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豫、鲁、晋、辽的单季稻作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稻田主要分布在平原的低洼地区,稻田面积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8.1%,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8.6%。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本文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等省44个市、县的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水稻产量波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水稻的颜色     
正暑假的时候,曾在电视里看到过精美绝伦、造型独特的稻田图画,知道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稻田彩绘”。它的“绘制”并不是在稻子上染什么化学颜料,而是在不同的位置栽种不同的水稻品种,通过精细巧妙的排列组合,叶子颜色不同的水稻会在生长过程中自然铺陈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水稻的颜色真的是多种多样的吗?影响水稻颜色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郊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肖玉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09,31(1):38-47
在田间实验的基础上,对上海五四农场稻田生态系统的初级产品生产、气体调节、氮素转化、有机质形成和累积、水调节和环境净化6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稻田生态系统初级产品生产量及其价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田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O2并吸收大气中的CO2,稻田向大气排放CH4和N2O,其中施氮量为375 kgN/hm2(N3处理)的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价值量最高;稻田生态系统中施加化学氮肥是氮素输入的主要途径,水稻收获移出和氨挥发是氮素输出的主要途径,稻田生态系统氮素转化造成了经济损失;稻田有机质累积量及其价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种植消耗了水资源,同时稻田在降雨时具有蓄水功能;稻田生态系统能吸收SO2和净化污水。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稻田在水稻生育期内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83~4.85)×104元/hm2,其中N3处理稻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但是与未施加氮肥的N0处理相比并不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分析表明,施加氮肥带来的环境损失削弱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效益。因此,应当鼓励水稻种植者采用缓释氮肥、改进施肥技术等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措施,以促进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福利。  相似文献   

4.
<正>稻药鳅无公害高效生态农业新模式是指充分整合稻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热量资源,对其进行周年性的科学高效利用,将水稻、中药材(泽泻)、泥鳅养殖通过轮作和套作集中于同一稻田,充分利用稻田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一种复种新模式,简称稻药鳅模式。该项研究获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我们经过三年试验,集成了理想的搭配模式和关键技术。稻药鳅模式为"水稻+泽泻套养泥鳅",是对传统的"稻田养鱼"的扩展和  相似文献   

5.
2008年,辽宁省台安县新华农场在"盘锦稻田养蟹成功案例"的影响下,采取"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进行稻田养殖大规格成品河蟹实验。"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河蟹生长后期光照不足的问题,还扩大了河蟹活动空间,又因"大垄双行"通风透光好,水稻产量不但没减反而有增。多年来,台安县新华农场积极整合河蟹产业项目,以水稻、河蟹为主导品种,全面开展稻田养蟹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与服务。成功地打造出"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立体生态种养新技术模式——"新华模式",为中国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使河蟹产业成为具有台安新华地域特色、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6.
当涂县地处沿江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全县拥有稻田面积近70万亩,其中一季稻田面积为45万亩。随着新型水稻栽培方式的推广应用,稻田安全化学除草已迫在眉睫。目前市场上除草剂种类繁多,而质量则良莠不齐,传统的除草剂由于连年使用,部分地区出现了水稻僵苗不发、黄化、除草不增产现象,有的甚至严重减产,新型安全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为此,当涂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项目——“当涂县45万亩一季稻田安  相似文献   

7.
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就是通过运用超级杂交水稻新成果,用“三亩”稻田产出现有“四亩”稻田的稻谷总产。水稻单产增加33.3%。也就是说相当于增加了25%的水稻播种面积。袁隆平院士2007年开始实施这个课题,2011年己在我国8省区展开。文章介绍了广西玉林市连续四年实施这一课题的成果。总结了超级杂交稻特优233种子生产和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宁波市大嵩江流域内选取了12块稻田样地,在采集研究样地土壤特性和管理方式数据的基础上,使用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模拟估算了不同管理模式下样地的水稻产量及其对应的温室气体CH_4(甲烷)和N_2O(氧化亚氮)排放量。结果表明,CH_4的排放量和稻田的淹水深度以及N_2O的排放量和N肥(尿素)的施用量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优化管理方式可以在保持水稻产量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具体方式有:改变稻田淹水天数,选取高产低排稻种,控制N肥使用量和减少秸秆还田,然而其效果则又与土壤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稻田里养金鱼,让鱼儿在田间觅食,减少如螟虫、稻螟蛉、稻象鼻虫等稻米茎叶的危害。稻田养金鱼,对改善环境、预防人类疾病也有显著的作用;稻田养鱼及鱼的排泄物又可作为农田的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这种稻鱼共生互利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展现了美好的前景。INFOYU(总第36期,P6)报道,辽宁省朝阳市水产科研所2001年在千亩稻田展开“稻田养殖金鱼”试验,喜获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 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30%。水稻生产在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稻田却是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文章综述了稻田CH4和N2O的产生过程、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异规律,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稻田CH4和N2O排放总量的估算结果,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1.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稻田能用机器耕作吗?这是广大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将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在事实上,现在就可以回答:稻田是能够用机器耕作的。我们知道,用机器耕作是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苏联和一般人民民主国家的绝大多数稻田,就是用机器耕作的,从耕地、播种一直到收割、脱粒,都广泛地使用了机器。我国也有一些种植水稻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早就使用了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那末,”一定有人要问,“稻田里净是水,土壤又烂又陷,人走下去都要陷下好深,机器既笨又重,下去以後,不会深深地陷在泥土里吗?”  相似文献   

