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称呼艺术是十分高超的,它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仔细品味,便会发觉其味无穷。一、称呼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爱国青年的无限尊敬之情。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先生“向来这样想,这样说”,但当她为革命英勇牺牲后,鲁迅先生不再称她为“学生”了,而是称她为“刘和珍君”,对她表示了极大的尊敬。出于同样的原因,鲁迅先生称与刘和珍同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在鲁迅先生的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作家,她的作品继承了鲁迅先生的创作观念,同时她的作品又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集中体现在小说语言和结构的散文化上。  相似文献   

3.
《书的故事》是小学语文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主要写了鲁迅先生送书给汽车卖票青年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青年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和感激。质疑问难时,学生突然问:“课文中写道……进来了一个穿黄制服的青年(汽车售票员),这个青年帽子戴在后脑勺上,帽沿下露出乌黑的头发……而课文插图上画着的汽车售票员为什么没有戴帽子?这是不是图画错了?”  相似文献   

4.
老作家聂绀弩同志,为《萧红选集》作序,题目是《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科》1981年第1期),文中记录了萧红谈话中关于对鲁迅先生小说的一些看法,她对鲁迅先生有着诚挚的敬爱之情,因为是鲁迅先生为她打开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窄门,是引导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导师。她在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说:“鲁迅是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于是联系到她自己的作品,便说:“我觉得不配去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咧!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  相似文献   

6.
品书     
★有人认为,鲁迅的作品固然有很高的价值,但对青年学生来说却是高不可攀,或者是可敬不可亲的。这里,我想讲两个观点,一是要相信鲁迅其人、其作品自身的魅力,二是要相信当代青年(特别是喜欢思考问题的青年学生),他们的心是和鲁迅相通的,是最能理解鲁迅的。萧红在文章中这样写下鲁迅在她心目中的最后一个印象:鲁迅在大病中总是在不断地看一张木刻小画,“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花的花朵”(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这样一个面对死亡,却眷恋着生命,拥抱着青春的美、大自然…  相似文献   

7.
鲁迅 一生时间观念强 ,进出教室都极为迅速。爱穿玄色衣服。一身的“黑” ,上面的补丁犹如黑夜里的星星 ,常引起女生的哗笑 ,但先生一开始讲话 ,教室很快就安静下来。讲课声音并不抑扬顿挫 ,也不慷慨激昂 ,而是侃侃而谈 ,幽默风趣 ,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和力量 ,使学生感到意味深长。先生讲课绝不“霸道” ,有时很“民主” ,很随和。有一回讲到《红楼梦》 ,鲁迅先生笑着问学生 :“诸君喜欢林妹妹否 ?”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反问道 :“请问 ,先生喜欢否 ?”鲁迅先生答道 :“我可不喜欢林妹妹。”“为什么 ?”“我嫌她爱哭哭蹄蹄 ,小心眼儿。”学…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萧红有一次做了件红衣服,认为很漂亮.就穿着上鲁迅先生家去了,想听听他的意见。不料先生却指出她那红色的上衣配上咖啡色的裙子使颜色混沌起来了,如果换成黑裙子就好看了。人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说明鲁迅先生对色彩美具有极高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9.
长妈妈多次出现鲁迅的作品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她那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在《狗猫鼠》里她踏死了鲁迅心爱的小隐鼠,印象中她会讲故事,她是个粗人,不太爱小动物。然鲁迅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写了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专门来回忆她,那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鲁迅先生对她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10.
一 品读肖像描写,看闰土 师:有这样一个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知道他是谁吗?生:鲁迅。师:(出示鲁迅照片)看来,单元导读中这一段描述牢牢地抓住了鲁迅的肖像特点。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  相似文献   

