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女性意识,是对女性的角色、地位等问题的认识,它永恒存在于女性文学中,是解读女性文学作品的钥匙。本文从追求自由平等婚姻、追求和男性同等社会地位以及独立自主意识三个方面解读了奥尔科特作品《小妇人》中的女性意识,展现19世纪美国妇女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女性读者的喜爱,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也把其作为女性文学的典范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文中注重分析作品中父亲这一男性形象缺失背景下的女性内心渴望平等和参与社会的愿望,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才能的压制,从女性意识的萌发支持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小妇人》中的女性,详细阐述了奥尔科特的女权主义观点,同时于奥尔科特在小说中展现了她的个人经历,因而确认《小妇人》在19世纪美国文学上的显著地位。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大量充斥的信息中女性都是些定型了和模式化的形象,广告、媒体的推波助澜,女性渐渐失去自我,女性意识迷失。新时期应是女性大有作为的时代,女性要全面培养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同时女性意识觉醒,也是社会的责任,需要政策法律支持和社会舆论引导,为女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5.
女性意识经历了漫长的展过程.逐步从萌芽走向觉醒。奥斯丁的创作中体现了初步的女性意识,宣扬了女性平等、独立的思想。发展到今天,女性意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梁凤仪的作品中,女性已经开始面向社会,在事业中要求同男性有平等的地位,极力推崇和礼赞的是女性的自尊、自立、自强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徽州妇女文学作品中,蕴含难得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文学活动中的平等意识、女性的自我映射与同性关注、抒发女性情感与生命体验、对男女不平等和女性生存困境的喟叹与反思这四个方面。这些女性意识既体现出清代女性文学的时代共性,又具有徽州地域文化的特性,对近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奠基与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鑫 《英语辅导》2014,(4):218-220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为数不多反映女性意识、从女性视角来写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基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对女主人公寻猫、求猫和得到猫这三个场景进行分析,表达了女性想要冲破性别束缚,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同时揭示出在男权思想盛行的时代中,女性由于对生活现状不满所做出的反抗处处受到压制,使她们刚刚复苏的女性意识瞬间破灭;女性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的道路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8.
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获得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前提,这种意识在辛亥革命时期日益彰显和确立,主要表现为自强自立、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的觉醒;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权利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彰显等方面。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之所以在辛亥革命时期呈现多种深刻表现,是时代造就的结果,是社会的催化与女性自身解放诉求的结果,对当今女性的发展和生活道路的选择仍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奥尔科特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小妇人》刻画了马奇家四个姑娘成长的历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本文以女性批评为视角分析文本,阐释出作者奥尔科特对女性的界定,这对于当今女性的自我定位有着现实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中马奇家四姐妹一方面拥有革新意识,坚持信仰,热爱劳动,追求独立,散发着新女性的魅力;一方面积极维护传统中的美好因素,努力扮演好女性的家庭角色,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小妇人们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源于作者奥尔科特所处时代的两种思想: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这样的思想鼓励小妇人们即敢于肯定现实、自食其力;也敢于超越物质的限制,寻求心灵的本质,而这些都是当代的女性们所应该具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通过《小妇人》的创作唤醒了深居人们内心的女性意识。在运用打破性别故事中传统的叙事模式的方法来关注女性成长和争取女性平等话语权以提升女性社会地位方面,《小妇人》无疑是成功的,但不可避免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小妇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成名之作.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美国内战时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四个女孩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的故事.本文主要是讨论小说中所展现出的女性意识及其成因和这些女性意识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是多重因素造成的。苗族特有的社会风俗文化使女性的悲剧命运戏剧化;女性的集体无意识使其失去了自主、独立;沈从文的性别无意识中男权思想再次将女性拒之自尊、自立门外。  相似文献   

14.
冰心的新“良妻贤母主义”的内涵及体现出的对中国传统女性意识的部分趋同和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真实地表现出在新旧思想交替、碰撞的“五四”时期,我国女性意识不断嬗变与发展前进的历程。文章从婚姻家庭观念、女性主体意识及文体意识三个角度,论述了冰心独具时代色彩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丁玲起起落落的一生及其文学创作历程,女性意识贯穿其创作始终,并在其作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丁玲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其女性意识所展现的特点也不同:早期创作中女性意识逐渐形成;加入左联后创作中女性意识逐渐模糊:延安时期创作中女性意识展现为收敛与再次凸显、深化;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创作中女性意识发生异变乃至最终消失。造成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沉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结合丁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进行深入探究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者认为,格林童话故事中渗透着父权文化的意识形态,其中公主的角色,是通过男性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所造就出来的。典型的公主,是父权文化操控下,理想女性的化身,在她们身上发展成为一整套关于理想女性的“女性气质”:美丽、忠贞、温驯、被动和顺从。格林童话正是通过如公主一样的女性角色的形塑,有意无意地强化了父权社会改造,以期她们按照男性所期盼的规约成长。  相似文献   

17.
好莱坞动作片的发展历经了经典“历险”动作片、现代“惊险”动作片和当代“暴力”动作片三个阶段,女性在动作片中的地位也历经了一个由没有到“花瓶”再到独当一面的变化过程。女性在动作片中的形象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按照男性审美眼光塑造女星,这是长久以来女性主义所强烈反对的。一种是按照男性动作女星的标准来塑造动作女性,这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背离。另一种则让女性在与男性的对抗或合作中表现出女性的性别优势,体现了真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男性视角”、“女性意识中心”是亨利·詹姆斯“美国女孩”小说系列常用的叙事策略。以女性主义切入叙事技巧层面为探讨小说的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别一有效阅读立场;以此,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男性视角”、“女性意识中心”两个叙事模式,“美国女孩”文本之性别政治即浮出水面:在“他”的眼光中,“她”是欲望的对象化,是物的存在;而其自身意识深处,“她”们已内化男权文化而认同自身的客体身份和边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巴金的《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创作主体意识形态中存在着明显现代女性自觉意识。作者将女性生存、价值以及出路等源于“五四”时期妇女的命题纳入了小说创作之中。通过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出文本中的“人”的意识的觉醒、经济独立意识、个性解放意识、女性自我价值认同以及女性自我行为规范的“自我”裁决等表现形态,对女性问题提出了思考。同时,文本对曾树生体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反思,进一步还提出了女性的个性解放不能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行为,而应立足于整个社会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