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建议,一致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11月21日,苏维埃俄国外交人民委员会照会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和比利时等国大使,建议立即停战和开始和谈。23日,外交人民委员会又建议挪威、荷兰、瑞典、丹麦、瑞士、西班牙等中立国,就和平谈判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2.
“左派共产主义者”是十月革命后苏俄党内关于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争论中形成的以布哈林、拉狄克为首的左派集团,他们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不顾客观条件,一味地强调坚持“革命原则”,顽固反对列宁  相似文献   

3.
(一) 十九世纪最后的二三十年,资本主义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资产阶级用其攫取的超额利润和帝国主义思想体系培植工人贵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机会主义思潮。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右倾机会主义思潮迅速滋长成为一种国际现象,1899年1月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的出笼,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彻底背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实现和平统一的外部条件日渐成熟。但半个多世纪的对立造成了双方的全方位分歧.给半岛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第一。尽管双方都宣布接受和平统一的主张.而且双方公布的和平统一方案也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分歧。但双方都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方案实现统一:第二.谁更能在国际社会中代表朝鲜民族;第三.在意识形态方面.南北对峙半个多世纪.积怨甚深.相互猜疑和互不信任的坚冰难以在短期内消融。这些分歧使得朝鲜半岛的统一在短期内似乎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在大革命时期,党内围绕着农民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本文论述了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瞿秋白在农民运动问题上的见解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与党的最高领导人陈独秀的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与农民结成同盟军的问题上与拉萨尔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激烈的斗争.工农联盟是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同盟军的问题,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争取农村劳动者的支持,才能取得胜利.但是,以“普鲁士皇家社会主义”为特征的拉萨尔主义,却顽固地站在普鲁士容克地主的立场上,污蔑农民,诽谤农民革命运动,反对工农联盟.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农民同盟军问题上,与拉萨尔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农民问题上首次与拉萨尔进行的斗争,是在一八五九年围绕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这个历史剧的评价,和农民战争的性质问题而展开的.在此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农联盟的原理已有明确的阐述.并且予见到,“总有一天贫困破产的农民会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①.特别是他们通过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欧洲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进一步论述了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马克思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在巴黎六月起义这两大对立阶级的搏斗中,一切阶级和政党都联合成为一个秩序党来反对工人阶级,农民受骗站到资产阶级方面去了,所以革命遭到了失败.马克思特别强调说:“在革命进程还没有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  相似文献   

7.
一八六三年,李鸿章、程学启的淮军和英人戈登的“常胜军”,联合进攻苏州。坚守苏州的太平军英勇抵抗,淮军和“常胜军”屡遭重创。因军事进攻损失很大,戈登就向李鸿章建议,用诱降的计策在太平军内部进行颠覆活动。戈登说;“要是抚台不答应给予苏州诸王优惠的条件以诱使他们来降,我认为我们攻城就要遭到失败。”又说:“这  相似文献   

8.
伊曼努尔·康德与马克思·舍勒都提到了“偏好”问题,但二者对于偏好问题的理论差异很大。康德的“偏好”指自然欲望,舍勒的“偏好”指“善的趋向”。舍勒设定的“偏好”概念具有向善和自明的特点。“自明”特点使得偏好无须论证,构成了舍勒理论的基础。从“偏好”概念的差异出发,康德强调意志的自由,而舍勒则提出了情感的先天和绝对性。这两种理论体系都致力于寻求道德的绝对化,但是各有不足。康德实践理性理论的不足是忽视了个体的特点,舍勒的情感秩序体系的缺陷在于缺乏一种形式化的先天制约。  相似文献   

