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亚兰 《视听》2016,(6):139-141
从西方媒体大量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在传媒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的今天,关于中国的国际舆论也呈现出迅速全球化的趋势。笔者透过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关于中国的国际舆论,分析西方国家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中的偏见是如何形成的,并找出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李元馨 《大观周刊》2012,(48):68-68
21世纪以来,亚洲国家的发展不仅收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亚洲邻国的影响。全球化不仅仅是西方影响东方。也是东方各国的互相影响,甚至是东方影响西方。亚洲国家互相的经济来往更加紧密。亚洲国家也成为了其他亚洲国家文化产业和经济出口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历来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引为自豪并用其来攻击与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国家的利器,但所谓的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就真的如其宣扬的那般自由吗?本文通过对近几年西方国家发生的一些涉及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事件的梳理,充分说明了西方国家所谓的新闻自由也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是受到制约的,只不过这种制约和限制现在变得更加冠冕堂皇和更加隐蔽而已。  相似文献   

4.
王毅江 《大观周刊》2011,(42):15-15
文章梳理了《国家与革命》中的主要观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重提列宁观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方式和近路,进一步推动对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形象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通过引介西方的学术成果,对比分析国内与西方学术界对于国家形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从而为国内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研究信息。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文献中关于国家形象以及相关概念的论述,之后对国家形象的概念、大众传媒的作用、构建国家形象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报上常用的“东方”、“西方”是政治概念,不地是理概念。东方国家泛指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国家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也常列为“西方国家”。东、西方集团,主要指当今世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组织成员国有7个:保加利亚、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苏联、匈牙利。北约组织成员国有16个:比利时、冰岛、丹麦、联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萄葡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东西方关系,当前主要指美苏关系,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的广告和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西方主流媒体的刊播预示着国家公关时代的来临。其实国家形象也隐藏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仔细比较西方媒体对中国王家岭矿难和智利矿难的报道,或许能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钱立勇 《军事记者》2013,(12):47-48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西方对立的意识形态和在朝鲜战场激烈交手等因素,西方国家大肆鼓吹中国军队是“红祸”和“好战分子”等论调.80年代随着中西方关系的改善.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军队大体保持了努力实现现代化的正面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基本结束。很多西方国家预言下一个崩溃的将是中国。然而.  相似文献   

9.
王佳 《新闻世界》2010,(11):188-189
在信息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塑造国家形象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然而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进行的妖魔化报道,造成了西方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偏见。本文从我国的国家现状出发,以网络媒体为契机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塑造国家形象的道路,探讨网络媒体与国家形象塑造的策略,最终在国际舞台上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论西方网络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当代传播》2008,(3):49-51
本文对西方国家的网络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西方学者对网络文化特点的研究,并指出西方学者缺乏对网络文化霸权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走在传媒业融合的最前沿.自美国新的电信法案拉开融合的帷幕之后,迄今为止,西方发达国家的融合业务已发展成相当的产业规模.各国政府正积极探索融合时代的规制模式.西方发达传媒业如何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如何改变这些国家传媒业原有市场结构及其竞争格局?西方国家在融合时代如何进行规制改革?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三网融合”试点晚了十余年.尽管中国传媒业的经营体制、市场发育程度与西方国家相去甚远,但产业发展规律具有一定普适性,时下选择这些国家为样本,研究这些国家传媒业的融合、竞争与规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打破西方势力采取的封锁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了正常关系,成功地实现了外交战略转变。由此,中国实施了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四三方案”,这是继中国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项目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计划。  相似文献   

13.
张草 《大观周刊》2012,(1):38-38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最早是冷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周家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歧视性做法。“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词起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中的“国家控制经济”的概念.随后西欧、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制定并实施了有关“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法律及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李肇 《今传媒》2020,29(3):127-129
气候问题最先出现在西方国家,涉及气候问题的新闻报道也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2009~2018年期间,针对气候问题进行的气候报道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美国的《纽约时报》是西方国家最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媒体之一,本文以美国的《纽约时报》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纽约时报》的气候报道,从而为中国媒体的气候报道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繁荣稳定与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与美西方国家内部分裂与混乱形势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快速控制疫情与美西方面对疫情进退失据的现实,更是深深刺痛着美西方政治精英.面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主导国际事务的格局正在动摇的现状,他们倍感焦虑,不惜筹划并掀起对华展开全政府、全议题、全社会、全世界范围的地缘政治大角逐,将美西方国家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内进行大协调,以自身控制的资源与手段,对中国展开外部施压与污蔑、内部颠覆与破坏的系统行动,以达成阻断中国持续快速发展进程,确保美西方永久垄断国际格局主导权目标.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的东西方国家划分有三个标准: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受冷战结束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目前,对东西方国家划分的界线也逐渐模糊。日本在地理上和文化传统上讲属于东方,但  相似文献   

17.
文建 《中国记者》2012,(4):102-103
西方媒体国际传播网络建设的现状1.西方通讯社海外传播网络布局调整,形态转变,功能强化。美联社加大了拉美地区的经营力度,在欧洲等英语国家有所压缩;法新社积极推进"小语种战略",把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纳入战略目标;彭博社在多个国家扩张迅猛,不断蚕食路透社的  相似文献   

18.
刘新兰 《新闻世界》2013,(9):101-102
当前,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中西方交流处于深度磨合状态,西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位差”,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西方媒体传达的中国形象并不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现状。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一面,就需要增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而加强涉华舆情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成为增强对外传播针对性、有效塑造国家形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垄断着国际传播的主导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对我国日益关注,但其媒体构建的中国形象却与我国的实际形象并不相符,因此,发挥网络媒体的国家形象构建功能就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从事对外宣传的新闻工作者,中国日报的编辑、记者对西方的所谓新闻自由的感触比内宣同行更深。尽管西方传媒标榜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但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报道,总是满含敌意。在西方传媒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几乎全是战争、灾难以及所谓人权问题。这种报道如乌云蔽日,使西方国家的广大人民难以了解事实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传媒不仅没有起到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作用,反而成了西方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的一大障碍。说实话,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