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俊芝 《钓鱼》2013,(4):28-30
钓鱼人都了解,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与水温相差0.5~1℃。鲫鱼属底栖鱼类,生活于水体下层,较能耐低温,在水温5℃以下时仍能进食;而水温在10~25℃时,是它的活跃期,觅食、栖息的范围扩大,摄食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初春乍暖,我们在施钓过程中,应遵循鲫鱼本身的特性,利用这一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水温、时间、钓组等进行灵活施钓,必能锦鳞盈篓。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握出钓时间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象情况是:春天的日温差达到10℃以上,表现在水温的变化却只有5℃左右。这在淡水鱼类体温的调节非常容易,即不需改变生活水层就可调济至与水温相适应的体温。  相似文献   

3.
一般鱼类属于冷血动物,它们在寒冷的水域里,体温比外界高1.5℃左右,而在温暖的水域里,体温却比外界低1.5℃左右。所以说,鱼的体温是随着外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鱼的种类不同,所适应的水温也不同。如在阿拉斯加及  相似文献   

4.
吕文罄 《钓鱼》2005,(2):30-30
“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是则渔谚,它点明了春钓的关键在水温,只有“跟着水温走”,才能做到“鱼满篓”,实际情况正是这样。春,尤其是早春,气温、水温、地温都低,如果钓鱼不跟着水温走,是难有所收获的。因为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水温而变,二者相差仅05℃~1℃,只有鱼的体温在适温范围内与水温保持一致,鱼儿才能正常活动与摄食。  相似文献   

5.
冬天游泳可以增强人体体质,尤其对机体抗寒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要想进行冬泳活动,最好应从夏季开始,并逐渐过渡到冬季。这是因为: 一、冬泳本身特点是水温很低,会使人体体温散失过多,使人难以在水中久留。研究证实,水温越低,停留时间越短。水温在22℃以上时,人可在水中停留20小时;水温为5℃时,缩短  相似文献   

6.
三温是指气温、水温和鱼的体温。鱼的体温受控于水温,水温受控于气温。就钓鱼而言,三温中的关键是水温。因为只有鱼的体温与水温维持在“等温”范围内,鱼儿才能接受钓者发出的刺激,并作出进南和咬钩的反应。一、鱼类变温方法鱼类学家认为,大多数鱼类的体温略高于周围...  相似文献   

7.
范宁 《钓鱼》2013,(13):14-15
悬坠十答(上)魏大海(江苏)问:夏钓鲢鱼,是否天气越热,鲢鱼越好钓?答:鱼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们的生长繁殖都需要一个适宜的水温环境。鲢鳙鱼属于温水性鱼类,其最佳的适宜水温应在15~30℃之间。根据它的生长规律,确实是在气温、水温较热的夏季、初秋等季节时垂钓比较好,但这也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诸位尽快地消除疲劳,体力得以恢复,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快速消除疲劳的方法——洗澡。洗澡是靠澡水刺激身体来消除疲劳,因此洗澡的效果要根据温度差(即水温和肤温)和时间而定,高水温时间要短,低水温时间要长最为理想。高温浴————→42℃~45℃温水浴————→36℃~39℃冷水浴————→15℃~20℃高温浴和冷水浴对人体的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可使血压升高,血糖、白血球数也增加。而温水浴刺激副交感神经,有镇静作用。入浴时氧气的消耗量,在水温36℃时最低。温度越高消耗越大,越能促进体内的化学反应,使新陈代谢加快。这时体温每升高1℃,心跳增加10次/分。因  相似文献   

9.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7,(4X):14-15
晚春时节话浮钓:春天多雨水,且气温变化较大,这是人们的共识。首先,绵绵春雨不仅不会导致气温的大幅度下降,反而还会带来富足的氧量与食物;再者,气温的变化也影响着水温的升降,而水温的升降又略滞后于气温——水体传导冷热的速度比空气来得慢。因此,水表与水底存在着一定水温差:水越深,温差越大。而对水温十分敏感的变温性鱼儿,其体温与水温一般相差在0.5~1℃,这便使得趋温性鱼儿,游向接近它们体温的水温层,也就是说哪里水温适宜,它们就向哪里游。  相似文献   

10.
一、初春,跟着水温走 鱼儿是水生变温性很强的动物,其食欲和一切生理机能都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气温、水温虽逐步回升,趋温性很强的鱼儿,经过一个冬天的栖息,身体虚弱,还没有体力进行大范围的巡游、嬉戏、觅食。  相似文献   

11.
北方初春,虽然气候转暖,水温开始回升,但因冰刚融化水温还很低,尚不能达到所有鱼类都很活跃的温度,青、草、鲢、鳙等大型鱼类很少摄食,所钓鱼种多为鲫鱼等较小的品种,但它们还在深水区活动,咬钩动作轻。  相似文献   

