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高校"积极、体验式"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股新兴力量,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学重新进行诠释。学习体验既是一种生命体验,又是建构知识意义、焕发生命活力、提升生命价值的手段和途径。该文旨在吸收、整合积极心理学及学习体验理论的精华,探索高校“积极、体验式”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理念、视野及动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力图完成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的心理学模式转换,使被现代主流心理学所遗忘的人类的积极品质从边缘转向中心,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而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研究新趋向、新视野和新领域,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新的极具生命活力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正>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科学,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进行研究,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从心理学上看,情感是人们在面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身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恰恰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积极情感是一种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  相似文献   

4.
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学习倦怠现象十分严重,缓解学员的学习倦怠已是当务之急。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的体验"、"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的个人特质"三大内容以及所提倡的积极、乐观、自信等观念与缓解电大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倦怠不谋而合。运用积极心理学心理学预防和干预电大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倦怠,旨在切实有效地缓解学员的学习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与时代发展和主流诉求密切相关,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体层面的积极特质、群体层面积极环境的研究为当前教育教学和学习辅导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建设积极人格、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发展和幸福并重。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讨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等为研究内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在学习吸收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同时,对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要予以客观的评价与定位.  相似文献   

8.
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出发,分析台湾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内容、形式等方面特点,借助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体验功能的阐释,评析体验性对生命教育效果的促进作用,并分析目前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现状,建议大陆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借鉴台湾生命教育的体验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9.
郝永贞 《职教通讯》2015,(34):13-16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是对职业学校生命教育消极化倾向的一种反思与建构,其主要内涵是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充分发掘职校生生命成长的积极因素,通过增加积极生命体验、培养积极生命品质等方式,使职校生更加全面地把握生命的意义,体悟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教育模式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用积极的态度期待生命、用积极的视角关怀生命、用积极的生命引领生命、用积极的体验撼动生命的核心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职业学校要着力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重视学科渗透与专题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研究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构建积极生命教育的体验教学模式,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追踪实验,以探讨该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为有效开展高校生命教育提供参考。实验结果发现,积极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具有显著性效果。通过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澄清了生命的价值,因而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关照自己的情绪,甚至在实验结束后的几个月里自己的生活仍受到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心理冲突对人生经历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文章回顾了有关心理冲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心理冲突与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心理冲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研究应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中新近发展的一门学科,其实质是研究那些发生在正常生活轨道上的事件。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其意义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再仅仅针对“问题学生”,而是通过挖掘与引导学生群体与个体潜在的正面的能量来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而且通过中长期危机检验验证,其干预效果与传统心理学干预相比较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进行转折性变革,在诊断评价体系、治疗与咨询内容和总目标三个方面应转向积极心理学:从过于强调负性情绪的诊断转向积极情绪的诊断;从治疗疾病转向积极预防;以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要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关注人的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培养积极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是青少年情绪的体验与生活满意度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有效提升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迫在眉睫,它已成为当代青少年积极心理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着眼于"积极心理学"来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尝试。积极心理学以其积极的理论体系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它提倡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问题导向转向健康关注,注重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女大学生构建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兴的心理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通过对情感体验、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等积极品格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出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智共同发展,当前的核心工作是,各高等教育机构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观念,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格,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心理弹性通过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心理弹性相结合,进一步增进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心理弹性、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更快、更好成长;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它提倡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善于发现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并运用这些积极力量使人类生活得更幸福。以育人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吸取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情绪体验,重视培育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人格,同时善于为大学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以此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用影响深远,在这一视角下组建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及其路径。我们可以通过以积极体验增进为手段激发人性积极力量,以积极人格塑造为内容开发潜质能力,以积极文化营造为核心引导价值归属来落实积极心理学发掘个体内心美德和内在潜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