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诗家徐居正在诗学理论中广泛采用摘句批评方式,不仅摘句批评朝鲜本国诗,更以此批评方法论述中国诗,使其审美意识更有韧性、弹性,对后世诗学批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朝鲜诗家李瀷审美批评视野中的李白诗歌论,包括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意象、李白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等内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与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王成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1):98-100
朝鲜诗家李溟对李白诗歌的审美批评,包括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意象、李白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等内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与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李睟光对比较批评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中国诗人诗作的比较批评;二是对朝鲜诗人诗作的比较批评。上述两个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了李睟光诗学批评的内涵与朝鲜诗学批评体系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之诗文传到朝鲜后,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等方式表达了对其作品关注和欢迎,同时也对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复古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提出指责。虽然朝鲜文人的评价多受中国文人的影响,但这些褒贬不一的批评是对中国李攀龙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对李攀龙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韩国高丽朝诗学在诗歌理论观点上深受中国诗学的影响,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高丽诗学对意象批评的承传与运用,充分体现了朝鲜民族的审美意识特征,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8.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9.
许筠的诗歌理论深是中国诗论影响下的产物,许筠更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批评方法,尤其是摘句批评朝鲜诗人诗作,在其诗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他的尊唐诗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朝鲜诗家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1.
李瀷《星湖僿说》是朝鲜时代较为重要的诗话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诗学理论价值。尤其是其中的诗文门共计三百八十余条,与杜甫有关的条目就多达五十余条,这些材料或论及杜诗的文学地位、或论及杜诗的思想内容、或对杜诗进行评说。李瀷作为朝鲜朝后期实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杜甫诗歌的批评可以一窥朝鲜文人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相似文献   

12.
朝鲜诗家李溪在《星湖僖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朝鲜文人对李白的乐府诗《东武吟》比较重视,他们以引用、拟效等方式接受了这首诗,还从风格、地位、意境、手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批评。朝鲜文人认同李白诗表露的悲愤之情,但是却很少能学来李白的豪迈。朝鲜文人对李白《东武吟》的接受与批评是李白研究的丰富和补充,是中朝诗歌关联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朝鲜学者洪万宗接受了中国诗论的影响,其诗论与中国诗论有着密切关联,主要体现在:重要观点上的契合、采用相近的批评标准、借鉴传统的批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朝鲜诗家金昌协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标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主张诗歌是"性情之发""天机之动"的产物;作诗不能一味模仿,要创新,创作出属于朝鲜本民族的诗歌,并且以唐诗作为诗歌审美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王国彪 《现代语文》2008,(4):124-125
对"池塘生春草"句的摘句批评是高丽诗话发展的一个侧影,李奎报、崔滋、李齐贤的不同解读促进了朝鲜诗话对于"意" "气""情"等审美范畴以及丈本鉴赏、创作理论等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朝鲜三国音乐直接继承其前部落联盟制国家时期乐舞的一系列本质属性,具有较浓厚的宗教特色。这时期的歌舞理论虽然还没有得到理论上的充分展开,但是三国人所发表的对音乐本质特性、审美内涵、社会功能、缘情说、纯美主义、民族个性等理论观念,无疑成为了后来朝鲜文艺理论批评发展的重要的奠基石。这时期建立起来的音乐制度,从制度文化的层面上大大促进了三国音乐及其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华条约》签订后,日本在朝鲜的势力急剧膨胀,严重损害了清政府在朝鲜的传统利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政府决定劝导朝鲜与西方国家立约通商,以牵制日本在朝鲜势力的继续膨胀。以往史学界对清政府的这种“劝导通商”策多持批评态度。但清政府的“劝导通商”策挽救了中国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鲜的主权,但清政府对朝鲜劝导通商使朝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一种消极政策。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古代东亚汉文化圈文学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朝鲜在长时间接受中国的诗学及文学理论,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予以取舍及受容。这些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古代经过同时期或后世文人的接受与批评,呈现出不同且具体的样貌。本文旨在阐明清朝康乾时期"神韵说"的形成和内涵,并梳理中朝两国主要学者文人对神韵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探索古代文论"神韵说"在清朝和朝鲜传播与嬗变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