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纬国先生一生的多数时光是在军旅度过的。所以,在《蒋纬国口述自传》一书中,蒋所叙述的多为军队中的人和事。在回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军旅生涯时,蒋纬国谈到的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
艺术研究常被非艺术因素干扰。但艺术研究毕竟是艺术研究,它有自己的学术定性。非艺术因素的干扰逐渐从艺术研究中淡化乃至消除,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这同时也是历史的进步。俄国象征派艺术的研究,受到大半个世纪的非艺术因素的干扰,而这种干扰为了求得干扰的合理性,又努力地借助艺术的名义。  相似文献   

3.
张港 《出版视野》2010,(3):38-39
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不管什么时间,都称蒋介石为“蒋总统”,这可不对,因为蒋介石离开大陆前就当过几个月总统。  相似文献   

4.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蒋介石与蒋纬国关系并不好,蒋纬国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远不如哥哥蒋经国。这种说法的流行由来已久,但是对之要具体分析,事实上在早期的蒋介石日记中,情况正好相反,无论是记述的篇幅,还是记述的文字中流露出的感情,都体现了蒋介石对于蒋纬国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5.
何兆武先生以《上学记》为书名,书写他的口述自传.其中最让读者心向往之的一点是,那时的大学校园,和校门外的社会相比,真的是个不一样的地方. 有哪些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蒋氏家人决定把两蒋日记‘暂存’于胡佛研究所并授权其保存、开放。这是目前最完整的两蒋日记原始手稿。蒋介石日记从1917年到1973年。即蒋离世前两年;蒋经国日记从1937年到1979年,时至台湾民主化之前。”2006年4月27日,《南方周末》做此新闻报道,章并称:“今年2月,胡佛研究所对外正式宣布接受蒋家委托,保管两蒋日记。台湾政界及学界普遍感到震惊。台湾总统府国史馆馆长张炎宪大为惊愕,‘国史馆是法定的物管理机构,不能容忍两蒋日记流往海外’。”而相对于台湾政界学界,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该所近代中国档案及特藏馆的负责人之一则不以为然,她认为两蒋日记属私人物品,蒋氏后人有权做出选择。日记为“暂存”,其核心是两蒋日记暂存胡佛50年,且蒋家可随时撤回。作为蒋氏日记的保有蒋方智怡(蒋孝勇遗孀)的回应则是:“我一直为这些历史件寻找适当的保存地点,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档案保存能力及学术环境的公正与否。”  相似文献   

7.
金宝山 《湖北档案》2005,(11):44-45
蒋百里与蒋介石同是浙江人,但不同族。早年蒋百里追随梁启超,矢志推翻袁世凯,晚年与蒋介石共事,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渗透在许多历史事件之中,并从这个侧面反映着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钟锦棠 《航空档案》2005,(11):77-80
1936年蒋介石为了瓦解盘踞广东的陈济棠的势力,对广东空军进行利诱收买,发生广东空军反陈投蒋事件。当时我是受诱骗而被排挤的当事人之一,对蒋介石集团排除异己的丑恶手段及其暴力统治的内幕,耳闻目睹,感受很深,毕生难忘。兹追述其始末,借共参考。  相似文献   

9.
蒋纬国轶事     
蒋纬国(1916~1997),号念堂,浙江奉化人,生于上海,蒋介石次子,蒋经国之弟,乳名建镐,国民党将领,东吴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毕业。1936年,蒋纬国以陆军少尉身分赴德国深造,在山地兵团受训,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以突遽的兵谏形式发生的.因此,张、杨两将军于事前是在绝密情况下进行缜密部署的.张学良授命王玉瓒临潼扣押蒋介石,就是在其公馆单独面授机宜的.此事则鲜见于报端,了解王玉瓒其人者就更不多见了.  相似文献   

11.
王俭利 《大观周刊》2011,(9):123-123,120
本文通过写西安事变中张学良陪蒋回南京一事,我认为张学良将军此举有些过于鲁莽他个人的安危是小,东北军和西北抗日大局得失是大,不能自己不顾后果轻易送蒋,即便送蒋也必须有条件札我认为张学良将军此举有些过于鲁莽;不应该送蒋,以历史为依据,分析张学良不该送的原因;另外,从中可见蒋介石的为人阴险的一面,阐述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齐世英口述自传 齐世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张学良在台湾与人谈起齐世英时,依然充满着愤怒:"国民党的天下就败在CC与戴笠的手上。齐世英就是CC的人,CC弄出个‘东北协会'与我对抗,齐又为了办大学与我对抗。  相似文献   

13.
陈水扁力推去蒋化,多次声称蒋介石是台湾二·二八事件元凶,将对慈湖陵寝进行处理。在台岛政治风云变幻中,两蒋陵寝成为一个炒作热点。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美国方面嘱目于当时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的陈诚将军。这是因为1943年1月间,陈诚奉蒋介石之命与外交部长宋子文一起,多次与史迪威将军商讨过如何重新编组、装备接受美式装备的中国军队等问题。他认为:在中国众多将领中,陈诚是个"最强有力和最令人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5.
1976年10月,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集团被粉碎,肆虐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告结束,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然而,此时仍然是非颠倒、冤狱遍地、妖雾弥漫。中国面临着拨乱反正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拨乱反正过程,大致经历了“揭发批判四人帮”(1976年10月至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5月至1979年1月)、“全国工作重心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评论》2010,(6):54-54
箫声剑影:刘绪贻口述自传 刘绪贻(口述),余坦坦(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为百岁文化老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民国回忆录(上卷),在其平静严密的文字下面描述了历史沧桑与社会、民族、群体、家族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反映了五四之后知识分子奋斗、求索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7.
[相关链接]蒋尊簋(1882-1931),字百器,又名伯器,浙江诸暨店口镇浒山村人,早年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为该书院高才生.1900年4月以官费被选送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并为骑科第一,后以精究军事学著称,与蒋百里、蔡锷并称为南方三杰.1905年加入光复会、同盟会.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8.
姜弘 《全国新书目》2010,(11):69-69
96岁高龄的刘绪贻先生,最近完成了他的口述自传。这本口述自传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讲述了刘先生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而且勾画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写出了这一大转变时代中的一个知识分子的成长与追求,以及许多相关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蒋介石推动的土地改革为台湾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1月起至1969年,在蒋介石的主导下,台湾当局分三个阶段(三七五减租政策、公地放领政策、耕者有其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此次土改对台湾经济发展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它使大多数佃农成为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台湾的农民和土地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1944年春夏,从昆明通往滇西的公路上,军运很是繁忙,满载着步兵、炮兵、辎重兵的美制十轮大卡车,如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灰色长龙,越过哀牢山脉、横断山脉的起伏山岭和澜沧江等大小河流向怒江东岸进发。云南边地一向地广人稀(当时一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5人),修筑这条滇缅公路时,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