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困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汝 《现代情报》2006,26(7):67-69
本文将图书馆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困境大致分成三大类型:①小馆与小馆之间的博弈;⑦大馆与大馆之间的博弈;③大馆与小馆之间的博弈。对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理性的私人单位对公共物品供给博弈到图书馆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博弈的模型、共同特征和博弈均衡结果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高校共享的教学资源在使用属性上是公共物品,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本文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根据参与高校的规模与实力,将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弱校与弱校之间的博弈、强校与强校之间的博弈、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博弈。运用公共物品供给的经典博弈模型,分别对三种情况下参与方的供给决策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困境所在,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与政府投资能力二者之间的三种关系,构建了政府与私人投资的三重博弈模型,通过对政府完全供给、私人自发参与供给和私人有偿参与供给三种情形下的博弈均衡分析,阐明了准公共物品领域中政府与私人投资者的博弈动机、行为以及效果,明确提出政府应占据博弈的主导地位以及优惠政策必须适时和适度,才能建立起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的共赢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馆际资源共享的博弈模型,分析馆际之间合作结果的演化趋势,进而提出实现馆际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各政府部门间均衡的利用信息资源,以信息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理论,通过运用博弈论中研究公共物品的博弈模型,分别运用"囚徒困境",以及对不同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智猪博弈"分析大小型政府部门间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并提出针对不同主体间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约束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图书馆馆际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可能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如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措施。如何借助计算机网络体系,在图书馆馆际之间进行联机编目、检索、联机互借以达到资源共享的最终目的。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常表现为社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博弈。将加权有向社会网络上的博弈看作一种准公共物品博弈,建立了博弈的模型并分析了合作出现的机制和实现条件。结果表明两种因素是合作出现的重要原因:多次重复博弈和社会网络结构。该模型可用于研究社会网络中合作出现的机制和促进合作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公共物品的属性出发分析了公共物品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方式。通过对两种供给方式的分析,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政府解决市场供给问题的方法。意在实现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既发挥市场配置效率优势,又实现政府维护和监管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厘清成员馆与中心馆的利益博弈关系,构建成员馆风险防范机制对提升数字资源共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探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心馆与成员馆的利益博弈关系,引入激励因子设计奖惩函数,建立中心馆委托下的成员馆风险防范模型。[结果/结论]结合模型分析结论,利用MATLAB实验平台进行仿真分析,模拟激励因子、预期收益目标、随机因子等因素变量对成员馆努力行为和各主体收益的交互影响,从中求解出最优激励因子。成员馆风险防范机制可有效协调中心馆与成员馆的利益博弈关系,最大化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收益。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系统内隐性知识共享困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知识的共享行为看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建立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共享知识供给博弈模型。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首先,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在纳什均衡下,博弈将随个体组织的知识生产能力不同而导致其共享知识供给量存在差异;其次,改变知识生产的预算投入资金分配比例将会导致共享知识供给绝对数量的增加,但无法改变供给不足的程度;第三,提高共享知识的产出弹性,不仅可以提高共享知识供给绝对数量的增加,且可以有效降低供给不足的程度。这些分析说明提高知识产出弹性是解决知识共享困境的根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兰杰  赵江燕  张薇 《现代情报》2007,27(9):117-118,121
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已经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根本和最终归宿。在进行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推进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既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和事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科技文献资源状况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虹 《情报科学》2004,22(6):695-698
调查广东省最具代表的15个科技文献情报机构,分析广东省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数字化共建共享、信息开发利用状况,指出该省文献资源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广东省科技文献资源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燕 《现代情报》2010,30(6):174-177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之一。本文使用综述的方法,在研究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论述了影响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包括:思维观念、事业经费、文献资源、管理体系、人员素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和网络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合理使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丽萍 《现代情报》2010,30(5):64-66
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探析"合理使用"在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自建数据库、数字资源下载、文献传递资源建设及网络资源链接等方式下的适用范围,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实现信息资源的普遍共享。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回顾了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4种主要模式,分析了湖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从省情出发,探讨了湖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铭志 《情报探索》2020,(3):111-116
[目的/意义]旨在为情报共享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方法/过程]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我国有关情报共享的相关论文,利用论文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工具Bibexcel建立矩阵,并通过社会化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以及NetDraw绘出图谱,针对关键词和论文来源的子网、密度、中心性、小团体进行分析。揭示了国内情报共享领域的关键词、作者合著、论文来源等社会网络关系,总结了我国情报共享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等。[结果/结论]指出我国情报共享研究发展路径包括加强学术交流,形成更加系统的研究体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情报共享研究;深入军民不同领域间的情报共享研究。提出军事领域内的情报和社科领域内的情报进行共享是未来情报共享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平 《现代情报》2014,34(4):33-37
目的:研究协同理论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方法:对协同理论引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以及对协同理论引入到信息资源服务后形成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进行探讨,在技术上设法努力寻求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现代手段支持。结果:协同理论是一门以研究完全不同学科中存在的共同本质特征为目的的学科,不是去创造用户信息需要,而是要在思维上摆脱物流的观点,接受信息共享本当无冲突的理念。在理论上以协同理论工具为基础,找到一种信息资源多方位服务用户、全新的信息共享模式。结论:图书馆信息资源协同共建共享,是知识服务、信息共享、协同三者的最佳整合,是全方位的信息资源资源共享,最大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刘靖雯 《现代情报》2009,29(11):169-172
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资源、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相关理论包括含义、意义等进行介绍,接着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最后建设性地提出消除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东亮  岑丹  赵浩宇  刘伟 《情报科学》2021,39(12):80-86
【目的/意义】文献信息资源是人类进行跨时空交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 着信息相对滞后、部分信息尚待证实的现象。【方法/过程】以本市某高校图书馆为实验对象,对全校文献信息资源 进行数字编目、信息整理和加工处理,以此构建文献信息资料数据库,在校园网中提供流通和信息检索服务,实现 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以及共知。利用最小化目标函数,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处理,按照不同调度目 标对信息资源服务的顺序进行指定,最终实现了信息生态链动力机制下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结果/结论】测 试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对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过程中,文献信息资源内的集成耦合度和文献信息资源间的 耦合度均较高,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由此验证了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创新/局限】从 信息生态链动力机制视角下,对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有效提升了文献信息管理能力,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系 统延时能力、CPU使用率、数据丢包率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