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文鸿 《今日科苑》2010,(2):122-124
嵌入式GIS是一个新兴的应用领域,它是GIS与新兴嵌入式硬件相结合的一个产物,是原有的GIS领域的分支与延伸、补充与发展。基于PDA的嵌入式GIS与GPS相结合实现在移动计算环境下的地图的实时显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主要针对运行在PDA上GPS与GIS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如:GPS信号是如何实现移动计算的、GPS信号在Pocekt PC上的地图实时显示的方法、GPS/GIS集成在PDA上的环境选择,开发移动GIS系统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于GPS,RTK这种实时动态定位系统来说,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于GPS技术在地籍、地形测量工作中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同时,还对于GIS在绘地形、地籍以及生成土地证、房产证中相关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其中的转换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的加强,当今社会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主要讨论先简要介绍了GPS、GIS;然后讨论了GPS、GIS在新疆土地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最后讨论了GPS、GIS在新疆城市数字化建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GPS和GIS技术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准确、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我们在功果金矿普查区实施1:1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使用GPS定位并辅以航迹监控,进行野外质量管理,并利用GIS的各种分析功能、图形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图件编制等工作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于500千伏智能变电站来说,将模拟量采样值(SAV)进行及时有效地传递给电子智能设备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采样值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性和准确性。但是,由于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因此,建立采样值传输的基础模型至关重要。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补偿传输延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以太网来对SAV的时效性进行检测。通过几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来进行理论分析,同时验证采样值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差程度,保证报文传递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市容环卫与规划的工作越来越纳入城市发展的重心,所以GIS的应用也就变的更加广泛。这一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的理念已经被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面对现代化城市市容管理,环卫规划和工作引入高科技技术是目前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环卫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GIS与GPS的结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新型的市容环卫工作管理系统的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时下几种热门技术,利用智能手机设备整合了百度地图API(GIS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通用分组无线技术(GPRS),研发一套基于智能设备的放射源实时追踪系统.通过RFID电子标签与放射源物体的绑定对放射源物体(包括来源、重量、数量、规格、运送目的、押运人、运输温度条件等)在远程服务器端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采用GPS定位技术和GIS管理技术运用电子地图对放射源进行实时准确定位及监控,针对放射源安全管理和妥善运输、跟踪提供有效保障措施.通过实际测试,完成了预期目标.在特定放射源物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基于RFID、GPS、GIS和GPRS技术的放射源追踪系统有很高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静 《现代情报》2008,28(2):76-77,83
随着GPS与GIS技术的逐步成熟,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本文从GPS、GIS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结合出发,介绍了我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应用GPS、GIS技术的现状、构建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这两大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GPS技术的油田车辆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雅萍 《内江科技》2006,27(3):144-144
车辆的合理调度与安全监控已成为车辆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简要分析GPS、GI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从系统组成、系统工作流程、车载终端、软件功能及胜利油田监控中心部署模式等方面对基于GPS技术的油田车辆监控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在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测绘者对GPS控制网的精度分析研究也越来越重视。通过GPS网平差的理论来比较GPS网各点的精度,为生产中布设合理的GPS测量控制网打下基础,而测量控制网正是测绘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测量工作必须在控制网建立的构架下进行。本文在简单建立控制网的基础上,对控制网的质量控制和精度分析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遥感分类特征变量选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坤  李强子 《资源科学》2013,35(12):2507-2516
农作物遥感分类是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的重要核心问题,是提高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精度的关键研究内容。特征变量的选择是农作物遥感分类的重要步骤,有效地使用多种特征变量是提高农作物遥感分类精度的关键。随着多源数据获取的更加容易,电磁波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辅助数据特征在农作物遥感分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和综合分析了在农作物遥感分类中所使用的各种特征变量,包括多光谱特征、微波散射特征、多源数据特征、高光谱数据特征等电磁波谱特征,以及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辅助数据特征等,并分析了农作物遥感分类特征变量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出目前农作物遥感分类特征变量选择存在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特征变量选择的理论研究不足和综合应用存在缺陷两个方面。未来农作物遥感分类特征选择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生化组分特征及冠层结构特征等农作物遥感分类新特征变量的挖掘、分类特征变量的综合应用、农作物遥感分类特征变量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研究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谢云 《资源科学》1999,21(6):13-17
气候变化使我国气候资源的波动亦发生相应变化,考虑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定量描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程度,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和响应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本文通过定义敏感性指数和气候影响程度指数,初步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以及气候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响应的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某些气候边缘地区,如水热年际变率较大地区,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北方强于南方,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因此针对气候变化开展的响应对策研究,应考虑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蔡荣  蔡书凯 《资源科学》2012,34(9):1705-1711
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翻耕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内,其推广工作却相对较晚。本文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现状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利用Probit回归方法分析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利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户主非农兼业情况、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是否村干部是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水平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程度越高、户主非农兼业时间占总劳动时间的比例超过50%、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户主为村干部的农户越有可能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采用传统耕作技术的农户相比,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稻谷单产水平大约要高出93kg/hm2。  相似文献   

14.
