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授治校”的内涵、合理性及局限性 (一)“教授治校”的内涵。“教授治校”即教授集体全权管理大学和学术事物。它是源自于1150年正式成立的巴黎大学的一种传统理念。传统的教授治校中的校长是由教授们选举中产生,能担任的校长通常是学术权威或资历深厚的教授,而教学等学术事物由教授们集体共同负责。因此,从教授治校的主体来看,教授为一集合概念,而非个别。从教授治校的客体来看,教授治校是一限定性概念,专指与学术性有关的事物。从教授治校中治理、参与学校管理的水平或度量上来看,教授治校实为参与治校,而非决定治校。  相似文献   

2.
梅贻琦"教授治校"管理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贻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在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推行"教授治校"管理模式,促进了该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教授治校"遵循学术自由的原则,反映学术治校的理念;调动教授群体在治教、治学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作用;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管理模式.正确理解"教授治校"制度的思想实质,对当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着历史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在国家和社会层面,面临着专制向民主权力的转移;在教育内部,学术权力开始觉醒,向封建行政权力发起冲击;在学校场域,校长或学堂监督独享管理权力,学校内最大的利益相关主体教授拥有的参与校务权力十分微弱,难以维护学术的独立.在此种历史场景下,蔡元培本着"学术自由、民主自治"原则,提出了"教授治校"思想.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通过设立评议会、科系教授会、行政会议三个组织来层层推进民主管理与专家治校,落实教授治校制度.在权力博弈中,北大教授的权力快速扩张,不仅获得了学术权力,而且掌控了行政权力,带动了行政权力的学术化.为了克服学术权力膨胀带来的弊端,蒋梦麟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实践性地将教授治校改造为教授治学,完成了对教授治校的超越.当前,高校学术委员会成为教授行使学术权力的重要组织,但在实践中,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经常处于博弈状态,如何有效平衡两种权力,可以从蔡元培的"教授治校"思想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教授治校源于欧洲,是欧洲一些国家大学保证学术权力行使的重要制度。在我国近代大学创立之初,教育家们也对教授治校进行过探索。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内部事务的一种管理模式,是指教授更多参与学术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调解与学术相关的资源。校长治校意味着校长在高校管理中拥有相应的决策权,处于领导地位。事实上,在大学这个系统内部,要实现有效治理和优化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设计,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同运行。  相似文献   

5.
教授"治校":大学校长民主管理学校的理念与意义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的传统,也是大学校长必须依靠的管理大学的力量.本文回顾了教授"治校"传统的形成以及教授"治校"的理论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教授"治校"的基本内涵以及教授"治校"理念对校长治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授治学还是教授治校历来争议不断,但从现阶段的实践和发展趋势来看,教授治校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的发展,教授治校被逐渐削弱在所难免,教授回归学术本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由“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是教授参与高校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不仅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授治校”制度:困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授治校是源自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管理实践,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将其付诸实施的大学。北大“教授治校”制度虽然面临合法性的困境,但是民主的治校理念、学有专长的教授群体以及蔡元培校长的个性特质为该制度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通过该制度,北大教授获得了大学事务的决策权力。但是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后,由于其管理理念的不同,“教授治校”制度在北大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8.
论梅贻琦"教授治校"理念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贻琦的“教授治校”理念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对当时的清华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其管理学文化意蕴在于:它是大学组织文化特征的理性反映,体现是学术治校的理念,其目的在于发挥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作用,其本质是教授治教、教授治学,是一种民主管理的思想。“教授治校”在大学职能日趋复杂的当今虽遭质疑,但其所蕴含的精神对今天大学的管理是有启发意义的,那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包括教授在内在的所有教师主体积极作用,梅贻琦“教授治校”的理念是值得当今大学管理者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蒋梦麟先生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在北京大学主持校政17年。他将蔡元培的办学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更加切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十六字方针,并将他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实践于北大。“校长治校“是蒋梦麟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对北大进行了全面的民主改革,建立了一套“教授治校”制度.但在蒋梦麟出任北大校长之后,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及其留学、从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促成他在北大进行了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的制度改造.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研究》2015,(5):94-100
在西方大学史上,"教授治校"与中世纪大学自治和现代大学学术自由相伴而生。文章对教授治校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其合理性进行重新审视与批判,以期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教授治学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思想家。他在任清华大学校长和主持西南联大的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教师在提高办学水平中的作用,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从“大师论”出发,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实施“民主治校”,“教授治校”;他积极倡导“通才教育”,并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治校准则之一。他的上述思想和举措,大大提高了30年代的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术水平,并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师级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3.
樊彩萍 《滁州学院学报》2006,8(2):98-102,121
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长达17年之久,是清华师生公认的对清华大学发展最有贡献的校长。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他的“通才教育观”、“大师论”和“教授治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与蒋梦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两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校长。通常认为,蒋梦麟是秉承蔡元培的理念来办学的,二人的办学和治校理念如出一辙。本文的研究表明.二位校长的治校理念存在根本差异。管理模式迥异。蔡元培的理想是学者团体式管理,而蒋梦麟则推崇科层式管理。而两种治校理念都对蔡元培时代的教授治校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在高校治理的过程中处于两难选择“境地”,实施参与式管理是“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一个“调节器”。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参与式管理会极大地提高高校管理效益,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此对话专题不是校长治校思想的高峰论坛,而是治校实践的“行”而论道。 当今,关于校长治校的精粹思想与宏论颇多,确实激励着校长满腔热忱地勾画治校愿景。但是,我讥不无遗憾地看到,治校思想、理念鼓动下的热情高涨与行动力度不成正比。学校发展离愿景并非渐行渐近。治校中的困惑与效能不佳已经引起一部分校长充分的注意与警惕.并对治校理念的落实和治校行为的改进表现出高度的自觉。  相似文献   

17.
此对话专题不是校长治校思想的高峰论坛,而是治校实践的“行”而论道。 当今,关于校长治校的精粹思想与宏论颇多,确实激励着校长满腔热忱地勾画治校愿景。但是,我讥不无遗憾地看到,治校思想、理念鼓动下的热情高涨与行动力度不成正比。学校发展离愿景并非渐行渐近。治校中的困惑与效能不佳已经引起一部分校长充分的注意与警惕.并对治校理念的落实和治校行为的改进表现出高度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学校教授治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教授治校作为一种民主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受到关注。教授治校在我国有着特定的涵义,治校的内容和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定性。教授治校的重要性体现在与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以及民主管理的关系;必要性在于其对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教授应享有对学术事务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教授治校受领导者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实现程度存在学校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对《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的阐解,首先论述了“学术为基,育人为本,教授治学”;接头论述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教授治学”;最后论述了“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本文提出的“教授治学”,一是教师要做学问,一是教师要参与学校的学术管理。这一工作条例制度和实施,必将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竭力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首先服务于“育人”,而这正是办好大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大学内部治理模式中,“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在历史渊源、内涵界定、权力侧重以及价值诉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既呈现理论上的分野,也有着制度上的耦合。实现“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制度耦合,是当代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必然发展,也是立足国情、化繁为简、平复争议的有效路径和可行方案。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整体设计上,不但要保持两种模式灵活转化的张力,也要在维护教授权力的基础上避免行政化管理惯性,促进学术的民主与自由。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路径策略上,可以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学术管理组织出发,整合学校教授群体的资源,构筑教授权力的实现平台,建立教授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以增强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制度耦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