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世纪末,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目标和假设遭遇到疯狂的颠覆,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换,从实证主义转变为多元主义和后实证主义。通过对比较教育的文本分析,本文试图理清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知识谱系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代知识观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封闭性,后现代知识观提出了主体性、境域性及开放性。在后现代知识观影响下,历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世界教育和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知识转型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从现代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转型的两种不同的知识型的特点。与现代知识型相比,后现代知识型主张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偏向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知识转型所带来的课程观(课程范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的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知识转型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从现代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转型的两种不同的知识型的特点.与现代知识型相比,后现代知识型主张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偏向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知识转型所带来的课程观(课程范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的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范式转换理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理论依据,审视既有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认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根植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而形成;基于教育学科及高等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建立;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化水平及稳定性程度均不高。进而从“发展多维价值取向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构建独特的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和“建立专业化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趋向与选择。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变革经历了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实证再到科学人研究等不同范式的转换。科学的变革引起了研究范式的转换,推动了教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深入理解两之间的发展嬗变关系,促进不同研究范式的互补与融合是21世纪教育研究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知识观与教师实践性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新课程基础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今天,人们备加关注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改革。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研究的热点,它对于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后现代知识观对教师实践性知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教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主义和一元性等弊端日益凸现,强调多元理解并致力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是后现代主义的追求。教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换,推动着从教学研究一元到多元的转换,这一转换使研究由外在走向内在,由裁定走向参与,由宣示走向对话,行动研究成为普遍采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思维范式的视域,我们可以把西方哲学的整个发展历史分为两种思维方式:一是以追求外界的永恒实体和超验本质为根本旨趣的本体论思维方式,一是专注于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为根本目的的实践论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就在于实现了一场思维范式的根本转换:即从西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转变为实践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教育范式转向后现代教育范式,是我国教育界正在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转换。这种范式转换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盛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上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后现代教育范式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平等性、生成性、无序性及模糊性等特征。它对现代教育范式的反思与超越表现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心走向边界、从对立走向对话、从单一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2.
知识观是教育设计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影响、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现。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已经充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章从探讨后现代知识观的主要观点入手,从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角度,讨论了现代教育在后现代知识观下的转变,即:现代教育走入“后现代知识观”。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现代知识观予以批判和反思,促成了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嬗变,知识不再被认为是客观的、普遍的、绝对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生成性、境域性等特征。本文试通过对当前社会工作教育的反思,指出后现代知识观的嬗变对促进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知识观的演变与高等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受传统的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知识现的影响,传统高等教育理念明显地带有目的的工具性、功能的封闭性、模式的专业化特征。随着传统知识现向后现代知识现的转变,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应体现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开放性和综合化的办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末开始,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知识现实,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在教育目的、课程理念、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世纪末开始,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知识现实,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现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在教育目的、课程理念、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略论后现代知识观对教育研究的正向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情境性”、“个体性”、“建构性”、“价值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后现代知识观对教育研究的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人员群体化、研究场所情境化和研究问题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从驱动力角度可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划分为内驱型与外驱型。面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范式正在寻找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新座标和运演程序,迫切需要实现范式的转换。心理健康教育范式转换的基本路径可以从三个维度上加以阐释:从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为主转向以学生心理发展为本、从主客体性转向主体间性、从封闭“场域”转向生态干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批判主义和批判思维是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但又是极为不同的概念。教育学研究需要批判思维,但必须反对那种缺乏他者视角的批判和否定一切的批判主义。本文通过对批判思维的分析,探讨了批判思维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之间的关系,肯定了批判思维的重要价值,并且分析了在批判过程中所应当尽量避免的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20.
表征主义知识观一直在影响着阅读教学,致使议论文教学仍以知识为中心,封闭性、固化性遮蔽生成性与“人本”性,将主体、情感、过程与个性统统拒之于知识门外。而生成主义知识观,将知识理解为人类在参与世界的过程中创造性涌现、生成的产物,知识由“映现与表征”变为“创造与生成”。在其引领下的议论文教学范式,发生从客观走向主观、从概念走向情境、从结论走向过程、从接受走向建构的诸多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