当前干暖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农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1960年-2007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983年-2007年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划分降水年型,研究小麦、莜麦和马铃薯三种当地典型作物的生育期耗水特征,探讨气温、降水对作物耗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0年来,武川气候呈现干暖化趋势,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3℃,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0.9mm;近25年来,干暖化趋势更加明显,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8℃,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2.5mm;作物耗水量随之呈现减少趋势,小麦耗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65mm,莜麦每年减少2.04mm,马铃薯每年减少3.85mm。作物耗水量在不同年型表现出差异性。马铃薯、莜麦耗水量明显多于小麦。降水变化对作物耗水量影响显著,当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不利于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生产,培育抗旱品种、发展抗旱栽培管理措施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资源科学》2010,32(10):1926-1931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麦增加幅度更大;②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大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的年际波动,影响秸秆利用量的稳定性;③华北地区是未来三大作物秸秆总量增加的主要区域,有利于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东北的东部地区秸秆总量表现为大幅度的降低。本文成果属初步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后需要继续深入探讨,逐步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马文军  宇振荣 《资源科学》2013,35(3):585-593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管理水平而异,实验站与农户管理水平间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专家与农户间的知识差,促进合理灌溉措施的推广.该文基于农户田间试验和农户调查,分析了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对比实验站研究结果,讨论了实验站和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可能主要影响0~80cm土层的土壤饱和电导率;土壤盐分向下淋洗是盐分运动的主要趋势,很难形成上行运动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相对于淡水灌溉,微咸水灌溉的冬小麦相对产量为45.38%~83.33%,夏玉米相对产量为42.86%~58.57%;无论是实验站还是农户管理水平,微咸水灌溉均对土壤饱和电导率产生显著影响,实验站管理水平下的灌溉制度比农户管理水平下的更加合理,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比实验站管理水平要严重;需要多角度采取措施提高农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黄淮平原253个县1983-1989年农业生产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种植业产值波动与主要作物总产波动、各作物的总产波动与单产、播种面积波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原因和提出了稳定种植业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物抗旱性、水分利用与籽粒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分析认为,作物抗旱性只是人们对植物适应各种干旱环境的通俗概括,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术语或概念。半干旱地区,水的时空有效性与作物生长时期的不协调是作物不能实现其全部产量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作物个体的干旱适应能力将导致作物群体产量的降低。因此,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首先就要求作物品种在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期,特别是敏感时期,能够避开干旱周期,以减少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的胁迫作用;其次是剔除个体数量性状的冗余、提高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此两项措施,可望获得半干旱地区作物生产的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9.
华北平原节水农业作物布局空间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军  刘静航 《资源科学》1998,20(4):19-28
本文论述了GIS支持下节水农业作物布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如:空间决策系统分层框架结构的建立。遥感数据源的应用、数据标准化处理、专家系统应用、决策方案的生成和评价方法,以及作物布局适宜度和方案综合满意度等概念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20.
农用地分等中的土地利用系数计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提出了农用地分等的土地利用系数"两步法"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能反映区域的土地利用实际水平和土地利用能力水平,又能反映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土地利用能力系数与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的乘积;其中土地利用现实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土地利用能力系数等于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作物产量除以当地该作物的生产潜力;农民利用意愿系数等于作物的实际产量除以充分发挥利用能力下的产量.应用C-D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两步法"土地利用系数统计模型.运用该统计模型对我国15个省(自治区)的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土地利用实际水平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地区,该地区农民利用土地的意愿较高;虽然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能力最强,但其农民利用意愿并非最高,从而导致其土地利用实际水平不是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