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简言之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就影响因素而言,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最为关键,次之是教师和环境支持。校长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领导意识和应用能力,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民本思想同古代其他思想家最为鲜明,他的名言:“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为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所重视,本文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研究越南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发现越南留学生感到在华生活中人际交往方面最难适应,社会文化次之,学术生活相对容易适应。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语言障碍、身份认同和沟通方式差异;研究还发现越南南部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高于越南北部的学生。开放的心态、促进互动交流和加强跨文化培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教师教学和科研行为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建立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对安徽省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影响教师职业行为的因素分别是行为态度、主体认知和感知行为控制;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行为态度,主体认知次之,感知行为控制最小。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襄沔地区处于南北各政权相争之地,襄沔大族也成为各政权竞相争夺的对象。从襄沔大族与三国政权的关系看,蜀汉政权中襄沔地区人士最为重要,曹魏次之,孙吴又次之。  相似文献   

6.
宋代福建庙学从分布密度看,闽东最高,莆仙次之,闽南和闽北又次之,闽西最少;从政区分布角度看,福州雄居八闽之首,建宁府和泉州次之,汀州又次之,南剑州、漳州、邵武军并列第四,兴化军最少;从新建数量看,北宋远多于南宋,就北宋而言,仁宗朝最多,真宗朝次之,其余几朝相当。进一步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政治改革及当政者态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教风尚、北人移闽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才形成宋代福建庙学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史料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记录。史料的范围极为广泛,通常分为三大类:一、文字记载,包括公私文件和一切记录.二、遗物,指建筑和人类生活必需物留传于后世的.三、传说,如口传的故事。中国近代史的史料,以文字记录最为重要,最为丰富。本文所讨论的史料,限于文字记录。从史料价值来说,我们分史料为二类;一、原料,指最初的材料,由此以上,不能再追求它的根源。这是指当事人记载亲身遭遇的事件,或报告他同一时代的见闻,属于直接材料。普通的说,亲身见闻和当事人的报告,比较最为可信。同时代的传说次之,由于展转相传,无意中可能增减某一部份,失去事的真象.近代史的史料和古史不同,以直接材料为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根据统计分析,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可以归结为三类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由此构建高校辅导员素质的三维结构(“MKI模型”)在“工作目标”维度,管理能力素质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知识”维度,专业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等;在“价值”维度,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在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中最为重要,管理能力素质次之,专业知识素质再次。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生防菌哈茨木霉对7种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探索其生防机制.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时木霉菌对小麦纹枯病菌等7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达44.3%,对水稻恶苗病菌抑制率次之,为41.2%;木霉菌丝提取物对7种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对水稻恶苗病菌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显微观察可见木霉对小麦纹枯病菌有重寄生现象,表明生防机制为营养竞争、抗生作用和重寄生.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却不平衡。通过构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比较我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现东部发展水平最高,中部次之,东北再次,西部最为落后。这一现状主要是由国家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唐代251名状元中位至宰辅者,初、盛唐连一个也没有,中唐出现了一个,中晚唐之交有3个,唐末集中出现了6个,占状元总数的3.98%,数量与掌权时间均无法跟宋代相比。他们的人品、业绩差异悬殊,而宋代状元宰辅则相对整齐。10位状元宰辅死于非命的占一半,这在宋代及以后也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2.
《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一书,在前人与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锐意深入,补正了古今同题著作的错漏,学术价值高人一筹。其资料丰富、考证严密、视野广阔、可读性强、观点新颖、创见迭出,使读者耳目一新,堪称目前关于唐代状元研究最权威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北宋状元,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两省;南宋则集中于浙江、福建,尤其福建较为特别,超过了毗邻浙江的江苏、安徽和江西,说明福建当时的教育比较突出。已知其生卒年或寿数的70人中,80岁及80岁以上的占7.14%;70岁至79岁的占20%;60岁至69岁的占21.43%;50岁至59岁的占17.11%;40岁至49岁的占20%;30岁至39岁的占11.4%;不足30岁的占2.86%。70人的平均寿命为57.74岁。  相似文献   

14.
各代状元在官场的发展空间是很不相同的:状元宰相比例最高的是宋,最低的是唐;状元高官比例最高的是宋,最低的是五代;状元被淹没比例最高的是五代,最低的是清。综之,宋代状元在官场的发展空间最为广阔。  相似文献   

15.
《登科记考》所载唐代状元正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良代状元的考证上,《登科记考》用力甚勤,弥补了《献通考》之不足,亦纠正了《玉芝堂谈荟》的某些,然仍有不少未尽人意之处,如误将分场榜首当状元,误将状元当该科知贡举或视为普遍进士,漏载及张冠李戴等等。  相似文献   

16.
以往人们都认为在中国科举史上,辽宁文士无人中状元。本文经考证认定,金代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人奥屯忠孝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女真进士科第一名,即状元。辽阳张甫,与奥屯忠孝同年中进士,为词赋科状元。此二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空前绝后的两位辽宁籍状元。  相似文献   

17.
唐代有家世资料的74名状元中,出身官僚家庭的69 人,占92%,而且其中家世较显赫者就有59人,占79.73%。出身相对“寒素”者仅5人,占8%。这些数据可以近似地表明:唐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在社会上层中选拔人才,中层的都很少,更不用说下层了。所谓“广开才路”只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8.
文章辑考了明代部分生平资料稀缺的状元的或生卒年、或生年、或卒年,认为:杨廷鉴(1613-1663年或1664年)、陈(1362-1397年)、韩克忠(1377-1425年)、林震(1388-1448年)、茅瓒(1509-1565年)、唐汝楫(1512-1585后)、杨守勤(1566-1620年);杨维聪不是生于1500年,而是生于1490年;韩应龙的确生于1498年;韩敬的确生于1580年。  相似文献   

19.
杖刑是《唐律》规定的五种法定刑罚之一,《唐律》对杖刑制度作了具体规定,但是 唐代杖刑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是杖刑被广泛用做附加刑;其次,唐供许多死罪被以杖杀的方式执行,杖杀成为绞,斩以外的又一死刑方式,第三,唐供中后期又出现了新的决杖方式即“一顿杖”及脊杖。杖刑在唐代名轻而实重。宋代基本上完全沿用了唐代杖刑制度。  相似文献   

20.
“缇萦救父”事件引发了汉文帝时期肉刑的废除。肉刑废除时立法技术有缺陷,这没有改变肉刑废除的历史必然性。死刑的废除也涉及到同样的立法技术问题,基于文明的发展,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立即废除死刑,再完善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