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和法律与法治的关系一样:法治要求公民行为受到法律规定的有效约束,宪政则要求政府所有权利的形式都被纳入宪法的制约[1].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就要求政府管理接受法律的各种规制,而依法治国,则必须要依宪治国.中国宪法的沿革也始终没有停止,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国情之发展,历经几次修改,说明了中国政府正积极努力,使中国步入法制之路.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因此,应该从宪法司法化、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执政党严格遵守宪法,以及适时合理修宪、培养宪法观念等方面,加强对宪法权威的维护及实施。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整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运行机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加强宪法的实施,必须改进全社会的宪法观念,加强宪法的宣传,宪法实施的监督,宪法的司法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从来就不仅是制度转变,更包括文化更新。要依宪治国,就必须注重培育以宪法权威、保障人权、权力制约、注重程序为基本内核的中国宪法文化。培育宪法文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要努力推进宪法实施,要将培育宪法文化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宪法文化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错综复杂,可以从宪法为根本法的属性出发,具体考量宪法对于行政法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反思我国法制变动中的宪、行关系问题。宪法在推动行政法产生、变更与修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依宪治国是行政法制建设与完善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清末、民国宪政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从新民主主义宪政到社会主义宪政的发展道路.中国宪政建设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高级政权组织形式.人大监督的实质,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公民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政的首要目标,使中国宪政有了最高价值内涵.以人为本是中国语境下的人权观,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宪法解释则是宪法实施的前提。我国宪法实施长期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宪法解释实践,除了对宪法解释的功能缺乏充分关注外,专门程序机制的缺失也是关键原因。为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使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为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提供坚实的表达载体和实现机制,有必要尽快制定《宪法解释程序法》,将宪法解释的相关程序制度化和法律化,推动宪法解释活动的经常化和法治化,切实提升我国宪法实施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依宪治国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一部政治法。随着公民法制观念的增强,依宪治国已逐渐走进公民的生活。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实施宪法监督,开展违宪审查,维护宪法权威,才能使宪法成为一部真正走入社会,走进公民生活,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9.
依宪治国是党中央在依法治国发展和推进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不失时机地提出的全新的法制治国理念。在依宪治国的法治新背景下,要树立宪法权威,必须紧紧抓住宪法实施和培养宪法信仰这两个方面。宪法的实施程度和宪法信仰直接影响宪法权威。贯彻宪法实施必须依靠群众路线和政党路线两条途径;培育宪法信仰必须切实尊重和信任宪法文本内容,推进社会的宪法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10.
宪法解释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宪法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如此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只有从民主、法治与宪政关系的高度入手,才能抓住分析和解决宪法解释问题上相关分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宪政意识的角度,分析了民初虽有宪法但却没有宪政的原因,认为宪政意识是宪政的内在驱动力,民众宪政意识的培植必须以相应的宪法文化为基础,文章对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当然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由“人治”转向“法治”的必由之路。因而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依法治国,首在依宪治国;加强立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实现‘法治“的关键,健全监督机制,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深入开展“严打”,保持社会稳定,这是依法治国的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宪法宪政精神缺失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政治学和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逻辑上看,宪政以宪法为基础,只有当宪法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与宪政的精神要义,即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相一致时,宪政的实现才成为可能.然而近代中国宪法与宪政的精神要义总体背离,基本成了确认军阀独裁合法化的工具.反思近代中国宪法缺失宪政精神要义的表现和原因对于当前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宪政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宪法修改程序是宪法修改制度的重要方面,对规范宪法修改、维护宪法的稳定性、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现今的宪法修改程序却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与我们的宪政精神也相去甚远。本文针对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的问题与不足,基于宪政的视角,结合宪政的法治、民主、人权这三大要义对其进行分析,进而作出宪政环境下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的思考设计。  相似文献   

15.
民主国家的国家权力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程序制约技术,将会脱离宪政,成为"警察国家"。因此,制约国家权力,成为民主国家法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有着一整套的制约国家权利的法制。在研究发达国家对国家权利程序制约技术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国家权力如何有效地开展程序制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发达国家,运用宪政制度对民主政治进行制衡使民主政治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宪法-美国联邦宪法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现今中国宪政可从美国联邦宪法对民主进行防范制约制度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落实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教育是基础,青少年是希望。我国有2.6亿在校学生。将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真诚信仰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从正当程序走向民主宪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以来受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法律观念影响 ,使宪政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正当程序保障 ,造成了宪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富有实效的局面。因此 ,科学揭示正当程序与民主宪政的密切联系 ,确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正当程序原则 ,是我国保障基本人权 ,迈向民主宪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政党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的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凝聚宪法共识,树立法律权威的根本,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人宪法,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首次,更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突破和发展,它将为真正实现民主宪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