11.
与鲁迅先生有过交往的文学青年中,有一位曾经留学法国并且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又投奔延安,最终成为一名无产阶级作家的青年,她就是著名女作家陈学昭。陈学昭的成长,与鲁迅先生在各个方面对她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辅导》2023,(29):37-48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1936年10月,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只有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的一句话演讲,振聋发聩,表现出鲁迅先生坚韧不屈的抗争精神。在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整个会堂有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候丘吉尔的出现。这时,丘吉尔在随从的陪同下走进了会场并慢慢地走向讲台,他脱下大衣交给随从,然后又摘下了帽子,默默地注视着所有人。一分钟后,丘吉尔说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丘吉尔说完后穿上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这被称为世界上最简短最震撼的一次演讲,也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演讲。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字不一定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珂勒惠支的画,鲁迅先生最佩服,同时也很佩服她的做人。珂勒惠支受希特勒的压迫,不准她做教授,不准她画画,鲁迅先生常讲到她。史沫特莱,鲁迅先生也讲到。她是美国女子,帮助印度独立运动,现在又在…  相似文献   

14.
与鲁迅先生有过交往的文学青年中,有一位曾经留学法国并且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又投奔延安,最终成为一名无产阶级作家的青年,她就是著名女作家陈学昭.陈学昭的成长,与鲁迅先生在各个方面对她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萧红有一次做了件红衣服,认为很漂亮,就穿着上鲁迅先生家去了,想听听他的意见。不料先生却指出她那红色的上衣配上咖啡色的裙子使颜色混沌起来了,如果换成黑裙子会更好些。虽然用这么简单的颜色搭配来印证先生对颜色的审美能力未免要贻笑大方,但稍加留意,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对色彩的描写确实是极为高明的。  相似文献   

16.
杨菊秀 《读写月报》2022,(12):32-37
<正>[教材分析]遇见知伟大,忆起何可亲!萧红是幸运的,她认识了鲁迅。鲁迅逝世,萧红感遇,感恩,感伤:三年后,她写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所选人物都是历史上闪耀着熠熠星光的杰出者,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如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等。“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7.
在《祝福》一文中,鲁迅先生多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她眼睛的一系列变化,揭示了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凡英 《现代语文》2004,(2):47-48
鲁迅进出教室都极为迅速,爱穿玄色衣服,一身的“黑”。一开始讲话,教室很快就安静下来。讲课侃(kǎn)侃而谈,幽默风趣,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和力量,使学生感到意味深长。有一回讲到《红楼梦》,鲁迅先生笑问学生:“诸君喜欢林妹妹否﹖”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反问道:“请问,先生喜欢否﹖”鲁迅先生答道:“我可不喜欢林妹妹。”“为什么﹖”“我嫌她爱哭哭啼啼,小心眼儿。”他知识渊博,讲课时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需要时信手拈(niān)来,不用时挥之即去。沈从文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10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  相似文献   

19.
正以前读鲁迅先生的日记,奇怪思想如此激进犀利的先生,怎么会在日记中把每天的琐碎小事记录得详尽如账本。后来我似乎想明白了,先生大概是以此来证明他对待生活的真诚态度。我的一位徒弟把鲁迅先生的这种日志称之为"文说"方式。她说自己常常因"文说"得法而令许多障碍涣然冰释。这个徒弟,十分擅长班主任工作。再棘手的班级经她一学期的带领,都会成为班风纯正的优秀集体。每次听她分享自己带班的秘笈,发现她的做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鲁迅先生谆谆教导我们:“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四卷第395页) 著名作家丁玲,是善于画伟人们的眼睛的。她在《鲁迅先生于我》一文中写道:“……会开始不久,鲁迅来了,他迟到了。他穿一件黑色长袍,着一双黑色球鞋,短的黑发和浓厚的胡髭中间闪烁的是一双铮铮锋利的眼睛,然而在这样一张威严肃穆的脸上却现出一副极为天真的神情,象一个小孩犯了小小错误,微微带点抱歉的羞涩的表情。”用墨不多,只四个字——“铮铮锋利”,却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