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圣诞节前夕,一位身材瘦高的中年男子面对无线电话筒,准备发表向全体英国国民的演讲。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口若悬河的健谈家,他有口吃的毛病,所以面对演讲,他稍显局促,但眼神中却透着坚毅……他就是英王乔治六世,一位在“二战”中与英国民众患难与共的国王。新近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有个温馨的结局,国王战胜了口吃,完美地完成了演讲。而实际上国王的发音还是有点艰涩和困难。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英国人民的心中,那是最动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优秀的社教类广播节目?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题材重大,传播的内容具有时新性、适宜性;二是构思巧妙,制作精良;三是音响效果好,具有鲜明的广播特征;四是在理念上或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对于常态节目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整体节目质量提升。纵观历年来的广播社教参评节目,优秀的获奖作品都具有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的冲浪中应运而生和发展 1994年,中国电信正式在国内对社会团体和公众开展互联网服务业务;  相似文献   

4.
邓莹洁 《大观周刊》2011,(13):66-6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然而,通过对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交流方式的观察,我们推测声音并非一开始就在人类的表情这意中占据主导地位,声音作为交际介质的重要地位是凭借自身优势在人类进化过程里随着劳动的发展逐渐奠定的。相对其它介质,在人类交际中,声音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声音必然最终成为语言介质。  相似文献   

5.
自从画面和声音在影视中结合以来,就再也难分难舍.两者结合,还原了生活的真实体验,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众在观看影视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随剧情.徜徉于古今中外、喜怒哀乐之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声音在影视中的重要性,是人们早已充分认识的.但声音在组织结构影片时的作用往往被忽略.笔者曾经用罗马尼亚影片<爆炸>作过实验.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图片类手机软件成为年轻人轻松便捷的交流工具。但是.此类软件产品模式较为单一,功能大同小异。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模式极其相似。人们很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图片中产生“视觉审美疲劳”。全球首款图片语音社交应用软件“啪啪”一经推出,便在网络社区中风靡起来。人们用其交流、分享、展示和倾诉,自导自演不亦乐乎。本文试从文化视角分析其迅速走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记者摇篮》2008,(3):F0004
沈阳体育休闲广播,Am1341、Fm105.9,系辽沈地区唯一一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专业体育广播。她的前身沈阳体育健康台始创于2003年3月9日。曾以鲜活的激情,独特的形式参与报道了奥运会、  相似文献   

8.
路金辉 《青年记者》2020,(11):61-62
在媒介化社会,视听符号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声音符号被用于各类视听文本,听觉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9.
宋莉 《中国广播》2008,(2):59-6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2007寻找最有魅力的声音”大型声音评选活动随着2007年12月29日“魅力声音颁奖典礼暨经济之声五周年庆典”的成功举办画上了圆满句号。这是中央台历史上第一次大型的全国范围的声音评选活动,也是一次成功的大型公众参与性活动。整个活动历时半年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官方网站的点击量超过2000万人次,报名选手6000多人,经过初选、复选、决选产生了高质量的金银奖选手。  相似文献   

10.
《环球时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自2009年起,它创办了社评栏目。就像它的头版标题一样,其社评所引起的争议很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两年来,《环球时报》的社评经常被世界各大通讯社广泛转发和引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10,(8):35-44
1940年,周恩来同志从苏联带回了一部共产国际赠送的广播发射机,这就是被公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第一部广播技术设备。这个火种点燃在圣地延安,很快就成燎原之势。70年后,当20多斤重的采访机被放入博物馆展览,当再没有技术人员需要用纸条、剪刀、胶条完成一个个节目的制作,数字化的制播系统已被广播界普遍采用。但那些退出广播历史舞台的钢丝机、开盘带却仍然转动在老广播工作者的心中,长久地点亮他们的青春记忆,他们和它们都曾经捕捉过无数历史的瞬间,并将电波投射向无数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周康  叶子 《中国广播》2005,(6):17-21
诚邀艺术名家参加科普活动,演诵科学经典名篇,难!难就难在科学作品的本身虽智慧却理性,虽哲理但艰涩,看都费解,更何况用稍纵即逝的声音来诠释,来演诵,再漂亮有磁性的声音也是一个字:难。这亦是科普工作者一直在苦苦探求解析“普及科学工作如何深入来做”的一道难题。然而今年的科技活动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共同主办的《驰向理性的海洋——科学经典名篇演诵会》,竞吸引来诸多著名的演播艺术家、表演  相似文献   

13.
李飞 《新闻传播》2010,(3):99-99
之所以这么晚写下这段文字,回首"沿边行",原因有三个。一来,我只是个新闻报道实践者,不善也不会写新闻论文;二来,实践是最好的新闻,怕一总结,就"搁浅"了;三来,"沿边行"一路千头万绪,总怕挂一漏万。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港澳中心委托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任台湾岛内首次进行了对台湾广播听众抽样调查。在台湾听众中,有56.8%的听众对我们的广播的需求不是政治需求和知识需求,而是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这一抽样调查也进一步明确了对台湾广播文艺节目的定化——通过好听的声音传递情感和思想。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种种人为阻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13,(9):4-6
经历了四川芦山7.0级的强烈地震之后,7月2日,我国传媒、应急管理方面多名顶级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北京召开了“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芦山心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的研讨会,探讨了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媒体在救灾及灾后蓖建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后联合网川、雅安、芦山等地厅广播电视机构启动“同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10,(5):48-57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是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  相似文献   

17.
中央台资源丰沃,是培育、造就著名播音员主持人的摇篮,齐越、夏青、潘捷、林田、费寄平、葛兰、张之、康瑛、林如、铁城、方明……等著名播音员的名字,伴随着他们动人的播音艺术,留在了中央台六十六年的历史上,留在了广播人成长的经历中,更留在亿万听众永远的记忆里。在广播进入频率专业化、传播技术进入数字化的今天,在听众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具有注重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优良传统的中央台,在强调传承优秀播音艺术的同时,更视播音员主持人为电台的灵魂和广播媒体的综合传感器。由此,去年底评选出于芳、向菲、晓菲、章莹莹、小莫、齐莺、万成、小草、阿依夏木&#183;吾守尔、付淳等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他们成为中央台历史上首次被冠以“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荣誉称号的广播人。 成功的实践离不开创新理论的引领和推进。中央台评选“十佳”这一广播媒体的具体实践活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月23日,中央台特邀请中宣部新闻局、中国记协、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等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和听众代表作专题研讨,倾听他们对这一活动的评价以及进行理论层面上的分析、探索和阐述。本刊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