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透彻深刻;同时使人物由过去的单一的平面式结构变为复调式的立体式结构,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2.
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紧密相关,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以致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诗词对主要人物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红楼梦>利用诗词塑造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作者对书中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直接评价和说明;通过书中人物做的诗表现人物的才华、塑造人物形象;利用带有暗示性的诗词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3.
高考探析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最重要的,而情节和环境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深入分析并把握好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深入理解小说主旨的前提。围绕人物,大致有以下四个命题角度:  相似文献   

4.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创作是否成功,主要在于人物塑造的成败。鲜活的人物形象往往给小说增添了许多的姿色,怎样使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跃然读者眼前,关键在于塑造人物的方法。今天,笔者主要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来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人物技法是小说人物塑造规律的整体归纳,《金瓶梅》评点者侧重文本细读,寻绎作者塑造人物的技法。他们就人物形象的传神效应、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人物关系设置等命题的探究,发掘小说人物塑造相对自足的演变规律,凸显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艺术辩证法色彩。  相似文献   

6.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色在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传统小说以生活故事化形态塑造人物形象,而吴敬梓则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即以性格小说型形态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反对脸谱化,人物更为真实,小说以人为中心,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性格的载体,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变动性也体现了《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7.
人物、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鉴赏小说,应聚焦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8.
小说三要素分别是环境、情节和人物,在某一种程度上,环境和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而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或反映现实生活,从而反映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有多种,这需要教师去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体系而引发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小说中,作者往往以语言形式为载体,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意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语言主要分为作者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对话、独白等,即人物语言;作者在叙述事件、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的语句,即叙述人语言.正确解码语言,将成为解读小说、阅读小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典型的人物形象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又有深远、广泛的概括性,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鉴赏小说,必须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①分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来揭示主题的。②指认并分析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手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④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认识小说中人物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因此,我们在分析小说的主题时,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去分析才是最实在和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入手,谈谈小说主题的挖掘。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井上靖在其中国西域题材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中国人物形象.虽然作者塑造的这些中国人物形象有的也许不够丰满,但难能可贵的是对这些中国人物进行的塑造始终是正面和积极的.因此,这些中国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与价值.其一,奠定了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基调.其二,丰富了日本文学的审美情趣.其三,颠覆了前人文学作品中有关中国人负面形象,为中日文学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小说《二十二条军规》通过“反英雄”式的人物塑造、“反小说”的叙事结构等表现手法,在用喜剧形式反映荒诞现实的同时,塑造了尤索林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正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那么,关于环境的鉴赏方法又是什么呢?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  相似文献   

15.
<正>小说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方法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运用小说来反映现实生活就要创造具有现实气息的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人物形象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针对外貌、服饰、行动、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第二,就是将小说中的人物放入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描写,该环境可以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利用各种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使故事的主题更为深刻;第三,通过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6.
黄孟文的微型小说塑造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新加坡商业社会的现实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是被异化和市场化了的。对黄孟文代表性的小说进行人物心理分析,发现现代人在商业社会中失去自我、被异化以及市场化而不自知的生存状态。黄孟文的小说不仅深刻揭露了新加坡社会某种类型人物的无根的生活,并且内含着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批判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作者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与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生动的人物语言对于性格塑造很重要,可以使作品中的人物丰满而鲜活。其中对话所揭示出的人物情绪、性格、背景等信息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赏析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朱利端 《文教资料》2009,(13):12-14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任务,独特鲜明的艺术形象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从人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出发;紧扣小说情节发展与人物活动的环境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要明确小说这一文体,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性的东西。可见,人物形象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便自然成了教学的突破口、切入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往往通过设置情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起来。各种手法、情节和环境等对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