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西方盟国对德国重新统一的立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的统一政策及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面临严峻的考验。经历了第二次柏林危机,联邦德国认识到: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彻底对立是德国重新统一最大的障碍,在统一问题上完全依赖西方盟国的政策不可能实现德国的重新统一,应该采取新的政策。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冲击下,联邦德国的统一政策和基本外交原则发生了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向近代转向时期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为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近代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民族意识觉醒,18世纪80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经济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政治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5年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涉及德国史的要求为基点,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发展与崛起、科技进步和对外政策等视角切入,分析德国史的复习要领。一、德国的统一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要点、考点扫描:德国统一前的政治统治特征: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然处在四分五裂的局面,资产阶级越来越感到,要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  相似文献   

4.
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因而对德国的历史的进程带来了一些特点.首先,就德国资本主义关系形成的前提来说,其城市商品经济是在下述情况中兴起的:当德国的领土还局限于易北河以西的年代里,沿莱茵河与多瑙河地区就成为当时南北欧及东西欧脆弱的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德国早期商品经济中心的士瓦本、上莱茵和汉萨诸城市就此发展起来,并垄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的海上国际贸易.十三世纪德国骑士们的东进政策,在波罗的海海域的活动,为德国各个城市的国际贸易商,特别是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汉萨同盟各个城市的贸易商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并且大大减轻了他们为保护国际贸易市场与船路的开支,从而他们又成为德国骑士东侵政策的重要支持者.另一方面,不断东侵的德国骑士和他们的邦主也需要商人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统一问题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实现德国统一这个伟大目标,德国经历了三个半世纪的斗争,从1517年的宗教改革为开端,一直到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最后完成.尽管德国统一横跨世界中世纪史和世界近代史两大时期,但事实是人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仅局限于世界近代史,因而对这一历史事件缺乏总体性的宏观考察,难以弄清德国统一的来龙去脉.本文试图从世界通史角度对德国统一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德国统一的三次尝试.  相似文献   

6.
庞泽欣 《留学生》2014,(22):57-57
10月22日,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在珠江新城富力君悦大酒店举行德国统一纪念日招待会,德国驻广州总领事吕海慕先生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陈云贤副省长为活动致辞。 德国统一纪念日是德国的国庆节。是为纪念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原西德)和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原东德)正式宣布统一的国家性节日。  相似文献   

