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cut myocordialinfarctionAMI)后的左室重构,系指左室梗塞区和非梗塞区的心肌结构和形态发生几何构型的改变,即在AMI早期梗塞膨展(Infarctexpansion,IE),梗塞区的心肌发生扩张和变薄,导致局部室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63例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Q—Tc改变与其早期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时约44.44%伴有梗塞区导联Q—Tε延长,Q—Tc延长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2年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Q—Tc正常组(分别<0.05.<0.01);心律失常组、死亡组Q—Tc较无心律失常组.存活组Q—Tc显著延长(P<0.01).而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否其间Q—Tc无差异(P>0.05);Q—Tc延长与不延长与二者的发生率变无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
右室梗塞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在诊断中的价值。对右室梗塞合并低血压者应区别情况给予扩容治疗,硝普钠及多巴胺的应用以及对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实践中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导联从单导联到3导联,12导联以至18导联;记录的时程从6h到24h、48h以至72h[1],心电监护的时间更是可任意延长.于此同时,所应用的电极也在逐渐增多.随着粘贴部位的增多,粘贴时间的延长,粘贴电极部位的皮肤容易出现损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病人皮肤的损伤与年龄、性别、体重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探讨不同人群皮肤损伤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此项临床试验.本次仅对60岁以上年龄组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5.
肺梗塞,是肺动脉发生了梗塞,肺的血供减少,从而影响肺的功能。患者出现一系列相应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严重者甚至因呼吸功能急剧衰竭或交感神经反射而猝死。三类人群容易发生肺梗塞。第一类是久坐久卧者尤其是肥胖、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以及中风、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  相似文献   

6.
老年不典型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上因为症状不典型 ,易被误诊 ,现将 2 0 0 2 .1~ 12月我科收治的 3例此病病人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以共同道参考。1病例摘要例 1:以双侧乳突痛为首发症状。患者男 ,70岁 ,因持续性双侧乳突痛 3h来院 ,于 3h前突发双侧乳突疼痛 ,持续不缓解 ,无其他特殊不适 ,既往体健。查体 :一般情况好 ,乳突无红肿 ,初步诊断为乳突炎 ,经抗炎治疗无缓解 ,后辅查心电图 ,Ⅱ、Ⅲ、avR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0 .1~ 0 .2mv ,且Ⅲ导联幅度大于Ⅱ导联。v1,v2 导联 ,ST段出现不协调现象 ,(v1导联 ,ST段抬高v2 导联 ,ST段压低 ) ,…  相似文献   

7.
报告24例经临床与CT证实均为混合性脑血管病,认为混合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发病机理可能与血液动力学有关,出血与梗塞为各自独立的病灶,梗塞灶多数在血肿对侧,诊断主要依靠CT  相似文献   

8.
研究健康人群J波发生率及与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的关系。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的1809名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J波发生情况。结果表明,J波发生率5.64%,其中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8.91%比1.40%,P〈0.05);青壮年发生率较高;下壁导联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心导联、左心导联(P〈0.05);劳动强度越大,J波发生率越高。结论J波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多见于下壁导联,与劳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求波尔山羊心电图的测定方法及正常值,给其心肌疾患定位诊断提供依据,我们使用XDH-3B型热笔式交直流两用心电图机,采用不同导联对35只波尔山羊的心电图进行了测定.结果证明用XDH-3B型热笔式交直流两用心电图机在我们选择的部位安放电极,能够获得清晰的心电图及其正常值,尤其是胸导联比肢导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包炎是梗塞后坏死心肌释放物刺激心包产生的一种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形成心包积液.病变大多局限在梗塞区由于临床上少见,护理有其特殊性,本旨在讨论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包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肺梗塞疾病并不少见,临床医师容易漏诊和误诊。现将一组病例作一简要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分析从1961年7月~1988年9月我们观察肺梗塞82例,其中男68例,女14例。青壮年发病较多,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体表心电图与冠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对照分析8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及Ⅴ1、V3导联ST段抬高和Ⅰ导联ST段偏移与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血管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61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Ⅲ〉Ⅱ、Ⅲ相等Ⅱ,分别为59、4例。Ⅴ3导联抬高58例,压低3例。Ⅰ导联ST段下移57例,等电位线4例(P〈0.05)。左旋支(LCX)闭塞所致22例ST段抬高Ⅲ、Ⅱ相等与Ⅲ〈Ⅱ分别为20、2例,Ⅴ3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Ⅲ导联19例,等电位线3例(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脉病变血管以RCA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ST段抬高Ⅲ〉Ⅱ合并伴有STⅤ3〉Ⅲ和Ⅰ导联ST段压低对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Ⅲ/Ⅱ相等合并STⅤ3〉Ⅲ判定急左旋支性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前瞻性观察了200例位于大脑中动脉区梗塞病人,发现60例在急性期伴有头痛,现将其临床特点及丙戊酸钠对其的治疗作用报告如下: 脑梗塞病人200例,男114例,女86例,平均年龄59.0 14.8岁,如首次CT检查未发现与本次梗塞症状体征相对应的病灶,则在入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院1994.2~200O.1月期间入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24例与同期收治的心肌梗塞无心源性休克患者24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年龄偏小,多有吸烟史,死亡率高多为首次发病既往多无冠性病史合并症少。梗塞面积大多为广泛前壁、或两个以上部位梗塞。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相关梗死动脉右冠状动脉(RCA)组45例,左回旋支(LCX)组17例.(2)右冠状动脉组中ST段抬高幅度Ⅲ°>Ⅱ°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抬高幅度Ⅲ°>Ⅱ°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6.4%.(3)右冠状动脉组中aVL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VL导联ST段压低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82.4%.(4)左回旋支组中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明显多于右冠状动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诊断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8.9%.结论:ST段抬高幅度Ⅲ°>Ⅱ°、aVL导联ST段压低以及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采用脑电放大器实现BSPM的方案。方案采用两台64导联脑电放大器采集体表电位信号,通过零相位数字滤波器滤除干扰,最后结合导联布置位置和处理后的信号重构出BSPM。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获取到与心脏电活动对应的BSPM。提出的方法在复杂心脏疾病诊断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0岁,因肺气肿合并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在治疗时常有心悸,胸闷感而查心电图。 心电图除肺心病所致的电轴右偏,低电压极顺钟向转位等特征外,各导联均有提前出现的p_1波,相关的QRS波形态正常,代偿间歇不完全呈多发性房性早搏。而V_2导联的R_3虽宽大畸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但其前  相似文献   

18.
基于89C2051微处理器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通过89C2051微处理器接收从主机板传来的控制命令,完成对导联的选择、心电和呼吸信号增益调节的控制,采集心电、呼吸波信号,监测导联脱落信息并将数据实时送往主机板等,为采集心电信号和检测胸腔阻抗信息提供依据。整个结构采取模块化设计,便于装卸、调试、维修以及系统扩展、升级,有较好的实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深入分析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采取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后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内收治的48例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模式分为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方法)和观察组(24例,应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经济效益。结果 观察组患儿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堵管、异位、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所用费用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在采取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后能够提高患儿首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过性ST段损伤型移位在心电图实际工作中很难遇到。此例报道在描记心电图过程中出现一过性ST段损伤型移位。而持续时间极为短暂。 患者,男性65岁,原有高血压史一年,因反复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伴冷汗一个月。症状加剧一天。94年12月19日来院急诊。在胸痛发作时描记心电图示,Ⅰ导联ST段呈水平型压低0.05mlⅡⅢ导联ST段为损伤型抬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