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纪教堂的废墟上,留着这样一行字:“事情是这样。就不会是那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有选择,就会有放弃。你选择了“这样”,必然要放弃“那样”。人的生命仅供消费一次,生命过程的每一次选择,都有着无数诀别的味道。实验失败了,换种方法可以重新开始,而人生的失败不可能“从头再来”。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慎重并珍惜一生中的每一次选择,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后悔了     
刘玉芳 《初中生》2007,(7):107-107
当你正准备用手中的钱去买冰淇淋吃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瘫在地上乞讨的老人,你会怎样想?是厌恶、可怜,还是事不关己?你会怎样做呢?是一走了之,是诚心相助,还是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3.
加奶不加糖     
刘亚兰 《初中生》2007,(5):56-56
卡洛给盖瑞倒了杯咖啡。盖瑞喜欢在她的咖啡里加点奶,但不加糖。卡洛晚上从不喝咖啡,因为它让自己睡不着,  相似文献   

4.
不戴眼镜     
以前很少考虑过人性的善恶问题.我想可能是因为自己阅历不够,抑或是由于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吧.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选择     
刘晓 《师道》2006,(7):61-61
人生,就是一种选择。并且,这样的选择,处处都是。人们随时需要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做出决定。一个选择,决定一条道路;到达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形成一个命运。每个人都希望尽量少走弯路,将决定做得完善一些,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成功。然而,往往自私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正确看待远与近、大与小的问题。无可否认,人都是有私心的,因为人天生就是自私的动物,但是人与人的私心仍然有着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愚蠢的人只会顾及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的得失,看不到大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发呆     
每个人都有发呆的权利。可我小时候就没有,发呆时经常被老师揪住,提问回答不上来。作为惩罚,有一次被编排在最靠前的三个座位上,紧挨讲台。另外两位“荣幸”的同学,一个是说话太多,另一个小动作太频。这成为小学时光惨痛的记忆。后来油了,发呆时不再看窗外,改为直盯黑板,被捉住的概率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7.
丑女不作怪     
陈雄 《阳光搜索》2005,(12):14-14
中国有句俗语叫“自古丑女多作怪”。作怪的都是不甚美的女子,比如最近在网络上走红的那位“芙蓉姐姐”。  相似文献   

8.
天使不流泪     
美丽的心情是因为灿烂的日子而美丽,灿烂的日子是因为美丽的心情而灿烂。我的同事告诉我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像一个跋涉在荒漠的独行者,忍受着寂寞和无助的煎熬——爱情散了,友情淡了,事业没了,朋友劝我说,走过去前面是一片天,事情没有摊到他们头上,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在心里忿忿地说道。  相似文献   

9.
网上不读书     
立新 《师道》2005,(10):47-47
很早就注意到网络的喧嚣,跃跃欲试,但别人告诉我,网络是杀时间的东东,千万小心!  相似文献   

10.
选择乐观     
为了体验生活,增加社会阅历,也顺便挣点零花钱,接受了一家自考工作站的兼职工作。双休日便会有一些零散的活儿干,其中有一项便是每到考试季节,发传单给从考场下来的自考生,为他们传递招考信息,还记得第一次发传单有些难为情。那次发传单,出发的时候还泣有在意太多,直到到了目的地,一切就绪,双手拿着传单的时候,突然有种怪怪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变性     
《成长》2006,(3):1-1
如果词语有感情的话,那么“小姐”和“同志”这两个词现在一定对自己的处境咬牙切齿,它们一个本来位属“宽富人家的宠儿”,一个曾经明证“兄弟姐妹们的齐心合力”,  相似文献   

12.
笃信自由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新来了一个经历过非常时期的年轻老师,他给我们讲自己学生时代经历的很多新奇的事情,鼓励我们多看书看报看新闻。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几乎被重击了一下,慌乱地走进了一个谁都不认识的房间。初中时,原本在糖厂工作的舅舅下岗了,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06,(9):61-61
星期日上午,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有一队人,大家正排队购票入内。 小王站在队伍里,他看到售票门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半票,1.1米以下免票”,就问一个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孩子的父亲说:“1.3米。”“那得买半票了。”小王说。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  相似文献   

14.
关耳 《教育艺术》2006,(4):60-61
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大师,他的《国富论》尽人皆知,但作为一个伦理学家,他的《道德情操论》,却很少受到关注。关于“谨慎”的论述,就是其中脍炙人口、充满智慧的一个精彩论断。亚当·斯密认为:“个人的身体状况、财富、地位和名  相似文献   

15.
尊重不难     
陈妙锋 《广西教育》2007,(11C):20-20
星期六,小陈终于接到一家雇主的电话,让他周一去上班。雇主告诉他,宿舍都已经安排好了,明天就可以搬过去。 第二天,下起大雨,小陈让姨父开车送他过去。  相似文献   

16.
没有终点     
龙勋 《成长》2006,(2):17-18
刚刚忙完校对,就立即赶赴书市前线,周末的计划也随之全面泡汤。这种活动对于本职工作当然是“大有裨益”的,理由可以有一二三……但是对于我所追求的那个“人”的丰富并无意义。稍微有点意思的是在这个人流涌动的场所观看各色人等。  相似文献   

17.
圣城遐想     
终于如愿以偿,但又心存遗憾。接到《教育文汇》笔会的邀请,得知要去圣城曲阜拜孔庙,瞻孔府,游孔林,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可是,当我行走在圣人的故乡,满目的喧嚣、纷繁和错杂,却又让我少有神圣之感。  相似文献   

18.
拒绝贪婪     
郭冬仙 《师道》2006,(1):46-46
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获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往前跑,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就完了。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可是,他终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欲…  相似文献   

19.
汉字新解     
邓毅富 《中学教育》2005,(11):58-58
众:只要有三个人,总有一个是要爬到别人头上。爬上去的是少数,大多数总是垫底的。  相似文献   

20.
多种鲜花     
唐金龙 《师道》2006,(5):42-43
最近,一位激愤的家长把家里刚装了半年的网线给扯了,为此,上初二的儿子正跟她闹别扭,觉得妈妈“既LT(老土),又DC(独裁)”。其实,让这位家长生气的,是儿子总在网上聊天,聊完了,一张嘴就是“烘培鸡”“偶稀饭“”母代”这类让她一头雾水的词,“有时候跟儿子交流都成了难题。”“家里包饺子,他一个不吃,我问他,他说‘偶稀饭KPM,酱紫,偶一会和同学去外面米西’;我让他背英语,他头都不抬:‘惨绿,偶再看一个烘培鸡,千万8147’。”这位家长气愤地说,“我瞪眼儿听不懂,他还吃吃地笑,动不动就对我说‘矮扶了油’(I服了YOU)。正经的东西还没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