7.
19世纪60-80年代末,是普鲁士统一德国和俾斯麦帝国走上世界强权之路的时代。普鲁士和德意志的政治领域、社会经济、化生活都处在“统一”这一时代的历史任务之下。统一为德国近代城市化的初步实现莫定了基础。统一推进了德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统一和近代德国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作用和互相促进的,而统一恰恰是一种决定性的助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基础是政治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关税同盟作为德国经济统一的基础.合乎逻辑地成为德国政治统一的经济基础.关税同盟从倡导之日起便具有实现现代化的目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商品、资本和劳动的相互运动.使德国在政治统一之前.实现了经济统一.为德国的现代化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加速了德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要更好地了解德国的经济现代化.必须对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的原因、形成及其对德国经济现代化的影响作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近代德国的统一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世纪下半期开始的民族主义的文化认同时期,19世纪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工业化发展出现的经济一体化时期,以及19世纪中期开始的普鲁士领导下的政治统一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德国统一奠定了思想、经济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德国的重新统一是20世纪末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德国国内和国际上的多种力量,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斗争。苏联在其中发挥了特殊的推进作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苏联从抵制到犹疑再到打开"绿灯",德国的统一才用付出相对较小的代价而得以实现。苏联希望德国的统一不要伤害自己的利益,但由于它已经没有掌控事态发展的足够实力,德国的统一还是给苏联带来了相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德国的发展轨迹极为典型。自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德国借着国家统一和两次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随后德国相继经历了战争、战败、再复兴、再挑起战争、再战败。在二战后,德国终于跳出战争怪圈,与其欧洲邻国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成就了今天德国的大国地位。德国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再度迅速崛起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尤其在崛起方式、统一问题、外交选择和文化实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民族统一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在德国统一的最后阶段,沙皇俄国无可奈何地采取了有利于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中立”态度,客观上为俾士麦统一德国造成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一向横蛮干涉、破坏德国统一的沙皇俄国,为什么在俾士麦统一德国时期对德策略发生转变?如何看待这种变化?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分析。德国的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1864年的丹麦战争是德国完成统一的第一步。在这场战争中,欧州列强从维护波罗的海的均势出发,对于普奥发动对丹麦的战争当然是不欢迎的。但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 1 9世纪 50~ 60年代德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说明了德国统一的客观条件以及“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统一所做的贡献。德国的统一 ,为其日后走上世界强权之路奠定了基础 ,并开始进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1989—1990年东西德统一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相互关系。从欧洲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两德统一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在该时期的加速发展。德国为了得到法国对统一的支持,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上向法国妥协,而统一进程的加速以及欧共体战略地位的凸显也促使法国同意推进德国主张的欧洲政治联盟建设。从两德统一的角度来看,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约束统一德国的最佳手段。一体化程度越高,德国统一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就越容易被消化。一体化的加速为德国统一塑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它是德国实现统一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問题解答     
问:十九世紀德意志统一的兩条道路中,为什么未能“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地由貴族地主來完成? 答:列宁在“奥古斯特·倍倍尔”一文中,关于德意志统一的两条道路問題曾指出:“当时德国的统一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当时的阶級对比关系下,这种统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或者是通过革命,或者是通过普鲁士王朝的战爭。通过革命,就是是由无产阶級来领导并建立全德共和国;通过普鲁士王朝的战爭,就是巩固普魯士地主在統一的德国中的领导权。”(“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92页)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自始至終,  相似文献   

16.
高梅  周立志 《中国教师》2011,(Z1):82-83
<正>1871年、1990年德国的两次统一不仅是德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同时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事件。比较两次统一的异同,能够更好地理解统一后的德国历史进程。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1871年德国统一后欧洲外交格局有哪些变化? 答:1871年德意志民族在容克贵族的领导下,以“铁和血”的方式,自上而下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促使欧洲外交格局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甚至也影响到下一个世纪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统一的德国的出现,使得当时欧洲列强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从巴黎移向柏林。德国既有中世纪条顿骑士团的尚武精神,又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扩张传统,所以德国的强大构成对邻国的威胁。德国战胜法国迫使欧洲列强在外交上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0月2日子夜23时55分,象征德国的巨大德国鹰和柏林市议会的自由之钟在帝国大厦上悬挂安放就绪;24时正,黑红金三色国旗在国歌声中,在夜幕之下徐徐升起。在场的和不在场的人们,或欢呼雀跃,或吵吵嚷嚷,或迷惘怀疑……。但无论抱什么心情,持什么态度,有什么感受,这仪式却向德意志民族、向全世界宣布:分裂了长达45年的德国今又重新统一,柏林,今天成为统一后的德国首都。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0、30年代。这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维尔纳·西门子发明的自激式发电机和奥托、戴姆勒、狄塞尔等发明的实用的内燃机。它开创了电气时代,首先在德国实现。为什么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刚刚完成民族统一的德国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五个原因: 一、国家的统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加强,使德国成为第二次技术革命开端的国家创  相似文献   

20.
1933年,纳粹政权颁布旨在促进"民族共同体"繁荣发展的《绝育法》,强制推行绝育政策。大量德国妇女,特别是女官员、女医生、女护士等职业妇女群体广泛参与强制绝育政策的实施,成为该政策的支持者。与此同时,近20万德国妇女遭到绝育,丧失生育权乃至生命,承受着长期的心理创伤,成为这一政策的受害者。德国妇女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是经济大危机、纳粹政权的鼓动性宣传和强制性举措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侧面透视出极权社会中女性的极端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