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嘉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他的所作所为反映出传统宗法文化的心理构成与道德规范。白嘉轩的正统人格中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两面性,这种矛盾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矛盾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一部成功的小说,总会包含着诸多的丰富的意蕴,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等等。陈忠实的《白鹿原》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儒家文化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主人公白嘉轩则是儒家文化具体的实践者和形象代言人,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仁”与“义”、“耕读传家”、“学为好人”在白嘉轩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仁义是小说《白鹿原》的第一主题。朱先生的圣人形象,白嘉轩的君子形象,"仁义白鹿村"图景,都体现了仁义主题。小说《白鹿原》使读者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中的仁义,但并不是为今日中国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榜样。  相似文献   

4.
在《白鹿原》中,白嘉轩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人。他一面是儒家传统美德的楷模,另一面又成为了封建制度的护法。从儒家学术思想出发,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忠恕之道"和"君子理想",儒家传统文化在白嘉轩身上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仁义统一"说和"义利统一"说在白嘉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儒家文化的历史演变来看白嘉轩。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白鹿原>中,陈忠实塑造的白嘉轩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多重身份的人物形象,"学为好人"是他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仁义"是他做人的核心,他的胸怀像白鹿原一样宽广,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的成功不仅仅局限在表面的史诗性结构,更重要的是作品中呈现出深厚的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底蕴。本文通过作者对白嘉轩民族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文本中叛逆者皈依的文化喻意,认为回归传统,皈依儒家文化是小说的文化本性。  相似文献   

7.
郭三德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68-69,72
白嘉轩是《白鹿原》里一位正直、正义、正派的人物形象,一位威严而仁厚的长者,一位孝慈仁义精神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8.
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他具有儒家的仁义思想,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宗法制度吃人本质,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铸就了他的悲剧命运,白嘉轩的悲剧也即民族传统文化的悲剧。白嘉轩信奉的“仁义”思想已被历史所革除,但它所蕴含的某些精华品质,在今天仍具有某些超越性和可继承性。  相似文献   

9.
庞家伟 《文教资料》2012,(20):20-21
白嘉轩是《白鹿原》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主人公之一,他淡薄自守,自爱自立,内省慎独,坚守仁义为本,是儒家文化的具体实践者和形象代言人。尽管白嘉轩身上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却也暴露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接轨时的激烈碰撞,使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充满悲剧意蕴的人物,折射出作者对个体命运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许娟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108-110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个血肉丰满的形象,在他的身上有着复杂的人性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白嘉轩、朱先生、小娥、黑娃、白孝文、白灵、鹿兆鹏、鹿兆海等艺术形象的分析,阐述了《白鹿原》是由三种文化,即传统文化、性文化、伦理道德文化同构筑的多重维度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2.
白嘉轩这一形象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象征,他是白鹿原上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但社会的变革使其处于深深的矛盾冲突中。使这一形象不可避免地具有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以家族制度为根基,而父权伦理则是家族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反对封建父权的文学书写,此后一系列以家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从对“父亲”形象的解构和批判来揭露封建等级制度和父权伦理的弊端,产生了诸如高老太爷、金铨、蒋捷三、姚思安、白嘉轩和鹿子霖等多维的“父亲”形象,他们或霸道或顽固或阴险,已成为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中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味。小说中的人物未先生作为文化精英,能清酷暑地进行角色的自我定位和适时转换;白嘉轩主要在实践层面上体现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鹿子霖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负面价值。在传统文化面前,黑娃糊里糊涂地反抗又回归,白孝文则经历了从皈依到反判再到假回归的过程。从以上几个人物的生命轨迹中,可以析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可以悟到人、文化、社会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角度,通过对小说《白鹿原》中主要人物白嘉轩、鹿子霖的文化性格及其家族文化的分析解读,考察作者陈忠实对传统文化中“仁义”与“利”的基本态度,可以看出,作为传统文化的歌唱者和拥护者,陈忠实以代言人的身份,在作品《白鹿原》中体现了自己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鹿三在《白鹿原》中的意义在于通过他与白嘉轩的亲人般的主仆关系折射出中国阶级关系往往被温情脉脉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所掩盖的悲剧本质;通过他刺杀田小娥这一悲剧事件,揭示出其文化及人性内涵:即对封建道德的捍卫及反叛.这是鹿三形象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中体现出的文化心态是矛盾重重的。从对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对传统儒家道德的景仰和膜拜。但在塑造悲剧女性形象田小娥时,又显示出作家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质疑与批判。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心态,《白鹿原》作为传统伦理规范的一曲挽歌才显得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8.
在父权制占中心地位的旧中国,性对于田小娥来说,不仅意味着生殖能力,而且成了她在无所依傍的环境里谋取生存的手段。同时,在封建礼教吃人的背景下,田小娥的遭遇反映了农村妇女的卑微处境。她死后还魂寄身于鹿三,只是作为厉鬼虚幻的抗争,这种抗争最后也以失败告终。田小娥作为人物形象其价值内涵不仅在于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与自足性,而且还在于他充分体现了白嘉轩身上传统文化的负面价值,与白嘉轩形成了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19.
徐晓萍 《文教资料》2008,(11):12-13
白嘉轩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审美创造的典型,是一个多重化矛盾的结合体.在他身上一方面体现着刚强、坚毅的硬汉精神和正直、仁义美德;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反动与保守.总起来说,他的悲剧是深刻与独特的.  相似文献   

20.
<正>白灵的死是通过白嘉轩和朱白氏的梦呈献给读者的。梦虽然是虚幻的、神秘的但它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以及千百年来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所形成的一种精神依托。它的这种神秘性在孕育人类文明的黄土地上获得了自由的显现。作家证实了这一"精神内核",利用"梦是预言未来的观念"这一原理,把活生生的现实幻化为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白鹿,以魂灵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因此,白嘉轩梦醒后满脸神色,郑重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