12.
张凤林  郑之 《垂钓》2001,(2):49-49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与水温仅仅相差0.5~1℃,且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鱼类必须适时选择它们能够适应的水温带活动。钓鱼人只有抓住鱼类这种趋暖避寒的特性,根据季节的冷暖、天气的阴晴、水的深浅、水草的分布等情况,准确判断各种鱼的活动区域,确定钓位钓点,才能有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正> 运动之后出汗是必然的。因为肌肉活动可使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体温升高。如果是剧烈活动,产热量多达正常量的60倍,这样人体的皮肤血管扩张远远调节不了升高的体温,须以出汗来加速发散体内热量。出汗之后洗浴是必需的,洗浴不当而致病者是常见的。那么,怎样洗浴才是科学可取的呢? 热水浴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帮助散发体内多余之热,有利于放松、解乏,加速骨骼肌肉系统疲劳的恢复。但必须注意:由于运动出汗时,皮肤温度可达37°~40℃,而且洗浴本身也是一种运动,因而洗浴时间不宜过长,尤其不能久泡;水温不宜过高,以40°~50℃的温水为  相似文献   

14.
鱼儿怕热吗?     
安徽刘金鸣问:鱼儿怕热吗? 答:鱼儿都是一些“娇气鬼”,它们既怕冷,又怕热,动不动就拒食。鱼类属于变温性的动物,它们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化,一般相差0.5℃~1℃左右。鱼儿对所寓居的水体,也有严格要求,除水温外,还对水的酸碱度有所挑剔,水中其它的有害物质也不能超量。鱼儿反抗环境的办法,首先是“绝食”。稍有不适,就不进食。如果外部条件进一步恶化,例如水温过高过低,水中缺氧,水体偏酸,或其它有害物质过量等等,鱼儿就会昏  相似文献   

15.
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我地银霜覆盖,草枯水冷,寒风凛冽,雪花纷飞,气温下降至0℃左右。鱼儿属冷血动物,它的体温是随着水温的高低而升降,水温降到0℃时,鱼儿便成群聚集在深水中打窝封口冬眠,俗称"落坑",只依靠它自身在深秋时体内所贮存的养分维持生命而不游动寻食。此时,垂钓者会歇竿停钓"刀枪入库"等待来年立春后再显身手。殊不知,鱼类中还有比较能耐寒的鱼  相似文献   

16.
郁文生 《钓鱼》2008,(5):27-28
尽管全球变暖是世界性的“趋势”,但是在某一地域,某一时段并非不会有强冷空气侵袭,如2008年临近春节时,我国南方多省遭遇罕见的冰雪天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春天尤其初春仍是乍暖还寒时节。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冰层刚开始溶化,水温大多在15℃以下,在低水温中度过了漫长冬季的鱼儿结束了冬眠,重新感受大自然全新的气息。但这时的鱼儿由于长期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对外界形势不甚了解,其生活习性还不太适应,此时垂钓就会发现鱼儿有如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长时间持续激烈运动,肌肉放出大量热,体温上升。即使在寒冷地带滑雪比赛,有时运动员体温也会升至42℃。在长跑、自行车赛等长时间使用肌肉的运动中,运动员的体温有时上升到40℃以上,导致体力下降,影响创造好成绩。日本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系研究室与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组成研究组,多年来研究解决上述问题。最近发现中药“黄连解毒汤”具有抑制体温上升和调节体力分配等良好作用。此药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一、与水温的关系 各种鱼类都有其生存、生长的适宜温度。鲫鱼适宜生活的水温为15~20℃;草鱼、鲤鱼、团头鲂等属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5℃左右。在此温度范围内,摄食旺盛,是垂钓的好机会。温水性鱼类,当水温降到15~10℃时,摄食显著减少,水温降至4℃以下时,  相似文献   

19.
<正>初春是指农历节气“立春”到“惊蛰”这段时间。此时,水温虽然还很低,但鲤鱼经过冬天御寒的体能消耗,并为春天繁衍后代做准备,急需补充营养而大量进食。可水中的浮游生物、昆虫还没有大量繁殖,这就为手竿钓鲤提供了大好机会。一、天气的选择初春钓鲤鱼,最好选择无风或有3级以下的东、东南、西南风的晴天,或多云天、阴天。这样的天气,气温、水温相对比较高,浅水区域的溶氧量充足,岸边的天然饵料也比较多,鲤鱼的食欲旺盛、开口好。  相似文献   

20.
张仲斌 《钓鱼》2007,(2X):28-29
农历节气“大寒”一过,就迎来了初春的气息。在我国南方地区,钓鱼活动又将迎来一个高潮。垂钓初春之鲫技法同冬钓基本相似,但是,初春钓鲫要防止鲫鱼脱钩逃遁。气温的稍稍微升,鲫鱼忍不住饥饿的煎熬,急需觅食补充营养,往往结伴游离栖息地,想在温暖处觅食充饥。但由于水温相对较低,所以鱼嘴仍张不大、鱼唇仍然显得脆弱(容易被鱼钩拉豁),所以,初春时候钓鲫,除了上钩难之外,也要预防上钩之鱼又脱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