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梳理】“赵丽宏的散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一定会为你开一片审美的天地。”(江苏省特级教师李震《苏教版国标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培训讲座》)这段话从形、质两方面准确地指出《为你打开一扇门》的特点,那就是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刘文琼 《文教资料》2021,(4):18-19,3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用具体、形象、生动、说服力强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它所使用的语言完全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环环相扣、丝丝入理,堪称语言使用方面教科书类范本。本文讨论贾宝玉的大丫鬟袭人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形式之一。文学形象的塑造是作家形象思维化与思维形象化双向活动的结果。如果作家将这种艺术创作活动延续到读者方面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这就是文学的欣赏活动。文学欣赏的审美心理是这一活动的组成部分。这一审美心理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感受形象阶段 :文学作品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 ,但这些文学形象不具备直观性。它们以语言为载体 ,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 ,感受形象是文学欣赏重要的一步。审美主体在头脑中经过具象作用形成并呈现出一幅幅生活图画。比如在我们…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前,文学理论的主流是形象论文论;20世纪以后,形象论文论的主导地位逐渐由语言论文论所取代。语言论文论认为“文学是语言的建构,文学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是语言”,语言被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语言论文论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赵炎秋教授仍然坚持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形象,这是需要勇气和创见的,尤其是在形象论文论已被认为落伍淘汰的情况下,他认真钻研文学形象的有关问题,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结合文学实践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传统,吸取语言论文论的长处,贯以自己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探索,十年磨一剑,写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文学形象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生活的凝集与反映,人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言,因此,语言能够表现生活.形象是用语言对生活的形式化,因此,语言能够构建文学形象.在文学形象中,语言与形象就像纸的正反两面,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构建形象,形象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对形象的分析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进行,对形象的修改也可以通过对形象的修改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传达中作家经常会遇到两个问题,即:语言的一般性与形象的个别性的矛盾。语言的历时性与形象的共时性的矛盾。本文结合中外文学大师的大量文学创作实例,从诗学与美学的高度,阐述了如何解除文学传达中以上矛盾,即"语言痛苦"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果安先生认为文学的本质是语言的观点值得再商榷,我们认为,文学形象是有自足性的,文学的目的在于塑造形象,形象是文学的本质,但是在强调文学的形象的本质的同时,应该重视语言的能动性,加强对语言是如何塑造形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魅力正是通过生动的创作体现出来的,文学中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往往别含深意,它在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时,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它使得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又影响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对语言加以雕琢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文学选文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涵养情感、提高言语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3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设置了多个学习领域,其中之一就是"语言与文学",包括语文和英语,这是国家课程文件比较明确地用"语言和文学"来指称语文的学习内容,表明课程纲要对文学教育的重视。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语文必修教科书,具有全新的理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增加了文学作品的分量,各具特色。这些教科书进入实验区后,受到很多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欢  相似文献   

10.
王朔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其“新京味儿”语言也同样是20世纪小说中重要的语言形象。和以往的“京味儿”语言相比,这种语言形象不提供道德参考系数,将口语、调侃作为解构价值规范的策略,以获得游戏生活的快感为唯一的目的。这种语言形象产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转型的缝隙之中。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时代,视听形象以电子文本的广泛传播不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而且逐渐形成对语言形象的侵扰乃至替代。因此,积极探询数字化语境中文学的应对策略尤为重要。文章认为文学语言形象的“综合形象”化当是必然的选择。“综合形象”不但是语言形象与视听形象的技术融通,更是在审美形态上的融通,同时又是既有网络文学的延展与超越。“综合形象”的文学改变的仅仅是传统文学的存在形式,并不改变文学的精神本质。“综合形象”仍然坚持语言形象的主导性,视听形象既隶属于语言形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白话文进入教科书,语文教科书的文类编排日趋稳定,文学在固定的分类模式下开始做与思想或语文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一些教科书通过设置单元主题实现文学教育,也有一些教科书把文学作品当作语言文字的材料。以《国文百八课》为代表的教材使语文教育在方法上趋向于科学化,但文学教育并没有在教科书中找到适合的实施方式。厘清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各自的目的,如何更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成为困扰中学语文教学一个世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学意象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最小的形象单位,本文对文学意象的语言层次、结构层次、形象层次、意蕴层次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的高中语文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本文介绍的是高中语言部分的教科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是瑞典语文教科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形象语言作为一种极其有效的文学修辞手段,以最富有的创新意味,以最能给人以丰富联想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形象语言魅未无穷,它在表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译好形象语言就成为文学翻译中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了。文学翻译的任务,以笔者之所见,应该是一方面要作到原文信息内容的再现,一方面要作到原文美学特质的再现。因此,那些以表达比喻、夸张、通感、仿拟等概念意义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16.
与前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相比,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其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又源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深度模式的消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又演绎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表现工具是语言。用语言描绘形象,使文学显示出不同于其它艺术的审美特质。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凭借它们各自的表现工具和物质材料所塑造出来的形象,是视觉可见或触觉可抚的,实际存在于平局上或空间里的形象。文学形象不管描绘得多么具体,生动,它也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学形象的具体、感性形式,是在人们的想象里出现的。语言的表现功能决定了文学描绘的途经,作家的任务,不在于提供视觉或触觉可以实际  相似文献   

18.
文学化的电视是两种艺术语言手段——电视的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把画面作为整个电视文学有机的叙述语言的一部分。这包括对画面本身的运用——把形象的画面直接作为组构“文章”的词句;也包括画面语言与文学解说语言的揉合——形成“文章”整一、流畅的双重叙述语言结构。但如果处理不好,其文学语言是会与电视画面的“照相本性”相矛盾的。这种矛盾也就是文学解说语言与画面语言之间的矛盾:前者总是要把作者的主观意图贯注于画面语言的叙述之中,从而湮没了画面本身对物质现实的复现力、表现力。在这种情况下,画面很容易丧失它内在的独立的素质,而沦为文  相似文献   

19.
一、文学形象与文化负载的界说  关于文学形象 ,赵炎秋教授在其新著《文学形象新论》中从作品的角度定义为 :“形象 ,就是形式化了的生活。文学形象 ,就是通过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1] 他认为 ,文学的本质是形象。赵先生的这一论述是在分析了中外文学理论关于文学本质情感论、形式论、语言论及传统的形象论的基础上得出的 ,正如童庆炳教授在该书的《序》里所说的那样 ,“赵炎秋很熟悉 19世纪的文学 ,也很熟悉 2 0世纪的文学” ,“其推论的背后有文学史的支撑” ,“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赵炎秋的这一论点看似普通 ,但却有‘正本…  相似文献   

20.
教学形象因教学而生,为教学所需,为教学而设。文学教学的教学形象是文学形象的再造和对客观社会事物模拟之二度模拟,是脱离教师而相对独立于教学空间的艺术整体。作为一种审美电象,教学形象的生成有其语言心理学的依据。教学形象不同于文学形象和教师形象,也不等同于文学教学的形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