9.
10.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通过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党集中力量武装保卫苏联.在如何保卫苏联问题上,毛泽东与苏联和共产国际产生了严重分歧.在处理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关系中,毛泽东坚持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既尊重和服从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局,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维护了国际团结,又捍卫了中国革命的长远利益;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贡献,又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消灭剥削阶级以后,在社会主义社会和人民内部还有没有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后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与刘少奇作为建国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此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其理论建树分别见于毛泽东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刘少奇1951年的《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文,1956年的八大政治报告、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等。然而刘少奇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许多正确思想在当时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林彪、江青一伙用来作为制造刘少奇与毛泽东矛盾的工具;而毛泽东不但在实践上越来越背离自己创立的一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而且其《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后来竟被林彪、江青一伙断定为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从而为‘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运用黑色幽默这支超凡之笔塑造了荒诞世界中一个个荒诞畸形的人物形象,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既有貌似清醒的战争狂人,也有“疯狂”的清醒者。作者深刻而又无情地揭示了疯狂世界中疯狂者们的疯狂心理,他们上战场的目的不是精忠报国,而是以牺牲士兵的生命作为自己升官发财的筹码。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列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在"破除"错误思潮中逐步"树立"正确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破"民粹主义者的唯心史观,"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破"检验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标准,"立"正确标准;"破"爱德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立"在坚持中发展和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破"俄国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立"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思想;"破"党在思想组织上的分散状态,"立"党是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破"卡尔·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立"科学的帝国主义论;"破"对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教条式理解,"立"一国胜利论;"破"卡尔·考茨基俄国革命"早产论","立"十月革命是历史发展必然性和选择性的有机统一论。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22日,是世界劳动人民伟大的领袖和导师列宁诞生九十周年。列宁的一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的一生。捍卫马克思主义,反对国际修正主义是列宁战斗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反对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纪念列宁,学习列宁,学习列宁反对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对于我们今天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决反对以南斯拉夫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赫尔和斯金纳在内驱力强化等有关动机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进行对比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罗莎·卢森堡及其理论表现出极大兴趣,出现了“卢森堡热”,撰写了许多论文和专著。在这些西方学者中,有不少是致力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进步学者,但也有不少是从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反共立场出发的反动学者。对于他们的著作,我们要加以分析和鉴别。我们对卢森堡的重新评价,应当实事求是,不能把卢森堡的一些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理论,也看作是正确的。本文试图对卢森堡和列宁围绕民族问题展开的长期争论,作一番历史考察,剖析卢森堡和列宁在民族问题上的分歧,对卢森堡的民族理论作出评价,从而进一步理解列宁民族理论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南斯拉夫将阿尔巴尼亚作为自己的卫星国,并试图将其纳入南斯拉夫版图之中。南阿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削弱苏联在东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苏南产生矛盾。双方从利用阿党内部的代理人进行斗争,发展到两党两国之间的直接交锋。这场斗争的实质是双方争夺巴尔干地区。南主张建立以贝尔格莱德为中心并独立于苏联之外的巴尔干联邦的战略,同苏联维护自己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并进而将巴尔干国家纳入其版图之中的战略之间的冲突,是其斗争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资金组织形式,股份制有着自己的演化规律,以往我们对此认识的很不够。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有关经验教训和前苏联对股份制一概否定的情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来分析,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在股份制问题上是存在失误的。应纠正列宁在此问题上的失误,把股份制看成是超越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性事物。以便通过股份制改革的尝试与实际操作,使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变为现代企业,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9.
五十多年来,雄伟庄严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激励着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流血牺牲,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真理终于战胜了谬误。正当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阔步前进的时候,党内出现了王、张、江、姚“四人帮”丑类。“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目的,蓄意颠倒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制造了极大的混乱,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给革命和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不把他们制造的混乱澄清,不把被他们颠倒了的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再颠倒过来,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阐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非常艰难的历史条件下,与党内以王明为首的"左"倾错误路线斗争情况的同时,分析了毛泽东的斗争精神及其显著特点、形成的内在动力及对中国革命命运的影响。进而指出研究和学习毛泽东的斗争精神,无论是对总结历史还是面对现实及展望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