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人曾用荷花来比喻孙犁的小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的确孙犁的小说有一种平易单纯、简朴自然的美,这主要得力于他的白描和传神的艺术手法。提到白描和传神艺术手法,人们自然会想到鲁迅的小说。作为一代文学宗师鲁迅,运用白描和传神手法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把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高峰。作为后起作家的孙犁,  相似文献   

2.
庄子所谓“寓言”,以“藉外论之”为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后来小说的同义语和代名词。作者通过以自觉的艺术虚构为主的新颖奇特的小说手法,创作了大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离奇完整、语言风格怪诞风趣的所谓“寓言”,即粗具规模的早期小说,取得了杰出成就。这种有意识的前所未有无所依傍而成就卓著的创作活动,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发轫和开端。《庄子》一书,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千百代不祧之祖  相似文献   

3.
孙犁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纯美的乡村女性形象,展现了"美的极致",这体现了孙犁独特的创作原则和创作宗旨,即在女性形象塑造中避免单纯的革命叙事而融入了对传统道德、个性解放等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视域中 ,孙犁的突出成就在于 :对文艺与政治关系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极大地充实了艺术社会学 ,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整体把握和学理性论析 ,为近代“崇高”保留了必要的地盘 ,为审美主体的人格自塑提供重要的参考。由于自身“审美情结”的强大与心理承受力的偏弱 ,导致孙犁美学转型的艰难性、痛苦性 ,也妨碍他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美学汲取必要的营养 ,但与这方面的缺失同时并存的是 :为中国当代文学和美学不加分析地滑向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5.
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继承、发展了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并借鉴了古代散文的笔法,可称之为带有散文特点的白话笔记小说.这一创作实践,再次昭示了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白描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在《水浒传》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用极简洁、形象的文字,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曲笔技巧,编织出了许多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读者从中获得了充分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7.
论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是2 0世纪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 0世纪汉语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乡村小说便成为2 0世纪汉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领域。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从作家的主体立场、审美视角、叙事策略,及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2 0世纪乡村小说呈现出三种基本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是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判形成的启蒙传统;从废名、沈从文、孙犁到汪曾祺、贾平凹是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的诗化传统;从赵树理、柳青到高晓声、路遥是以农民立场、现实视角形成的“史诗”传统。这三种传统,在90年代出现的乡村小说《白鹿原》中实现了全面整合与超越。《白鹿原》由此获得了将中国乡村小说推向成熟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犁的抗日小说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特质,它体现出作者对国民思想现代性更深入的思考,完成了现代文学从人的自我实现到强健的民族精神重建的思想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孙犁小说的思想现代性,不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的颠覆或对立立场上实现的。在现实化的过程中固守着传统中的优良质素,在对传统的坚守中汲取现代的文明因子。孙犁就在这样的反传统和现实化的过程中达成了思想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理想融合。  相似文献   

9.
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在传统黄梅戏“柔”、“俗”、“嗲”、“杂”等音乐美学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创新,形成了极具个性的音乐美学特征,如“俗”中透“雅”,不论是从音乐角度、还是表现形态上,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使该剧既继承了传统黄梅戏的美学特征,又满足了新时期审美群体的审美需求。这一系列瞩目的成绩,来源于《徽州女人》创作团队的艰辛的创作之路,为黄梅戏的发展做出了大胆探索,也为其他剧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并不想把郭沫若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置于他的诗歌和历史剧之上,因为这不是事实,自然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在对郭沫若小说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理论观念与作品实际以至作家的审美追求“错位”的现象,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再现论”的小说创作论来评价以“表现说”为其理论基础的小说创作;以传统的叙事型的小说模式来要求现代散文化的抒情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尺度来衡量浪漫主义的作品。其结果,不但压根儿抹煞了郭沫若抒情小说的基本功能和艺术特征,而且更甚者还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因为郭沫若的笔太直,不曲,所以他是没有做小说家的资格的。  相似文献   

