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道德自觉思想是儒家德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以"内圣外王"为最高道德境界的道德目标自觉,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内容自觉,以"反求诸己"为主要途径的道德方法自觉,以"慎独"为主要精神的道德境界自觉。对儒家道德自觉思想中的内涵予以深究,有利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当代著名哲学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其著作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唐君毅先生的著作《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从儒学的价值出发,阐述了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尤其对中国人文主义及道德自我建立的论述意义深刻。用他的话说"发展中国人文精神,以重建吾人之道德生活"是本书的旨意。唐君毅先生的观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以及理解儒家"反求诸己"精神在当代科学、民主、政治及精神(价值)领域的作用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目标、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尚显稚嫩,其突出表现是学科知识缺乏独立性。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沿着目标→困境→出路的逻辑线路,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主要观点:1)特色鲜明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该目标达成所倚赖之原动力是实践内容的相对独立;2)边界模糊是阻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保持特色鲜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致因;3)反求诸己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打破边界模糊困境、实现特色鲜明目标的出路。如此,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方能因获得独立性而有成长壮大之可能,才有希望摆脱学科依附阴影,乃至问鼎显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传播不仅是展示文化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就是在分析"有根"、"有路"、"有方向"的中国武术基础上,借鉴其他文化传播的经验、构建现实视角,利用现有政策资源进行"借力"传播,并开拓新平台进行"自力"传播。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词头"有"可出现在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三种词素之前,这些词素前的"有"具有同一性,从中抽象概括出其语法作用,这种"有"应是汉语历史中较早一个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标记.这个标记的历时形成是表示拥有、存在两种基本实义的动词"有"语法化及"有+S"这种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上古汉语"有-S"这种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形态具有跨语言的比较价值,而存在标记"有"发展到现代某些汉语方言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朱志军 《阅读》2013,(3):16
同学们,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这是为什么呢?对了,因为地球和火星几乎是同时期形成的,也几乎是由同样的物质组成的。你看,它们"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兄弟俩长得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际法一般认为国家应具备领土、居民、政权组织和主权四个要素.而古代大多数国家是有边疆无边界、有政权无主权,其四要素是不确定或不明确的,因此古代称"国"称"王"者,不一定是现代意义的国家或国王.南诏在古代也称"国"称"王",从史料看,南诏是正处于国家化进程中的一个地方政权,其国家化进程就是国家要素的形成、积累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教育现是在对现代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生成式"教育目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隐喻和对话"的教学方式和"自组织"概念给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新理念,即:学习目标要有生成式和多元性、学习内容要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学习过程要有自组织性、学习评价要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土地征收改革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驱动和"民众诉求"推动两种。温州"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其典型特点是政府回应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问题,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被征地农民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温州征地模式的成功经验来看,"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本质是"民众诉求"推动与政府"回应改革",具有民主性、回应性、责任性特征,有利于化解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和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老庄的哲学思想里有一句"无用方为大用"。地方文化是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发展物质经济的当前,文化本身不能产生快速、直接的效益,似乎变得"无用"而容易被忽视。高职教育尤其是艺术设计教育,承担着地方文化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当前高职艺术教育建设快速发展,强调专业、课程、教学、人才的应用性、实用性、适用性的"用",将"无用"之文化融入"有用"之教育,方为大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对于这一问题都莫衷一是。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论"主要有四种观点:"古已有之"说、"晚清"说、"清末民初"说、"五四"说。这四种观点虽都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认为儿童文学的起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走过了一段从"自发"到"觉醒"再到"自觉"并最终在五四时期定型的漫长道路,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儿童文学放到过程中去做有序的、动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平民化"是黄炎培倡导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他把社会化当作职业教育的惟一生命。他认为职业教育是面向平民的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目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化、平民化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群体职业观的偏差,职业教育内部办学思想陈旧,长期传统的入学制度阻碍了职业教育"平民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吴勇 《阅读》2012,(9):1
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得益于读书。就读的书而言,按照社会常态心理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用的书",另一类是"无用的书"。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有用的书"是指课本和有关的作文选、习题集等教辅用书,它能帮助我们应对考试,提高成绩。如果我们仅以这些"有用的书"为"宝",势必视野狭窄。而"无用的书"并非"无用",实有"大用"。我们还是要多读"无用的书"。  相似文献   

15.
雷军多次坦承,小米的成功源于对三家公司经验的有效汲取。这三家公司分别是"同仁堂"、"海底捞"和"沃尔玛/Costco"。"同仁堂"的品牌要义是真材实料:"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雷军特别强调:"光用心、认真还不够,要舍得投入、做到极致。好的品质是花钱花精力找最好的人,才有机会做出来的。""海底捞"的法宝,则是"超预期的用户体验"。小米让用户参与到研发的过程中,通过快速迭代,让产品设计"集大成",紧跟用户的需求。在小米社区,每天有300万人访问,提出产品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开端和源泉。观察包括"观"和"察","观"是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接受各种信息,包括耳闻、目睹、手摸、鼻嗅;"察",就是考察,了解事物,是用脑积极思考、分析。在观察中要求学生积极思维,把每一步的观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支撑,而儒学在历史上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和儒学的复兴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而在儒学中包含着的"和谐社会"理想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极其有意义的资源.复兴儒学必须关注当前中国社会和全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现在, "人和自然"、 "人与人"、 "自我身心"的矛盾已成为人们今后是否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 "人我合一"、 "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合一"的现代诠释会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职业学校"三点一面"管理模式中的"三点"是指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就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面"是指职业学校的整体工作或全面工作。"三点"是学校工作的三大支柱:"教学"是中心,"管理"尤其是学生的管理是大半壁河山,"就业"是职校工作的落脚点,这"三点"工作夯实了,职业学校"整体工作"这个"面"就一定会有明显的起色。  相似文献   

19.
切实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特别是当前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三育人"活动相结合.发挥党组织作用,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技能的合格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20.
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是以1927年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为背景的政治性题材小说,通过对主要人物之一"京"的形象解读,探讨《人的命运》中人物塑造的特点,能够展示马尔罗通过此著作向读者们展现的一个男性的世界,里面有爱、有恨、有死亡、有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