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靠户籍行政管理部门从技术上想办法,难以找到改革的正确途径与方案。户籍制度改革应当在更高层面上、以合乎法治原则的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2.
宕子 《今传媒》2009,(7):54-54
日前不少论坛和QQ群上都流传着关于对9个成语"恶搞"的一个热帖,如将"有机可乘"解为"公务员考察有飞机可乘",将"知书达礼"解为"光读书还不够,还得学会送礼"等等.针对这种"新解",广州某高校中文系的王教授表示担忧:小学生正处在认字识字的年龄段,接触这样的"曲解"多了,可能反而记不住正确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近日,"茶水发炎"事件成为轰动一时的焦点,也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发现,6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此事的进展和真相,同时有33%的受访者通过各种渠道听说了此事.  相似文献   

4.
王淑兰 《传媒观察》2006,(11):42-43
由于宽带和传媒科技的发展,互联网10年来已经成为实力最强、传播最广、速度最快的新媒体传播工具。互联网的功能日益强大的今天,不仅有发布新闻、服务、贸易或娱乐等信息的功能,还推出了聊天室(IRC)、电子论坛(BBS)、公告牌、即时通讯(ICQ、QQ、MSN)、“网络门户”(Internet portalsite)、电子邮件报刊、信息搜索、网上订购等服务。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传统的大众传媒——广播和电视都感到了一种压力,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和维客。播客和维客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  相似文献   

5.
在长达一分钟的电视广告中,由北京奥运会会徽和恒源祥商标组成的画面一直静止不动,画外音则从“恒源祥,北京奥运赞助商,鼠鼠鼠”,一直念到“恒源祥,北京奥运赞助商,猪猪猪”,将中国12个生肖轮番念过,简单的语调重复了12次。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崩溃广告”的恒源祥广告虽然在元宵节后停播,但关于它的各种议论在网上还是方兴未艾,“很受伤”的网友纷纷开始恶搞恒源祥,于是“十二星座”版出炉了,也许接下来还会有“恒源祥水浒108将广告”、“恒源祥五百罗汉广告”、“恒源祥一千零一夜广告”……  相似文献   

6.
在长达一分钟的电视广告中,由北京奥运会会徽和恒源祥商标组成的画面一直静止不动,画外音则从“恒源祥,北京奥运赞助商,鼠鼠鼠”,一直念到“恒源祥,北京奥运赞助商,猪猪猪”,将中国12个生肖轮番念过,简单的语调重复了12次。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崩溃广告”的恒源祥广告虽然在元宵节后停播,但关于它的各种议论在网上还是方兴未艾,“很受伤”的网友纷纷开始恶搞恒源祥,于是“十二星座”版出炉了,也许接下来还会有“恒源祥水浒108将广告”、“恒源祥五百罗汉广告”、“恒源祥一千零一夜广告”……  相似文献   

7.
刘云 《声屏世界》2009,(6):69-69
继色情、暴力、腐败之后,学生问题也在媒体中迅速成为了焦点,尤其以大学生的范围最广。而且从范围和影响来看,大学生问题远远超过了前面三者,成为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宠儿。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在7450名参与调查的青年中,85.5名的人感觉和以前相比现在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新闻正变得越来越多,83.9%的人认为媒体对大学生的报道不准确。  相似文献   

8.
潘冬子的父亲叫做潘石屹,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 1",胡汉三成了一个叫"老贼"的评委……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改编成选手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参赛记。而类似的网络"恶搞"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及人物身上,《铁道游击队参赛记》、《雷锋的初恋女友》、《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与网络恶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由节俭型向炫耀型转变,由节约型向奢侈型转变。人们不再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越来越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即它带给人们的符号意义。当商品给人带来某种身份、地位、权力、名誉的象征时,它的符号价值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商品也便具有了更大的符号意义。人们消费商品即是消  相似文献   

10.
记忆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作的《大史记》开创了视频“恶搞”的先河。在这段视频中,制作者剪接了《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的片断并重新配音为“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此后,网络“恶搞”作品日渐盛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使其达到高潮。随着雷锋等英雄形象和《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成为恶搞的对象,由《光明日报》举办的“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于2006年8月10日召开。网络“恶搞”的根源是什么?它的存在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对待它呢?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11.
自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互联网上蹿红后,各种各样的"恶搞"作品充斥网络空间,"恶搞"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的一种形式。"恶搞"者主要运用戏仿、反讽、变形、拼贴等手法来解构权威、彰显个性。从文化上看,我们可以将网络"恶搞"看作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它具有抵抗性、边缘性、娱乐性、颠覆性等特点。但是,在"娱乐至上"的时代,纯粹追逐娱乐快感的网络"恶搞"不利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恶搞"文化进行反思,把握好"恶搞"的度。  相似文献   

12.
“恶搞”的由来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段时间,少数人无视历史事实,恣意歪曲和丑化革命先烈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恶搞”行为在网络上蔓延,对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全社会  相似文献   

13.
钟伟 《军事记者》2012,(10):31-31
有一种现象叫“习惯性质疑”,即有的人对媒体刊载的信息总爱质疑“真的吗”:有的人对主流信息不以为然,热衷于网上、坊间流传的“非主流”信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2年7月的报告显示:在对10709人的问卷调查中,71.8%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存在习惯性质疑者.41.1%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习惯性质疑。  相似文献   

14.
蓝云 《中国记者》2013,(7):22-23
奥一网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新闻互动社区网站,是广东网络问政核心互动平台。本文是作者有关奥一网网络问政的探索历程,如何理解网络问政内涵,以及关于网络问政和"两个舆论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亢海玲 《新闻窗》2007,(2):18-19
《中国青年报》素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青年发展”为神圣职责,“青年调查”栏目是其特色栏目之一,在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该栏目最初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1995年创办的“调查·观察”专刊,独立策划、实施、发布民意调查与市场研究结果。2004年6月,“调查·观察”改为“舆情”,2005年7月,改为“青年调查”,每周出一刊。笔者对2006年9月18日-2006年11月13日的“青年调查”栏目共33篇报道进行归类分析,对其议程设置特色进行了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绿茶 《网络传播》2013,(11):4-5
近日,一篇题为“温州经济要挽救,先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陈周锡”的帖子,并连续两次被发布在温州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论坛“703804”上,旋即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7.
张斌 《新闻战线》2012,(8):92-93
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从此,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新潮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日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引起关注。2011年,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北京是重灾区。许多有责任心的摄影记者不顾个人安危,到医院去,到病房去,拍摄了一批反映医患人员与“非典”病魔抗争的优秀新闻照片。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的《sARs病房》,是其中出色的一幅。 这幅照片在表现手法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作者大胆采用垂直构图。逝者与画面横边框平行。医生双手叉腰伫立在画面中央。这种构图不仅仅是形式上别致,重要的是与沉重的气氛相吻合;照片的主体人物是医生。读者看到的是医生的后背,完全看不到医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一个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简称《馒头》)的网络短片迅速走红。短片以热映的电影大片《无极》为蓝本,进行镜头的剪辑,配以旁白、字幕、录音以及其他搞笑元素。短片大概20分钟左右,在开始前首先打出字幕“以下看到的东西纯属本人自娱自乐,内容纯属虚构”,然后  相似文献   

20.
诚信对于媒体至关重要,它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如果媒体说的话言不由衷,或者话语与人们生活常识相悖,就没有诚信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