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型社会"的挑战与高等教育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表达终身学习理念的社会形态.较之传统型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在知识、学习、学习者、时间、空间等内涵特征方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挑战.而高等教育对学习型社会具有正反双重价值影响,应从办学理念与机制两方面做出理性的应答:从理论层面看,应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从实践层面看,应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包括有两个部分:理想公正和现实公正,理想公正是公正的理想状态,也是最高级的公正形式。现实公正是理想公正在现实社会的具体表现状态,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高级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理想公正所要达到的社会是"大同社会"、"乌托邦式的社会",也就是马克思为人类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现今社会正只是走向理想社会的一个阶段,也是漫漫人类历史集合的一点而已。未来人类理想、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由现实社会逐步发展走进的。人类是理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对未来社会的追求,应该是充满挑战和浪漫主义色彩,这样人来对未来的追求才具有时代价值和意义。罗尔斯教授所阐述的公正原则只能是现实公正,不能成为理想公正的全部。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视阈中高职教育的愿景是学习型社会对高职教育要求的抽象描绘,是高职教育的理想状态.厘清这一愿景,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念、体制、模式和环境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关于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与建设上,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在思想上偏重于技术与制度设计等实用方面,二是在总体上显得比较抽象与空泛。学习型社会在学习的具体内容上,至少应包括五种知识谱系:一是哲学知识谱系,二是政治知识谱系,三是实用知识谱系,四是伦理知识谱系,五是审美知识谱系。其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哲学与政治的层面,集中体现了最高的发展理念与现实发展的指导思想。二是实用知识的层面,既是哲学语境中发展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时也是政治上的现实发展目标的具体实施手段。三是伦理知识与审美知识的层面,与前两个层面不同,美学与伦理学提供的是两种具有超越意义的生命活动方式,并划定了学习与教育的人文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实现全民终身学习为导向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但它同时受到了工具性价值取向和现实可能性的质疑和批判。对学习型社会的已有构想进行梳理和反思,有利于全面了解人们对这一理想社会所表达的愿景与担忧。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尤其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推动人类文明走向人机协同时代,这将深刻地重构教育与学习,人们对学习型社会的已有构想也将被彻底颠覆,人机协同时代下需要重新构想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研究学习型社会及其形成的根源, 对于增强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推动全社会的成人学习实践运动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大发展,已初步具备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条件,因此,文章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四个层面来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8.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硬性任务.深刻认识"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的战略意义,全社会各个层面都要更新教育理念,更新学习观念,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社会教育监督和保障机制,切实使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终身教育为基础,保障社会成员受教育权力并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面创建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会与当代成人教育的光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研究学习型社会形成的根源、规律及其特征,探析成人教育与建设学习型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作用,对于增强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全社会的成人学习实践运动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68年,美国著名新理性主义教育家与永恒主义教育家罗伯特·梅纳德·赫钦斯撰写出版了一部经世之作——<学习社会>.书中,赫钦斯除了阐述一系列有关学习型社会的重大理论如教育应当"面向谁"、"教什么"、"由谁承担"、"确立何等追求"以及"大学应当扮演何等角色"、"人类社会前进的彼岸在哪里"之外,还专门以学习型社会的理想追求为"视镜",对"教育技术"的命题,通过其与"大众教育"、"信息传递"、"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师短缺"等相关的多个点位,作了"利弊"两端的鞭辟入里的透析.  相似文献   

12.
丁玲玲  才亚楠 《成人教育》2021,41(12):89-93
分析和借鉴美国社区教育的内涵和运行机制,提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路径:构建学习型社区,从组织形式、实施渠道和政府支持三个层面保障"全民学习";从服务理念、教育目标和法律法规三个层面激励"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社会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治理理念.也是我国在"转型"变革过程当中对公民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学习型"社会生成的时代背景、内涵以及公民需要在"学习型"社会中做出怎样的观念转变和行为调整等,然后就基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又快又好地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理念是结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人教育理念而形成的,它是人们有意识地主动追求的理想社会型态。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中,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是带动学习型社会风气形成的最适当的教育机制。尝试探究世界先进国家共同追求的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理念,总结出健全大学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的结论,并根据此提出规划我国高等院校推行继续教育的策略规划。  相似文献   

15.
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实践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了深入理解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理念,有必要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辨析,这对我们充分有效地倡导和实践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宋孝忠 《成人教育》2006,(12):26-27
在论述学历、学历社会及学习社会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学历社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学习社会是一个未来社会形态的概念,要实现对现有社会形态的超越,使当下的社会成为一个学习形态的社会,在观念层面上,应更新思想,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在实践层面上,应立足现实,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从而促使学历社会向学习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实践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文章简要论述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必然因素,并就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途径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解读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国际社会的背景看,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学习型社会提出的根本动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提出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以全民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实践,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与完善,这是学习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涵;以制度创新为关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及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这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组织基础和社会依托;持续扎实地开展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当前,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平行发展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需求,要求我们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结合上作出战略选择: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总揽和架构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现形式;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渗透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对此,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必须实现相应转变。  相似文献   

20.
刘艳艳 《文教资料》2007,(15):136-137
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我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积极探索通向学习型社会的途径。要从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建立终身教育体制等角度入手,加快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