13.
正正值插秧时节,姚宏亮推着覆膜插秧一体机正忙着,今年他种的有机水稻将超过2000亩。用农家肥改良的水田覆膜后插秧,这样的种植技术不但产量高,而且攻破了种植过程中的除草、防虫等难题,实现了有机米的"好吃又高产"。姚宏亮是黑龙江省延寿县加信镇农民,大学毕业后回家创业。从2003年开始,他把生产有机水稻作为目标。而要想种好有机水稻,就不能使用农药,稻田除草是一个大难题。参照玉米覆膜的模式,姚宏亮在水田起垄,垄台种稻,全部使用农家肥,由于施肥量把握不准,水稻出现大面积倒伏,引起周围人  相似文献   

14.
创意潮品     
正折叠楼梯设计精巧的快速折叠楼梯为小复式家居创造出更多的可用空间。该折叠楼梯收拢后可紧紧贴在墙壁上,使用时将其打开即可。稻田除草机器人亚洲种植水稻的稻农会将鸭子作为农业耕种的"小帮手",因为鸭子在稻田里戏水时,会把昆虫当作食物,同时清除杂草,它们的粪便还能充当水稻额外的肥料。据此,日本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可以代替稻田鸭子的机器人。机器人重1.5千克,与大型真空吸尘器差不多大,下侧的两个旋  相似文献   

15.
俞晓平 Heon.  KL 《科技通报》1997,13(4):205-210
系统研究了稻田和稻田周围非稻田生境中飞虱、叶蝉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分布及其相对丰盛度,并阐明了不同生境间同翅目寄主和天敌的相互关系.稻飞虱和稻叶蝉在非稻田生境中的数量很低,然稻田重要卵寄生蜂Anagrusspp.Oligositaspp.和Gonatocerusspp.在非稻田生境中的平均密度很高.多样性指数低的植被上存在更多的飞虱和叶蝉,同时也保存了许多寄生性天敌.水稻移栽后稻田中节肢动物的数量逐渐上升,至第四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由四川农业大学主持研究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作物持续增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稻田新“三熟”制使稻田真正成为农民增粮增收的“聚宝盆”。 稻田新“三熟”制是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体,搭配一熟或两熟其它粮经作物的一年三熟的高效种植制度。该制度的关键是初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早播玉米早熟高产,为二季种稻提供足够的热量条件。它主要包括“蔬菜(饲料)——玉米——水稻(玉米、花生)”和“小麦——玉米——水稻(玉米、花生)”两种类型。试  相似文献   

17.
自1981年7月从湖南农学院毕业至今.杨远柱在“水稻育种”这个农业科学领域整整攻坚了30年。30个寒暑春秋,他始终坚守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一线,那一望无际的稻田,成为他魂牵梦萦、施展才能的“战场”。  相似文献   

18.
隐翅虫皮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在我院发生率较高。通过阐述隐翅虫引起皮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提出了较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人们在水稻田间管理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肥料管理和作物病虫杂草的防治,而对田间水分管理过于忽略,认为只要田里不断水就行了,其实,这是稻田水分管理的一个重大误区。水稻在各生育期内的需水量是有很大差别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的稻作方式;R-F-D系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较水稻单作明显减少;R-F系统的蜘蛛数量最高;R-F-D系统的抗稻瘟病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