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新闻”是何时兴起的,我没有注意到.现在许多报纸都刊登“标题新闻”,才引起了我的疑问:“标题新闻”是新闻吗?或者问:什么样的标题才能构成新闻?  相似文献   

2.
做"土记者"的父亲带我入了新闻的门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想得最多的问题,或者说最让我感到"纠结"的问题是:新闻在哪里?我大学的专业是高分子材料,和新闻完全不搭边.当然,也不能完全说是"一张白纸".我的父亲是我新闻职业生涯的领路人.他退休前一直是乡村初中的语文老师,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新闻.他从20多岁给县广播站投稿开始,40多年来一直痴迷于"业余通讯员"这个他认为"最有意思的职业".直到现在,人们还经常看到他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广阔的田间地头.他总是在自行车把手持挂个包,随摊备掏出里面的钢笔和本子,记下他认为是"新闻"的事儿.然后熬个夜或者起个早,把稿子写好,传到电台和报社,之后就是准备在广播里听到或者在报纸上看到他的名字.那种幸福的期待,伴随了他40多年.  相似文献   

3.
“抓大放小”是国企改革的方向,意为国家只抓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命脉,将小的企业通过转制,放开搞活.由此联想到新闻摄影,也有一个“抓大放小”的问题.根据新闻摄影特有的规律,我认为应该抓事件性新闻这一形象性强的大头,放非事件性新闻这一形象弱的小头,这种抓大放小有利于新闻摄影搞活.专业记者应该发挥机动性强的优势去抓“大”,真正使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同文字齐飞.  相似文献   

4.
滕州日报作为一家县级区域性综合报纸,在全国报刊治理中得以成功保留.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报纸接连进行了几次改版,每次改版都将民生新闻当作重点,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作为一名基层报纸民生板块的编辑,多年来的经验使我认识到,随着民生新闻的兴起,"报什么、怎么报"是民生新闻应该掌握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新闻写作“无米难为炊”.这强调的是必须深入采访,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 才能把新闻写好.从另一方面说,有了“米”则应巧为“炊”.编辑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同志好不容易抓到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却不知怎样来表达;有的不注意往深处挖掘材料的新意,不注意选择吸引人的角度,稿子难以采用.“医治”这类毛病,我以为:一是巧选“切入口”.开头开得巧,等于进入文章之“门”.进了春天的大门,还愁观赏不到万紫千红的迷人景色么!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7.
我是从1968年开始向新闻单位投稿的.20多年来,我的稿件被多家新闻单位采用,有的同事问我,稿件命中率这么高,里面有个啥绝招?其实,我写稿没有啥绝招,觉得掌握读者心理最重要.说具体点,也就是要从“四喜四厌”入手.  相似文献   

8.
高旭 《记者摇篮》2006,(10):26-27
眼下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竞争激烈。一旦发生新闻事件,各路记者蜂拥而至。因此在新闻报道上,除各家新闻单位各自策划的新闻外,很难再有独家新闻。那么记者如何能在这种“公众新闻”中,技高一筹,采写出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新闻报道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无意”的采访中做个“有心”之人。那么如何做个“有心”之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闻敏感性。大家都知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有了新闻敏感,就能敏锐地发现并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9.
我为报纸写稿是从到宣传部工作以后开始的.两年来,我出不了解给报刊写稿是怎么回事,到现在已有十几篇稿件被报纸和电台采用,并且逐渐爱上了新闻写作,把它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新闻写作并不难,也并非象有的人所说要依靠“后门”登稿.只要勤于动笔,从短从小从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写起,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青年业余作者。前年在朋友的指点下,我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杂志,每期每篇必读,受益非浅。我原来只潜心业余文学创作,忽视了新闻写作,路子狭窄.进步不快。读了贵刊以后,我开始注意到一手抓文学、一手抓新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1985年,我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120余篇,相当于前几年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业余新闻写作实践,愈来愈使我对文贵“多多益善”的心里程度激剧加深.  相似文献   

12.
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新闻策划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作为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报纸从业人员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展示,新闻策划已被誉为是新闻出新的“魔棒“.如何进行新闻策划,从而避免新闻策划走入误区,我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失实能“杜绝”吗?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应当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新闻能不能失实,二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否包含事实的真实这一层含义。在此,我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杜绝”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也就没有新闻,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十分看重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4.
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上千次的采访实践告诉我:新闻采写必须趁热打铁。乘胜追击。  相似文献   

15.
前年秋季, 正当各新闻媒介大篇幅报道秋田管理的时侯,我看到我们乡在抓好秋田管理的同时,抽出部分剩余劳力兴修农田水力设施的事,克服了往年兴修农田水利设施那种“秋后冬前一阵风,全部劳力齐出动,赶时完任务,质量无保证”的状况.我立即采写了一篇新闻稿子,结果很快被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市委还打成文件转发了各乡镇参阅.卫辉市庞寨乡 闰仁卓.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第2期载刘广金《“标题新闻”要名副其实》一稿,针对“标题新闻”提出了三点意见。前两点,我深表赞同,但对第三点,我则不敢苟同了.刘广金认为:“《标题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 W)不能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新闻要素不全是一大通病,有些新闻时间、地点不清,使读者难以推测。”如果按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从新闻系毕业时适逢十年动乱,踏上社会后整整改行十年,长期以来一直与公文打交道.两年前有幸归队,重新投入了新闻工作.对于我来说,采访写作既是旧学业,又是新专业.最令人感到迫切的是如何摆脱笔端带"邦味"的八股文风,写出真切、质朴、简练而又形象、生动的新闻来.要新闻写得简练质朴,学点古文是个好办法;要新闻写得形象生动,又必须学些文学手法.但古籍浩如烟海,文学作品更是洋洋大观,我们这些整日埋头于采写编的实际工作者,又怎么能在繁忙之中以较为经济的时间、学些实有所得的东西呢?于是乎,我就想到了中国古代这样一种常记叙见闻和人物言行的短小精悍的篇章——笔记文.  相似文献   

18.
那年,一直做着新闻梦的我终于在参军后不久当上了团里的业余报道员。可是新闻梦好做,实现不易。我决定拜师学艺。可面对林林总总的函授广告,我反倒不知如何选择。这时有人向我建议参加军报举办的新闻函授。我想,能参加令自己仰慕已久的军报新闻函授,确实是自豪的事,因为我知道,在那里聚集着许多军内新闻战线上有成就有威望的新闻前辈,能亲得前辈的指点和大作拜读,那是今生之大幸。可是,军报能收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字辈为徒吗?我有些犹豫,但受“名师出高徒”思想的驱使,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汇款报了名。没想到,我真被录取了,…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第4期上发表金东水同志《话说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一文,这确实是值得一议的问题。我先要说,金文题目不够确切。应当是新闻写作的“京派”与“海派”,是就新闻业务领域而言的。金文说成“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新闻改革的范围比较广了,除了新闻业务问题之外,还包括新闻体制等等大问题。而且就“改革”而言,是不大好分什么“派”的。金文一开头讲在上海好新闻评选会上听到的。这话正好是我在会上说的。但这种说法的真正来源是在北京或其它地方。我在会上说,北京有一种说法:新闻有“京派”、“海派”之分,我  相似文献   

20.
写新闻,经常涉及纪实新闻.案件经常成为新闻采写对象,新闻界习惯地称呼为"警方报道""警方报道"如何报道--案件如何纪实--如何纪实得好而精彩?一次"警方报道"对我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