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真与平等     
我当校长十一年,在这之前,做过十一年教育机关的公务员,再在这之前,我在教室里教了十二年中学语文。我从没有认真思考过我的"管理哲学"或我的"管理观",老实说,我对这些原是不屑一顾的,我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会很极端。比如,在对待校长与学校关系这个问题上,我就不喜欢用"管理""经营"这些词。我也反对动辄就使用"校长领导力"这个词,什么"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诸如此类。我以为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在学校这个学习型组织中,每一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5年1月A刊上刊登了依法治教的一组文章,拜读之后,我对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深深地感受到在学校推进法治的重大意义与紧迫性。关于如何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推动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其中学校章程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虹口区教育系统在构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方面起步较早,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2006年上半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教育法》规定,实现了"一校一章程"。我参与了我校章程从制订到落实的全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也就是学校由管理逐步走向治理的过程,是学校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真与平等     
<正>我当校长十一年,在这之前,做过十一年教育机关的公务员,再在这之前,我在教室里教了十二年中学语文。我从没有认真思考过我的"管理哲学"或我的"管理观",老实说,我对这些原是不屑一顾的,我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会很极端。比如,在对待校长与学校关系这个问题上,我就不喜欢用"管理""经营"这些词。我也反对动辄就使用"校长领导力"这个词,什么"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诸如此类。我以为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在学校这个学习型组织中,每一个教师都具有"领导力",不能把校长看得太高。每一个教师都是校长。我在学校不断重复这个观  相似文献   

4.
<正>1984年9月,我进入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就读一年级,1996年8月,我进入彩香实验小学任教语文直至2012年我调离这所学校。可以说,我前半生的多数岁月都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在同一所学校经历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让我常常会在做教师时恍惚间"遇见"学生时代的自己,这样的"遇见"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让我从一个自卑的学生成长为自信的教师。重逢"过往的自己"小学时代的我长得胖胖的,是个唱歌走  相似文献   

5.
金风 《中国德育》2014,(3):67-69
正2011年2月,我响应湖北省教育厅"启明星"计划号召,从城区的园林一小到边远的龙湾镇小学支教。历经两年多的班主任工作,我深刻感受到:农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欠缺在于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误解。农村学校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固然不能和城里学校相比,然而,越是薄弱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越不能忽视,因为,好的文化不仅能提升学校品味,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工作。这所学校在静安区这样一个双高区、教育精品区实在算不上突出。当我以这所学校第一个硕士学历入职时,周围的很多教师用怪怪的眼光看着我,甚至有人悄悄问我:"被骗来的吧?"其实学校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幸福教育"理念。记得当时的校长是梁重柏先生,与他第一次见面,他就跟我大谈"幸福教育"。这样的一所学校,竟然提出了"幸福教育使我终身幸福"的办学理念,让我不得不佩服眼前的这位儒雅、渊博的老人。是的,正是他的"幸福教育"的理想和勇气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怀揣着对"幸福教育"的憧憬,我进入了上戏附中。八年来,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践行着对"幸福教育"的理解,感受着学校特色创建带给我的新鲜感和成就感,"幸福教育"已经为我的幸福人生奠定  相似文献   

7.
2012年9月,我又开始担任班主任。在综合分析了当前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行现状与我在学校里的多重角色后,我想从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管理、班主任培养三个角度,在学校内部成立一个班主任工作室,试图在学校层面的班主任工作常态运转、班主任培养上有所突破。我们给这个工作室起了一个颇有艺术范儿的名字"梨花院落",我自然成为"小院"的"大管家",负责"小院"的大事小情。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我县教育系统统一招考学校管理人员,岗位有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按我的条件可以报考中学副校长职位,而我也以90分的高分胜出了。记得当时最后一道大题是"假如你是校长,你将如何管理学校?"虽然早已忘记了答案的内容,但从2002年至2010年,在两个中学当了8年副校长,后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当教务主任。从2008年开始,我就"活跃"在宝鸡市各类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讲台上,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新标准已经出台,对照2002年实验稿的"标准",整个课程的设计思路没有变化,即: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但课程内容在表述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从"我在成长"到"我的健康成长",从"我与学校"到"我们  相似文献   

