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面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长期以来,“领导活动”的报道常常陷入程序化和“八股化”,让采编人员陷于事无巨细的有闻必录中,致使报道创新乏力、可读性差,普通读望而生厌,处于领导层面的读也不见得爱看;采编人员更常生“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无奈感叹。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中,党报领导活动报道占的比重较大。中央党报领导活动的报道由于事关大政方针,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所以人民群众都很关注。但是,地方党报尤其是地市级党报,如果不能充分体现“三贴近”,而是把会议讲话或机关文件、简报之类加上“本报讯”再简单处理一下就发到报纸上,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内容空洞,二是语言干瘪,几乎没有什么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不敢做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不力是不少地市级党报的“通病”。有些地市级党报只唱“赞歌”,“报喜不报忧”,甚至有的地市级党报取消了舆论监督专版,这也是一些报纸走不进老百姓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由于地市级党报服务区域较小,在一个地方“独此一家”,且形成了固有文风,报道市级领导讲话多、领导活动多等,文章篇幅冗长且不太注重新闻标题的提炼,这已经与受众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不相适应。面对报纸“读题时代”的到来,地市级党报应转变观念、积极改革,有效应对办报潮流的冲击和考验。  相似文献   

5.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新闻宣传要遵循“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密切新闻舆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关于新闻工作“三贴近”,一般中央级的大报已经做得较扎实,其实,“三贴近”对于地市级党报具有更迫切、更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既是地市级党报的责任,更是其生存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让“百姓”新闻上一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地市级党报中尤其难。 一是因为地市级党报所处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新闻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地市领导对党报一版的认识不易改变; 二是客观上地市级党报不仅要承载本地市的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而且中央和省级的重要领导和会议的新闻也不能漏掉,因此,“百姓”新闻上一版是地市级党报多年努力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7.
相比国家、省级党报,地市级党报的报道范围多受地域限制,稿件题材常现同质化,报道手法公式化、套路化,有损权威性的树立;相比地方都市报,地市级党报内容单调、“文山会海”云集,过于严肃呆板的面孔使党报与普通群众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提起党报做社会新闻这个话题,不少地市级党报编辑会说那是晚报和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事,与党报无关。因此,党报记只围着市领导转,不是采写会议新闻就是采写领导活动稿。这是不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是对社会新闻的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说起新闻改革,总要谈到“减少领导活动报道”。可“减少”是“减少”,毕竟还是要“报道”。而况作为基层党报,有时还难以“减少”。好,你“减少”了,他(通常是秘书)一个电话打过来:“怎么不见报?嗯,是不是我们这项工作不重要?”你敢说书记、市长(包括一大排副的)的工作不重要吗?不敢吧。老实说,我们只能是尽可能地减少领导活动报道。  相似文献   

10.
顾锦芳 《传媒观察》2004,(12):58-59
地市级党报在走过了昨日的“一枝独秀”、“惟我独尊”的辉煌之后,开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迎接挑战、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求得发展,是摆在地市级党报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政务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党报的“喉舌”、“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都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的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另一方面党报之所以在读者中产生权威性、公信度和影响力,也是通过对大量的党政领导活动、工作部署报道而实现的。在读者眼中,政务报道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内容,许多读者都是通过党报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党和政府当前工作中心。由此可见,政务报道在党报宣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地市党报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和增强,然而,地市党报的时事报道由于仍在走“照搬照套”的老路、版面不能保证等多种因素,其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有读者直接问我们:中央、省级党报时事版面多,信息全、办的又好,可就是要好几天才能看到。而你们地市级党报离我们最近、当天就能看到报纸,可时事报道为什么缺乏影响力?这也是我们地市级党报时事编辑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短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平面媒体对体育新闻的共享由可能变成现实,要想烹调出吸引众多读者胃口的“大餐”,尤其是在国家级、省级媒体覆盖范围内的地市级党报,可以说难度越来越大。“传媒产品的竞争力是党报竞争力最主要的方面,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新闻”,这个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体现者,才能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而对地市级党报体育新闻报道而言,在版面受“挤压”、外部环境受“打压”的形势下,突出重围唯有做好做足做大“特色”这道菜。  相似文献   

14.
王建 《新闻知识》2007,(6):87-88
深度报道历来被称为报纸宣传的“重武器”,是报纸与其他新闻媒体竞争的一张王牌。地市级党报相对中央和省级党报而言,地域受限,读者范围小,竞争力弱,参与媒体竞争既不如省级党报,也不如一些都市报。在这种情况下,地市党报必须对自身优势进行准确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党报作为权威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地方主流媒体,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有针对性地将党报的优势应用于“三农”报道领域,也会对“三农”的发展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翻开我们的一些地市级党报不难看出,大量新闻价值不高的工作性报道充斥报纸版面一些时效性不强的新闻报道,给读者以陈旧不新鲜之感:还有许多报道,不从受众关心的角度写新闻,见报以后,也没有多少阅读率,等等。因此,下功夫提高新闻报道的价值含量,增强地市级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乔富 《新闻界》2005,(1):122-122,121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引领党报进入一个发展的新的时代。与此同时,以全国大规模治理整顿报刊为信号,地市级党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从来没有那么急迫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报业是以党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我国地市级党报共有360多家,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一个媒体群。这些报纸背景深厚,历史悠久,是我国传媒领域一支重要的队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地市级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辐射功能的增强,地市级党报在近十年内得以迅猛发展,并相继有30多家成立了报业集团,经济实力超过省级党报的也不止一二。但地市党报也有其先天性缺陷,在新时期优势得到发挥的同时,劣势也明显暴露,尤其是在新媒体的挤压和挑战面前,地市党报如何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强势推出苏州日报社社长刘文洪撰写的《地市党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二文,读后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不仅在中央、省级媒体,而且对于地市级媒体,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怎样在新形势下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是一直困扰市级党报和党报记者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的不得当,势必影响到党和政府事关全局的重大政策、方针、意见的贯彻与执行,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来自基层群众中的声音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反馈,乃至最终影响到党和人民舆论宣传阵地的巩固。  相似文献   

20.
将改进会议报道与落实“三贴近”相结合 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会使党报体现权威性及读者产生可亲感、可近感和可信感,也才有可能腾出一些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一版“黄金地段”,办出一张联系群众的权威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