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闽南千年古镇旧镇有三座妈祖庙,保存数方石碑和崖刻。通过考察漳浦当地的妈祖信仰习俗,解读文物、文献资料,对理解明清时期闽南的乡村治理可得到若干新的启示。明中后期,妈祖的神职扩展,成为乡民聚集人心的精神纽带,妈祖信仰成为不同姓氏的乡民自我管理、自我教化的有力推手。妈祖庙成为乡规民约的发布地、道德教化的核心区,平息和调解民事纠纷的裁决所。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7,(3):19-23
概述闽南妈祖信仰与民俗文化在不同的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闽南妈祖信仰的复兴经历了从"迷信"到"传统文化"的转变,而后成为文化资本与多方利益参与的平台,最后经历自身的调适而呈现出经济与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妈祖信仰在向海外的传播过程中不断扩大了其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特征。认为妈祖信仰复兴背后的历程与逻辑给中国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复兴研究带来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关帝、观音、妈祖是信众广泛的大神,它们的信仰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长盛不衰,并拥有广泛的信众,遍跨许多国家。其信仰崇拜的原因在于人避灾祈祷的功利实用目的和态度。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给人们精神支柱,起安定社会的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助于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民间戏曲向来与民间信仰唇齿相依.尤其是闽南的打城戏,直接由宗教仪式脱胎,最终实现了向戏曲形态的转变,其蜕变过程仰仗于闽南民间信仰提供的动力.具体而言,打城戏经历了戏剧因子萌芽--戏曲形态形成--表演团体的集体转化三大阶段.其间,闽南民间信仰为打城戏打造了两大市场:一是宗教法事市场,它促使了宗教法事向戏曲的转化;二是民间戏曲演出市场,由"敬天"、"法祖"两大观念相结合,闽南民间信仰为打城戏开辟了得天独厚的舞台,直接促成了戏曲形态的形成.从本质上看,闽南民间信仰浓厚的世俗性,导致宗教团体中分化出戏曲表演团体,促成宗教与戏曲的"联姻",从而催生了独一无二的仪式剧种--打城戏.  相似文献   

5.
畲族族源有炎帝说、秦献公之后和高辛之后等说法。闽南畲族分布于漳浦、华安、晋江等地,虽然汉化程度较深,但是,其民间信仰以盘瓠为中心的祖宗崇拜,同时也信仰汉族神明,可是不喜欢塑雕像供奉;重视巫术“做生”,其信仰与汉族有较大的区别。这些带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的做法,表现了独特文化心理,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间宗教作为宗教的范畴,它的发展具有普通宗教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性,这些规律性为民间宗教的发展指定了道路,构成了民间宗教的应然性范畴。同时,民间宗教自身又具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其区别于狭义的正规宗教,组成了它的实然性范畴。文章论述了民间宗教的应然特征与实然特征,探讨了民间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和谐社会中民间宗教的表现形式、发展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妈祖信仰与其他信仰相比具有本身的特质。在千年历史的传承和变异中,妈祖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得以分化和演进。文章在分析妈祖信仰文化原始功用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角度剖析了其对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作用,这对正确看待妈祖信仰、发挥妈祖信仰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角度,对东方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形成方式、传播方式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了解妈祖崇拜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台湾早期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进程中,妈祖信仰对于凝聚以地缘群体聚落移民间的关系方面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50年间,妈祖信仰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化进程具有很强的作用。在当代,妈祖信仰已发展成为维系两岸骨肉亲情、增进相互了解、文化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种最基本的关系,试分析妈祖信仰是和谐文化的体现。由于和谐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因而妈祖信仰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随着华侨出国而传播到海外,为外国人民所接受。妈祖信仰不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闽南俗语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闽南小吃与俗语的巧妙嫁接。抓住与小吃相关的食具、俗语的文化内涵,从历史的角度阐释闽南俗语的思维模式、民本规则与文化积淀,提出未来发展小吃文化、发展闽台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闽南文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普庵教于宋代发源于江西,其信仰范围覆盖闽、赣等中国南方诸省,影响十分广泛。文章通过介绍普庵禅师的来历和传说,着重阐述了普庵信仰在福建民间的流播,及其普庵咒、符、传说故事等具有明显的宗教世俗化特征;探讨佛、道兼融的普庵教教派形态和闽地普庵信仰的民间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在客家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民间信仰以庙宇为象征中心,乡土精英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以及在村落成员的共同参与中客家社会得以整合,乡土社会也为民间信仰的存续提供了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农村集体活动都逐渐式微,民间信仰本身及其活动正在走下神坛并经历去集体化逐渐理性化的过程,民间信仰的组织管理机构也由传统形态向现代社团组织形式转变,民间信仰在回归私人领域的过程中,其公共属性反而不断被强化,社会整合功能不断被彰显,通过田野调查个案来解读民间信仰与客家社会变迁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无穷的欲望,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星球正遭受着空前的破坏,于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保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关的法律等各种措施,试图减少或阻止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但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藏族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传统,把藏族传统信仰民俗文化中的环保意识和观念介绍出来,使之能为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圣君是宋代闽中地区平民社会中产生的民间信仰神祗。其信仰历史悠久,流行闽台至今,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从明代开始,张圣君信仰及其传说故事就与各地的地方风物传说密切结合。文化旅游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政府日趋关注的焦点。张圣君信仰的物质载体一历史悠久的庙宇及其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神话传说也成为政府开发地方旅游业的重要契机。张圣君信仰文化在提升地方旅游业的知名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将全省张圣君信仰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并选择良好的可持续的开发、发展模式,张圣君文化旅游定能焕发异彩。  相似文献   

16.
宗教得以存在的一个因素就是宗教对社会有它的功能和作用。信仰是宗教的核心,研究信仰的社会功能则能了解宗教的社会功能。江华瑶族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有助于调适人们的心理状态,从而使人们精神稳定;有助于人们和谐相处,让每个人都能生活安定;要求人们行善施助,受道德约束,有助于社会稳定;要求人们审视言行、反思灵魂,从而实现自我完善;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宗教是社会存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深入而全面地研究江华瑶族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可以让人们更透彻地认识江华瑶族民间宗教,从而为民间宗教本身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4,(6):23-26
女神信仰是越南人信仰的古老起源,而母性宗教则是越南第一个信仰教派。基于之前的相关研究,探讨女神信仰和母性宗教在越南的创立发展、宗教象征及崇拜方式,最后介绍越南女神信仰和母性宗教的现况。  相似文献   

18.
闽南民间文献考释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作者近年收集的闽南地区之齿录、寿言、哀启、自传、书信和家训等各类民间文献,并就其涉及的文化、历史和闽台关系诸方面的问题略加考释.  相似文献   

19.
傩公傩母是湘、鄂、川、渝、黔、滇等省(市)傩坛班崇拜的一对配偶神。二神分别被制作成木雕头像,举行傩祭仪式时,傩坛巫师将这两尊神像供于家宅中堂的方桌上。傩公傩母至迟出现于唐代。有关傩公傩母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型:放牛娃供奉人头型;洪水—兄妹婚型。后一型传说可视为伏羲女娲神话的异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