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广播──由裂变到聚变马德(一)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新闻领域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项改革成果是各地电台"系列广播"格局的形成。由一套节目"裂变"为多套节目,绝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总结这场变革也许现在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至少...  相似文献   

2.
一、对港澳广播的基本情况1992年10目1日,随着我国珠江口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投入使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增的第七套节目的电波开始覆盖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1993年8月,中央台新成立了第*套节目编辑部(后要8沟“华夏之声节目部”)。经过10个目的紧张着各,新的第*套节目于1994年6闰18日透晨5点以“中央人民广播电白华夏Z声”的呼号开始播啻、从此,中关人民广播电白又诞生了一套新的刑象性广播节自。华夏之声的节目方针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以新闻办主体,以又乏科专题为两翼,为港澳同胞和…  相似文献   

3.
王丹 《新闻传播》2005,(3):42-43
2004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R)第一套节目正式改版,开始以“中国之声”的名号自称。除了名称之外,其形式、内容及板块设置等方面也作了全方位的调整,可以说是为CNR的改革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这一系列“新面孔”使广播媒介的潜质浮出水面,我们没必要再围着“广播能否生存”的问题打转转,而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在现代科技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精心打造中国广播的“新闻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核心传媒和重量级新闻总汇的“中国之声”开播百日,获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好评,她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对国内外媒体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央台一套节目改版的预期。“中国之声”郑重承诺“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大步跻身国际传媒市场,使中国广播受众一夜之间获得了“收听中国之声,遍知天下事”的人文知情权;她的  相似文献   

5.
“十运”盛会在江苏召开,作为东道主的江苏省台为本次活动提供新闻发布,新闻传输,赛事转播等任务。我们广播技术部综合部担负着本台中短波广播发射的供电和天馈线的维护任务,包括综合频率,经济频率,文艺频率,健康频率,旅游频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及金陵之声短波七套节目十四部发射机的高压供电设备和所有发射天线塔,传输馈线,传音电缆,卫星接收天线,调频天线的维护任务。天、馈线的完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2007,(12):19
近日,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核,同意哈尔滨市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第四套节目交通广播和第五套节目音乐广播。  相似文献   

7.
再认识广播优势──从广播“热线电话”讨论引发的思考蔡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去年办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对广播中的“热线电话”现象组织了一场讨论,让广播界同仁各抒己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高广播节目质量,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这场长达...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以后,一股在中国新闻媒介中涌动已久的深潮汹涌而出,造成了近代以来中国新闻史上罕见的报业“周末版战”、“星期刊战”、月末版战”。1993年伊始,这场报业范围内的大战不仅愈演愈烈,而且蔓延到广播、电视领域,酿成了“电波大战”、“荧屏大战”。一时以来,令读者目不暇接,听众耳福不浅,而电视观众则顾此失彼……这场媒介大战的本质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新闻媒介资源实现重新配置和最佳  相似文献   

9.
试论“广播体“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淦 《新闻实践》2004,(3):43-45
“广播体”是指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符合受众收听规律的独特传播形态。“广播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播体”,是指广播新闻中,由记者撰写(播音员播报或记者口述)的“文字部份”所展现的语言文体。广义的“广播体”,应包括广播新闻的声音构成、表现形式、文字语言(由记者撰写、播音员播报或记者口述部分)等构成和表现形态。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界曾开展“广播体”的讨论。主要议题和结论是:广播新闻应摒弃书面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即广播新闻应符合人们的“说话”语态、适合受众的“听觉”习惯。可以说,当年的这场讨论,只是对“广播体”狭义范畴,即对广播新闻“文字语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哲人说:谁了解未来,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未来的电视发展趋势,为领导研究宣传决策提供一些依据。——东方电视台历史不会忘记80年代初期,中国的广电领域曾经有过一次不同凡响的“大裂变”。短短几年,“四级办台”的劲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央、省、市、县各类电视机构的崛起,恰似雨后春笋,有人将此称为中国电视的“战国时代”,电视上卫星之多,上卫星之快,都是惊人的。现在总结这场变革也许为时过早,但这场“裂变”对我国电视发展产生的种种效应却是显而易见的。现实:经历了这场“裂变”,中国的电视机构与…  相似文献   