10.
学校创办仅一年,德育工作以"阳光教育"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目标,在精细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工夫。开展"家长学校"、"家长义工"、"《弟子规》亲子践行"等活动,加大家庭教育的培训力度,提高家校共建水平,调动家长关注教育、关心教育、服务教育的热情。各种教师工作小组,体现"我的学校我做主"的办学思想,鼓励教师多元发展。从细节入手,有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开展"我爱我的新学校""我上  相似文献   

11.
<正>1991年8月,我从中师毕业,在乡村学校坚守了整整二十七年,这二十多年来,从普普通通的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成长为高级教师,成为"福州市学科带头人",成为一所乡村完全小学的校长。这都是源于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对我的熏陶影响;源于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对我的潜移默化。2017年9月,我担任了闽侯县鸿尾超墘小学的校长,这是地处福建省闽侯县山区的一所乡村完小校,学校距县城二十多公里,目前有七百多个学生,四十一位教师。学校外来工子女比较多,教师队伍不  相似文献   

12.
刘楠 《辽宁教育》2014,(10):45-46
正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保障。多年来,大连市甘井子区奥林小学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为办学理念,以体验教育为特色,以"六个学会,六个为乐"为培养目标,坚持"养成训练时时有,体验活动日日行"的思路,通过"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园地我布置""我的活动我创意"三自教育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发展,在快乐中成长。几年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09年7月任贝尔路小学(以下简称"贝小")校长至今,我一直在思考:面对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我将带着师生走向哪里?学校要怎样发展?靠什么发展?"你选择看的方向,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事物。而你选择往哪个方向看,决定于你希望看到什么!"(《唤醒内在的智慧》)于是,我郑重地将"学校发展"定义为"学校中人的发展"。我坚定地认为:如果学  相似文献   

14.
《今日教育》2011,(Z1):71
"跟这些孩子在一起,我觉得内心特别干净,特别容易满足。外面的世界再精彩我也不羡慕。""有尊严的教师,才可以教给盲孩子尊严的未来"2001年,37岁的李龙梅踌躇满志地从普通学校调到重庆市盲人学校担任校长。呈现在眼前的景象却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是一所创办才9年的学校。从2005年举办第一届生本实验班算起,今年即将办到第五届。依我看,生本真正是"理论说得通,实践有效果"。下面我谈谈学校这几年是怎样办生本的。  相似文献   

16.
邹建军 《中国教师》2011,(13):25-26
<正>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也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而我的原点是农村,是学校,因为我生于农村,长于学校。在城市打拼数年后,我回到农村,做了一名农村教师。这种与教育的缘分与生俱来,从祖辈、父辈到我这一代,家族中一半以上的亲人都工作在教育战线上。在  相似文献   

17.
曲孝玲 《辽宁教育》2014,(12):37-38
正什么是学校文化?最近,我阅读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一书,参加了几次校际交流,从而使我有机会从不同视角审视着"学校文化",从而使我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回想起来,我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大约经历了几个阶段。认识的肤浅阶段——盲从在各级教育局的大力倡导下,各校的文化建设犹如一条缤纷之路。但对于我来说,我更为熟悉、谈论更多的是"校园文化"。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呢?我一直都很盲从。我印象中的学校文化(原有意识中的校园文化)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学校申报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新办学校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研究"开题。课题研究开展近两年来,全校教师就新办学校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笔者作为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和参与者,经历了从"要我合作"向"我要合作"的转变。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驱动与引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要我合作"的状态1.启航之旅:集团办学"要我合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岁末,我由一名从教20年的女数学教师和普通管理人员走向了校长岗位.这是一个建校仅有两年的新兴学校,在当地榜上无名.而仅4年有余,学校就从默默无闻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我也成为头顶桂冠的"名校长",荣誉等身,经常有全国各地的业界同行前来交流切磋,许多人要我谈谈治校"秘诀".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开设了以科普教育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有幸加入了学校课改行列,与科普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到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系列活动,学校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一路上,我与同事、学生一起碰撞、探究,虽然有过失败,有受过挫折,但也收获着许许多多的欢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