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的先天范畴作为人脑固有的先天认识形式,独立于经验,并且先于经验存在于主体的知性思维中。张载在认识论上将知识划分为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其中的德性之知超越感觉经验,来源于天赋,与康德的先天范畴最为相契。二者都具有先天性,都需要思维的参与,但先天范畴是为了解决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不存在价值取向;而德性之知以人的修养为旨归,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康德先验美学的内在逻辑与其先验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不同的,在康德前两大批判中康德直接从主观的普遍必然性出发为其寻求先验原理从而建构了他的先验哲学.而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鉴赏问题纳入到反思判断力中,进而为反思判断力寻求先天原理.康德通过分析反思判断力的先天问题,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与人类愉快的情感结合起来,为愉快去寻求普遍必然性,而愉快的普遍必然性又来自于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和谐的游戏,从而为趣味判断寻求到普遍必然性,最终论证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先天原理与美学问题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的康德主义学派中,以斯特劳森为代表的众多学者通过表象的自我归属来阐发康德的统觉同一性理论,是当代康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创见。斯特劳森认为只有身体才真正提供了主体同一性的经验性标准。然而,与此相反,身体在康德的统觉学说中根本不扮演任何角色,统觉的同一性应当理解为逻辑的同一性,而不是经验实在的同一性,而且只有从这种逻辑的同一性才能推演出范畴化先天综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知识确证是知识论的核心问题,其困境主要表现为知识的三元定义问题、知识的基础问题、无穷回溯与假设武断、循环论证等问题。知识确证的困境在于以旁观者的角度,在实用目标或人类兴趣范围之外去寻找知识确证的条件;在思维上过于注重理论理性,忽略实践理性;注重知识的无限性、普遍必然性,忽视知识的有限性、地域性。马克思主义实践确证路径为解决知识确证困境提出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考察我们全部的知识,首先,按照康德哲学的规定可分为感性、知性、先天知识、经验性知识;其次,先天知识之所以可以确定检查经验对象是因为知识里含有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第三,通过对分析判断的确定性进行逻辑演绎,我们发现分析判断全部是先天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它只能解释说明事物并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最后,综合判断可分为先天综合判断和后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不仅具有确定性还能扩展我们的认识和增加我们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先验的综合判断——康德知识观简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康德的科学知识包括先天的形式和后天的质料两个因素。康德认为单纯的概念不是知识,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判断,在内容上有所肯定或否定,才能构成知识,知识就是判断。“先天综合判断”是由先天形式同后天质料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逻辑判断。康德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这一知识理论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基础,主要论证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这缘于康德确信逻辑、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应对"休谟问题"。康德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并不存在,因为他没有正确理解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和可靠性,他所依赖的亚里士多德逻辑自身是存在缺陷的,他对"休谟问题"的所谓解决其实是回避。  相似文献   

8.
当代德性知识论源于索萨将认知行为与道德行为的简单类比。但是,德性知识论在产生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特质上更接近规范伦理学而不是德性伦理学,这使得德性知识论先天出身缺乏合法性,造成了德性知识论不能正确理解求真与向善的关系,并且不能正确地定位理智德性的内涵与作用两方面的根本问题。然而,德性知识论的产生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哲学内部理论发展的必然性。这使得德性知识论体现出理论来源与时代和理论发展之间的张力与不和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葛梯尔反例与实践确证的知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梯尔反例吹响了挑战知识的传统三元定义(JTB)的号角。现有的方案虽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但都未能完满解决葛梯尔问题。实践确证的知识论把"实践"纳入知识根据的范围,区分了主观根据与客观根据,厘清了信念与知识的根本区别,合理地回答了葛梯尔反例引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认知逻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知识论中,一个未曾被完善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是:知识论史上存在着知识三元分析的柏拉图传统吗?柏拉图首先提出了真信念加上第三要素构成知识这一问题;休谟认为恰当的信念构成了知识;康德则主张知识是有着客观充分性的信念;罗素强调知识与信念是种属关系,他更早地给出了葛梯尔型反例,并针对知识三元分析模式的缺陷提出了可能主义的解决方案。文章将分析知识论历史上溯到了柏拉图时期,沟通了知识的发生学研究与结构学研究之间的所谓"转变",实现了知识论与认识论的统一,奠定了葛梯尔问题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