本文就如何认识、诠释和做好乡土教育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社会》不仅是一本鲜活的教材,而且还是一本充满个性的教材,它有着较之老教材及其他一些教材所不具有的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追求。以下是笔者在“区域的故事”一课里的“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教学中所做的教学情境创设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新教材下册第十四课《公民社会》,主要叙述公民身份发展史、公民社会形成史、权利与义务三部分内容。我在备课时设计的德育渗透思路及目标是通过学习公民身份发展史,使学生知道公民身份的由来;通过学习公民社会形成史,使学生了解公民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权利和义务,使学生能够将公民身份从城市公民、国家公民上升为世界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化资源是《文化生活》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为课程资源提供有效支撑,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探讨了乡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课堂利用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乡土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大亮点,在这几年的台州市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中考中都涉及台州的乡土资源。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它不仅有助于师生更多地了解乡土知识,体会家乡的可爱,感受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如何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初中《历史与社会》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内容、途径、意义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在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对《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目标已明确规定,并突出四方面的特点: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嘶亍为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儿童培养成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因此,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如何结合教材,寻找新途径,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师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19.
王永平 《考试周刊》2009,(52):161-162
对于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和精神需要,接近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带有很多孩童特点,但也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看问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轻易模仿.精神需要是少年期学生自然的精神需要.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属于"再现性思维,即记忆和知识的重现起主导作用,并且也包括着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因此,对八年级学生应注重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会认识历史,并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代的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切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以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芦川乡土文化是一门遵循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乡土教育资源为蓝本,以培养品德高尚、有文化、有教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的合格中学生为总目标的综合课程。以校本课程《芦川乡土文化》为例,结合自身在参与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的点滴实践,从剖析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入手,阐述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