11.
“风骨”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的,作者把形成风骨的原动力——创作主体的生命力的呈现作为关注的核心,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基本价值观,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2.
孙犁小说对文学审美结构各层面的矛盾,诸如语言—结构层的风云线和人情线(结构)、写实和写意(语言),艺术形象层的合情与合理,历史内容层的生活折光和诗意表现,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并注意各层面的相互联系,一以贯之地倾心于风俗人情、写意、合情和诗意表现等主观因素,在此基础上升华出深邃的哲学意味,实现了审美结构的整体优化。这便是孙犁荷花淀风韵的审美内涵。这种审美特征奠定了孙犁举足轻重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本身是位诗人。他在小说创作中,力求把小说语言当作诗歌来写,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呈现了浓郁的抒情特色。张贤亮小说的抒情方式及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他的作品运用了直泻式抒情方式,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恩之情;歌颂了人民美好的人性、人情和美德,“草根情结”鲜明;作品中闪耀着深刻的理性色彩,具有崇高的审美体验。二是他运用了情景交融式抒情,使作品呈现出空灵、幽美、大气的诗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传统小说经验和现代小说修辞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它是古希腊修辞理论和诗学理论的光大和延展,是现代修辞研究复兴的结果。小说修辞是小说家为了控制读者的反应,“说服”读者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价值观念,并最终形成作者与读者间心神交契的关系而选择和运用的相应的方法、技巧和策略的活动,作为实践,能显示作者某种意图和效果动机。  相似文献   

15.
孙犁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善于“从生活的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用这生活的忠实描绘来震撼灵魂”.孙犁的小说始终梦魂牵绕着冀中平原的白洋淀,他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展现了那片根据地人民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情景和此中凸现出的人情美、灵魂美,所以人们常常把他的小说称为“诗化小说”.孙犁小说中的诗情画意,至少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作品中充溢着一股诗一样的激情;二是浓烈的激情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深蕴着劳动人民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三是作品洋溢着诗歌那种富于想象、夸张的浪漫气息.一、情感投入方式的自觉孙犁是个极富感情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涌流着一股激情,时或象奔腾不息的川流,酣畅淋漓地倾泻;有时又像潺潺的溪水平静地流着,柔和而滋润.这使得他的作品仿佛有一股袭人的力量,紧紧地牵引着读者,让人迂回于作品深层的情感漩涡中.孙犁自己也非常强调作品中的情感,他说:“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创作过程的心态来论证中国古典诗词是“心的艺术”。作者将整个创作过程分为“前心”、“后心”和“整心”三种心态。认为“前心”是空怀平气,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对现实事物审美的一种心理观照;“后心”是“雅淡之情(性)”,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对审美的观照体验;“整心”是“虚静明淡”是整个创作过程的集中和升华。它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心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雾都孤儿》的哥特式创作策略研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哥特式写作手法的起源与特征,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时,运用哥特式创作写法的技巧和策略。综合多方面,哥特式创作写法在《雾都孤儿》中的应用是具有较高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胡山源是“五四”时期文学社团“弥洒”社的创始人。他的小说创作迥异于“五四”时期的主流悲剧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探讨了其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即审美取向上回归自然,规避现实悲情世界;情节安排上弱化悲剧冲突;美学上追求清新、优美、含蓄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中国白话小说由整理加工旧话本进入了个人创作的阶段,不少文人纷纷创作新小说。由于当时小说尚未登大雅之堂,多数作者还不肯显露其真实姓名,署名便取一个室名别号,这就使得近世治小说史者用力稽考,也往往得不出个准确的答案来。由于文献不足征,有的小说的作者恐怕永远也考证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现代健康观是一个具有审美价值追求的概念。中国传统的健康价值观,所表现出的“中和”生理观、“中和”心理现、“中和”自然观、“中和”社会观,将人、自然、社会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注重对精神情感的培养,是追求一种生命存在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