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书法受当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利益影响,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书法创作的风格与方向,这就形成了特有的“展厅效应”。“展厅效应”引导了审美形式变化,而它所承担的文化内涵也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的内涵,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书法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规范和建立,是在西学的影响之下产生、发展的,西方的审美现代性给予中国现代以来的美学建设和社会启蒙以巨大的理论价值.当西方的异质资源面临本土化和中国传统,当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学科体系冲击传统的“诗文评”言说方式,内在的张力性差异就无可避免地产生了.从朱光潜美学而言,从美感体验到艺术化人生、从感性直观到从形象中得解脱这一美学体系正是处在中国现代美学转型期的“风口浪尖”之上,是中西差异的典型代表.探求西方审美现代性与中国启蒙美学之间的差异,进而发掘朱光潜美学理论中的审美独立与审美超越之间的胶着和张力,将给现代美学的建设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于坚称自己为“后退的诗人”,他在诗歌理论的建构以及诗歌创作中实践了从“天空”向“大地”后退,从“彼岸”向“此岸”后退,从“先锋”向“传统”后退的诗歌策略。从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视域分别对其进行解读可以看出于坚诗歌对现代性的反思,于坚诗歌的审美救赎以及审美现代性的自反性。正如审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补弊,于坚的“后退”策略在本质上是对当代诗歌的“现代性”一种纠偏,这是其对于当代诗歌发展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西方的"崇高""壮美""权利"等等这些范畴来说,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核心范畴之一的"和",融合了百家的精粹,起着特别又支柱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形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而且强调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从政治、乐理、美学、艺术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从古代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审美现代性”的理解,更强调“感性地注意自我或意志精神”和“同民族主义即同政治的结合”二者之间的共通性,这更符合尼采审美主义话语诞生时的原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诗歌里,"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积淀了人类浓郁的文化情蕴。在中西诗人的笔下,"月"所被赋予的审美内涵在以月喻人、寄托孤怀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诗歌往往借月抒写离情和忧患意识,而西方诗歌则通常借月表达爱情与赞颂热情。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导致的人的异化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全面自由的美的呼唤,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但马克思以实践为维度,颠覆形而上学,又以历史唯物主义在此岸展开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从而寻求通过实践革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感觉获得全面解放的目标,则与现代主义寻求心灵、精神、感性解放的审美现代性具有不同的取向,构成马克思审美现代性的独特路径.现实主义--在各种关系交错演变的历史中来,通过人的命运来消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固--作为其美学上的必然要求,体现的正是实践主体消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消解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努力.这即是其与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的根本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性的语境下从审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研究"秦砖汉瓦",窥见其包含古朴与现代、简约与浮躁、鉴古与融合三个层面,从而为现代化都市建设、城市设计规划等方面提供借鉴,以"秦砖汉瓦"所透视出来的古朴与简约之美来医治现代人的心理病症,从而改变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局面,以凸显各个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穷而后工这一文艺思想揭示了穷士将目光从实用转向审美,超越自我的有限性,心怀天下,从而能够写出隽永之作的审美心理机制,它指引的是一种真、善、美合一的审美境界,于当今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厌倦”,作为一种审美现代性震荡的精神气质,是19世纪末叶波德莱尔等人颓废浪荡的“世纪病”的一个根本方面。“厌倦”气质的发生隐秘或基本隐涵在于:“诗人”与“大众”及“城市”之在体性混融,以及审美冲动和文化格局双重的“距离消蚀”、审美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风格化”追求。这种隐秘(隐涵)发生的根本诗性动力或机理,是“诗人”自身的一种现代性处世体验的努力,其所包孕和触及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承续性意义的“以审美证明生活”的现代性态度及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11.
实践合理性在概念本质上是评价论概念。这一本质集中体现在:它即是关于“实践”的事实陈述,又是关于“实践”的价值判断。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性”既有“事实词项”的意义,又有“价值词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设计观孕育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成长于二战后的欧洲。20世纪中期受到反主流设计思想的修正,形成多元的现代设计观。现代设计无论对功能的强调还是对形式的关注,其终极目标始终是以人为本的,只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几百年来,人类社会关于物权概念之争从未停止。笔者在罗列、归类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辨析了“主义”或“学说”之异同,得出了“对物的直接支配权”乃物权概念的本质特征,进一步阐明“享受利益”和“排他性”乃支配权题中之义。为此,建议物权方面的立法应采纳“物权”概念,而不是“财产权”概念。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旧形而上学”和“思辨的形而上学”。自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演变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一部形而上学的演变、发展史。黑格尔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是以辩证法为依据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因其思辨性质而与克思的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精英语境成人教育理念传播导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成人教育理念热包装的传播方式,一般说来在普通高校精英教育语境是失效的。要改变成人高等教育在普通高校尴尬窘迫的处境,成人教育理念传播应在解构精英办学观念,消解自身侏儒心态,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拆除精英话语霸权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哲学领域最基本和重要的概念之一。价值既具有主体性和绝对性,又具有客体性和相对性。价值主体性主要基于善的本体存在与道德理性的绝对性。随着自然主义思想和经济理性的兴起,价值的客体性与相对性日益彰显,主要表现为:价值总是需要在人类生活和历史中展现,工具性价值以满足人的主体需求为前提。价值主体性与客体性并存使其历史得以统一,两方面相辅相成。依据不同的分类方式,价值可以划分为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术界以太平天国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特点作为分期标志,进行分期,文章提出不同意见,指出以太平天国运动(1843—1864年)的农民运动性质作为分期依据,以1851年1月金田起义作为分期标志,将太平天国运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秘密反清时期,后期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公开反清时期。此种分期更为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社会主义的语源,分析了社会主义概念的产生及发展;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把市场机制、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术语引入社会主义语义,是对社会主义概念和本质认识的深化,为丰富社会主义概念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科学观是对科学的本质、社会功能的哲学反思。西方哲学的科学观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观,文艺复兴之后的近代科学观,现代科学观,后现代科学观。20世纪初,“科学”取代“格致”开始在中国流行。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把人类对科学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科学的价值、科学精神、科学与道德等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办学中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也是几代清华人追寻大学理想、殚力于大学内在价值追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