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丽丽 《辅导员》2012,(32):25-26
抖包袱是相声艺术中常见的表现手段,是将所讲述的故事加以加工,先隐藏事件的某个情节,到结尾处才"真相大白",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同学们在演讲中,如果能有意地卖个关子,设置个"包袱",然后再将"包袱"抖开,不但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把听众拉进演讲,而且耐人回味,很容易在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在材料中加点"有趣"的包袱在《中华魂》主题读书演讲比赛中,一名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以诗作喻,说明诗是美的象征。在演讲中,若能根据演讲主题的需要,恰当地引用名诗、绝句,就更能够加深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和提高听众听讲兴趣。一用于开头,先声夺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使用诗句于演讲的起始,能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迅速集中听众的注意力。例如:王捷在《为了这片洁净的红土地》演讲辞中是这样开头的:“为什  相似文献   

3.
<正>《她总是叫我"连科哥"》一文,选自小说家阎连科在台湾"世界华文小说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演讲的一部分。虽然是演讲,但我以为演讲也是散文,而且不是一般的散文,是有声音的散文,是看得见作者样子、也看得见读者(听众)样子的散文,是有现场感染力和征服力的散文,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等,既是好演讲,也是传之久远的好散文。同样,阎连科的《她总是叫  相似文献   

4.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第二届"台湾论坛"发表演讲。在演讲结尾,余光中与台下的听众互动,共同朗诵了他的名诗《乡愁》。有人问他《乡愁》有没有下文?年近八旬的诗人幽幽地吟道:  相似文献   

5.
"知心姐姐"卢勤是家长和学生信赖的好朋友。日前,应《新作文》的盛情邀请,"知心姐姐"来到了太原,为听众奉献了一场题为"告诉孩子,你真棒"的演讲。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演讲会上,卢勤激情饱满,以大量真实鲜活的事例.阐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缓解这些矛盾冲突的办法。科学性与故事性相结合的演讲,生动有趣,别开生面,让在场听众受益匪浅。演讲会前,卢勤接受了《新作文》杂志社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衔接手段。通过分析词汇衔接链的不同手段在帕特里克·亨利的经典演讲《不自由,毋宁死》中的运用,说明词汇衔接链对揭示演讲主题、表露讲者感情以及推动听众思考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政治科任教师,高三的最后一课,我组织过"莫愁前路"诵诗会、"桃花潭水"歌咏会,也组织过"回眸"图片故事会,但我更多地是安排主题演讲。从1989年告别第一届高三学生至今,我感觉比较满意的主题演讲有《摔跤也要往前倒》《和未来有  相似文献   

8.
据报载,2008年10月,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南京图书馆以其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演讲风格,做了一场《当中文遇见英文》的主题讲演,赢得了满场1000多名听众的热烈掌声。在演讲中,余光中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演讲方式,讲述了中英文的关系。余光中说,外国人很难想像中国人会讲柴米油盐酱醋茶,这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2003,(4)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亨利·克罗托教授在“科学家新世纪论坛”首场主题报告会上的演讲——《科学,在格格不入的世界中》由一个幽默的故事开场,为中外听众谈起他对科学发现规律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2008年10月,“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南京图书馆以其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演讲风格,做了一场《当中文遇见英文》的主题讲演,赢得了满场1000多名听众的热烈掌声。在演讲中,余光中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演讲方式,讲述了中英文的关系。余光中说,外国人很难想像中国人会讲“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就是我们母语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1.
好的演讲,如口吐玫瑰,余香袅袅,令人回味无穷。要想获取演讲的成功,首先,要了解演讲主题,了解听众,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精心选取材料;赏析优秀演讲稿件,学习并借鉴优秀演讲稿的优点与长处;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熟悉稿件,诵读稿件,掌握稿件内容的精神实质,能够完全脱稿,创造性地进行演讲;仪表着装端庄大方、演讲态势自然得体、演讲语言具有感染力,从语言、内容、态势等各个方面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从而获得最佳的演讲视听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莎剧《裘力斯·凯撒》中安东尼的演讲为例分析掌控听众心理的演讲策略。安东尼在哀悼凯撒的葬礼演讲中,就事论理,声情并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理利并举、借境煽情等策略,剖析安东尼掌控听众心理的高超艺术。  相似文献   

13.
《她总是叫我“连科哥”》一文,选自小说家阎连科在台湾“世界华文小说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演讲的一部分。虽然是演讲,但我以为演讲也是散文,而且不是一般的散文,是有声音的散文,是看得见作者样子、也看得见读者(听众)样子的散文,  相似文献   

14.
<正>在写作或者演讲中,各种问句能够为作者的主题增添表情达意的力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这样的问句不是侧重提问题,而是注重表达作者的感受——花儿很红,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听众。"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这样的设问能够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的兴趣,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大凡人们演讲,总喜欢先来一段开场白,说说闲话,与听众套套近乎,拉拉关系,以缩短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北师版初二语文引用的鲁迅1927年7月16日在广州知用中学发表的演讲《读书杂谈》,就用了这一手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看到因特网上有这么一则报道,题目是《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演讲:听众为何沉默不语》。“2004生命科学论坛——诺贝尔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记者注意到,每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完报告后,全场均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当每一个演讲结束后,主持人问现场听众“有没有问题”时,全场鸦雀无声。在持续了近4个小时的4个主题报告间隙,在总计预留40分钟的提问时间里,千余名听众竟然没有提出一个问题!是的,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上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虔诚的“听众”。学生无需去对自己的课堂学…  相似文献   

17.
温斯顿·邱吉尔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是文学和演讲的经典之作,而修辞的运用更使该演讲锦上添花,异彩纷呈。文章从词语修辞格、结构修辞格和音韵修辞格三个方面分析了这篇经典之作的修辞魅力,指出修辞具有帮助激发听众感情,从而更好地说服听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的目标往往会由于太过平常以至于被人忽略。你是否尝试过坐在听众中间问自己何时讲演才能谈到主题上?或者是否听过始终围绕着听众绕圈子的演讲?也许他们的主题非常夺目,甚至讲演者本身也是魅力非凡,然而由于缺乏一个确定的明确目标,讲演者无法引导听众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9.
<正>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写演讲稿演讲的目的在于打动听众,引起听众心灵上的共鸣,所以演讲的内容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具体而言,写作演讲稿,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开场白要生动引人。开场时尽可能用引人入胜的语言,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第二,演讲稿的主体部分(正文),要做到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在确定主题之后,根据演讲的对象恰当地选  相似文献   

20.
挫折大学     
上个世纪初,美国著名演说家拉尔夫·佩里特的足迹遍布美国城乡,先后有一百多万人听过他所作的题为《挫折大学》的演讲。在这些人中,既有学识渊博的高龄教授,也有目不识丁的青年农民,年龄和文化层次相差悬殊。但即使面对这样一群听众,拉尔夫仍然取得了演讲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