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归属之争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学术公案。之所以会有这场公案,一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把唯物史观称为哲学,反而多次公开宣称要消灭哲学,并多次提到要用实证科学代替哲学。二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思辨哲学时经常把其简称为"哲学",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在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学科性质时,必须将具体的观点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做具体考察。遵照这个原则,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属性并不是一个必须"二者择其一"的二元对立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兼具"哲学—科学"二重性。  相似文献   

2.
从方法论角度再释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求解,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从“一般历史哲学”规定的思辨路向到“实验和工业”的实践路向的转换。作为工业社会彰显人的本质的创造性活动,“实验和工业”对“哲学基本问题”涵盖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做了历史性回答,有效克服了近代哲学史中的思维与存在二分困境。这源自对“哲学基本问题”生成时空域界的内在把握,对存在社会基础的现实切中,对推动无产阶级运动的未来省思,其以人与世界主客体关系为核心重塑“新世界观”的实践导向,使“一般历史哲学”变革为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的新历史哲学。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经验性、具体性、现实性诠读开显了历史总体性,有助于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处理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重构“新世界观”科学叙事。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实在是一种尊称;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哲学的经济学进路是继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之后科学论新的研究方向,它以自然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科学活动社会维度中经济运行原则的重要性,主张用经济学方法论揭示科学认识的规律与本质。但这种经济学范式介入科学哲学研究的基础还存在诸多问题,其理论主张与方法论仍是不确定性的,这源自于科学哲学的自然化解释与其规范性的张力并没有在这种新进路中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5.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精神表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哲学教学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们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同时,哲学与科学有着密切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本文从走近科学实验、追溯科学革命、掌握科学方法三个维度,通过哲学与科学对话,探析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相关研究归纳出反映哲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三者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模式,即传统模式和认知科学模式。前者认为哲学决定方法论和科学,但科学不能判别哲学和方法论。后者则强调方法论和科学对哲学的验证作用。本文认为这两种模式割断了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哲学、方法论与科学三者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彼此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最先开始研究的是哲学,后来转向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他的哲学著作集中在前期。青年马克思曾有过一个站在唯心主义哲学立场上看问题的时期,而后出现过"否定哲学",否定思辨哲学提倡实证科学的转向。是什么促使马克思的思想发生转变,本文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德国唯心思辨哲学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角度来说明。本文认为马克思否定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是一致的,而否定思辨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结果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科学问题和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处于不同的学科层次,其研究对象、方法有很大的差别。从历史的角度看,科学是哲学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推动哲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对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必将对科学和哲学的进步产生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源起、诸流派的理论、各流派的理论进步性和缺陷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重点.文章最后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当代转向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对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有一清晰的脉络.科学哲学的缘起和发展是哲学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当代科学哲学对科学和人本主义的复归,理应有新的研究视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确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创立之初开始,就遭到各种非议或责难.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批判哲学,只有实证科学,其突出表现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而实际上,这些肤浅的理解显然是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原初的历史语境和时代使命赋予了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实证批判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它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不仅是人们反思的智慧和批判的智慧,而且是预见的智慧,变革和实践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哲学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发展模式是科学哲学方法论前提的设定和方法论原则建构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科学哲学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的科学发展模式,包括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科学革命论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等,其中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被认为是比较全面、比较符合历史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模式的更替体现科学发展的本质,也是科学发展模式研究目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英国过程哲学家怀特海的工作因其思辨哲学的方法论在今天值得被重新发掘和反思,也值得被重新引入意识研究话语体系中。怀特海哲学的意识观大致存在如下三方面理论架构:思辨经验主义(方法论)、思辨的冒险(价值导向)和两视一元论(结论)。其中,思辨经验主义和思辨的冒险更凸显了怀特海哲学的时代意义。在结论上,两视一元论脱胎于两面一元论,它认为每一存在事物皆存在两个相对应的视角——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从历史上看,怀特海基于对柏格森的批判最终提出意识的发生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福柯的几部历史学论著的解读,剖析他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进而揭示出他的历史哲学以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当代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是非科学、非理性的历史哲学,它们都"抽去了科学和现代主义的根基",否定一切科学理性,否认历史学揭示历史真相和科学真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世界观基础现已成为世界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一个“热点”。西方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此提出了“整体主义”、“熵:一种新世界观”等;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总体观为指导,构建了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王乐 《天中学刊》2007,22(4):54-56
后现代科学哲学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外部科技背景,也有其内部必然性。从其产生的科技背景和历史必然性看,后现代科学哲学就是在后现代语境中产生的一种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它不是后现代性的简单重复,而是后现代主义符合科学哲学自身发展要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哲学开始以"科学文化"的形式在中国传播,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日益兴盛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框架体系。改革开放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大量西方科学哲学著作译介进来,自然辩证法研究日渐式微,科学哲学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和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互相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哲学的基础,科学是哲学问题产生的主要源泉,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哲学又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形式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和哲学的相互关系,对于推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是大有陴益的.  相似文献   

19.
学者们经过多方位的审视,重申原有哲学概念和原理,并作大量专题研究后,对马克思哲学作了整体反思,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表述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而“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准确表述。因其是以实践为基本观点的唯物主义,是以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革世界的唯物主义,而作为思辨哲学分支的政治哲学揭示了政治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提供了改造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哲学观点的变化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哲学在科学的本质、科学观、科学知识观、科学方法论、科学发展与内外部因素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价值等方面都有大量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将对科学教育目标、科学课程、科学教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和科学教育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引起时科学哲学的关注,及时吸收其研究成果,积极地推进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