11.
李强 《视听界》2009,(2):119-119
最近,做了一次评委,对江苏广播10套节目2009年执行的新节目表中的51档新节目从“创新”角度进行评审。  相似文献   

12.
“裂变”使广播焕发出新的生机.它的效应是在各个地方各家电台的微观层面上产生的.而现在广播面临的是宏观面上的矛盾,老路不能再走,回头路更不能走,宏观的问题须从宏观的角度去解决.既然当前问题的关键是广播的总体优势得不到发挥,理应着力在“合”字上做文章,让广播通过“聚变”爆发出新的能量.实现“聚变”当然是有前提的.——不能考虑打破现有的总体管理格局.分级办广播,属地管广播的体制不能变.许多变革往往不一定从合理的必要性出发,而应以现实的可能性为起点.不是说现有的广播管理体制尽善尽美,没有变革的必要,而是这种变革所需成本太高,其难度远远超出我们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身.——虽然要解决全局的问题,但不能完全依赖行政的“调控”手段.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既然已经对广播产生了作用,我们就应该让这种机制在变革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广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原因造成的,因而要充分运用技术的手段去实现变革.但这些技术又必须是成熟的,现成的,现在就可以利用的.总之,我们的“聚变”应当从“这里”出发,应当从“现在”开始.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都云集北京,上演着一场精彩的新闻大战。作为一个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才能在这场新闻大战中脱颖而出,充分彰显自身优势和特质?湖南电台卫星频道在去年邀集中部六省发改委主任集体访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围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构想,今年首次倡导发起安徽、湖北、河南、江西、山西各省电台新闻频率联手成功推出2006全国两会中部六省电台联合报道《崛起中部启航十一五》,实现资源共享,整合传播,开启了六省广播媒体合作的新篇章。是广播“两会”报道的一次成功而大胆地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系列广播。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广播改革进程中的一次“裂变”。由此而产生了群落效应、自组织效应、系统整体效应等,使广播事业充满生机,出现了繁荣局面。“裂变”也使我国广播现有格局与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的一面更加显现。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机制和格局的更新防止和制约广播发展中的“散”、“滥”现象,二是如何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使广播事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呼唤着广播的“聚变”。“聚变”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聚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联合、协作与交流,而是运用电子新技术手段建立节目交换和合作网络,实现各台之间节目的嫁接与联姻。它不仅会使广播频率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广告资源等得到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而且将推动广播作为新闻传播事业向着既能更加繁荣又有利集中管理和指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06,(10):38-38
据中国广播影视报报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DAB移动多媒体广播9月6日正式开播,听众可以通过手机收听该台的12套节目。其中,全新改版的怀旧金曲广播和欢乐时光广播是首次传送给听众。北京台称,预计今后还将陆续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同时,还将试验转播北京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  相似文献   

16.
媒体扫描     
中央电台已完成八套节目改版全新播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继推出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华夏之声之后,又大力采取新的改革举措,于2003年末,对台湾广播实行全新改版,推出两套各具特色的节目——中华之声、神州之声;2004年1月1日,将少数民族语言广播频率改为“民族之声”正式播出;同时央台第一套节目经过重新打造冠名“中国之声”,也已正式开播。至此,中央电台已完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日益成为社会主导力量的时代背景下,2002年1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第二套节目为基础组建经济广播频率,对外呼号“经济之声”,从此,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经济频率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时下,广播带“响”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似乎只要一提到广播就有带“响”二字伴随。诸如广播创新——带“响”,广播好稿——带“响”,广播评论——带“响”,广播优势——带“响”等等。广播人更是将带“响”二字挂在嘴边,甚至成了炫耀的资本。一问:何为广播带“响”,带“响”优势如何发挥?  相似文献   

19.
广播新闻节目,一般先要播送“内容提要”。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听众,这个“提要”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因此,编写好广播新闻的“提要”,是广播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广播新闻提要不同于报纸新闻的标题。广播新闻提要常常是根据人们谈话的规律和习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1992,(1)
常州电台原有一套综合节目,1991年“七一”又办一套按经济台模式设计的主持人直播节目,因而现有内容、形式各不相同的两套节目。这两套节目各展所长,互相补充,基本适应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在新的一年如何深化改革,使广播的整体效应有新的提高?我们经过研究,决定走内涵挖潜,提高整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