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联中有一种颇富情趣的格式,叫作无情对。所谓无情,是指只讲对,不求联,即仅对字面,至于内容则是各讲各的,决不相干,犹如"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般,耐人回味。据说,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清稗类钞》载,张之洞在一次陶然亭会饮时,将在座宾客的一句诗"树已千寻难纵斧"当作上联,对以下联"果然一点不相干"。初  相似文献   

2.
人言“无情对”这种对联的别体起源于张之洞;而据传说,明代已有所对极工的无情对了。一次明成祖用“色难”属对于解缙,哪知解缙脱口说:“容易。”既然容易你对呀,皇帝瞪着眼睛等下文呢。其实这“容易”就是所对。“容”对“色”,都是脸;“易”对“难”更是相反相对。这种整体看  相似文献   

3.
趣谈无情对     
无情对是一种特殊的对联。一般的对联上下联字面要相对,内容要相关。无情对字面也要求相对,内容却全不相关。无情对上下联的相对,也有特点,就是必须对某些字进行别解,才对得工稳,无情对上下联的内容是越不相关越好。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谈到了对联常识,并说明了对联的基本特征,其中的第六个特征是“意义相关”。但是,有一种“无情对”,情况却很特殊。所谓“无情对”是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内容却可以“风马牛不相及”。更多的“无情对”是让单个字词对“对相”,故意把上下联整句话的结构弄“乱套”。旧上海,一家报纸用高奖金出上联“五月黄梅天”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是河北人,清朝同治年间进士, 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一日,张之洞到江南巡察。南方人自恃人杰地灵,常常会刁难北方的官员。这天, 张之洞被请去看戏,戏还设开演,突然有人跪下来,禀告说:“列位大人,台上还缺一副对联呢,请张大人赏一副吧。”话音未落,文房四宝就已摆了出来。张之洞一看这架势,便明白了这些人的意图,也不推让,饱蘸墨汁,一挥而就,写出: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这天要上演的正是三国戏,张之洞的这副对联既符合这部戏,同时又巧妙地借题发  相似文献   

6.
在对联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别致的小花叫“无情对”,其特点是只考虑上下联的平仄和字面相对,并不考虑整句意义上的成双结对。下面两副都是学生写给老师的“无情对”,却又充满着感情,真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一副是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写给他的私塾先生的。据说纪晓岚小时候喜欢养鸟,读私塾时还在后院砖墙里养了一只家雀,谁知被私塾先  相似文献   

7.
文海博览     
无情对是对联园地里很特别的一个“品种”。它的特点是,上下句的每一个字都要绝对工稳,不得含糊,可就其内容来看,上下旬的意思又风马牛不相及。在为数不多的无情对里面,人名对因其妙趣横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又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无情对,即上句和下句各自通顺成章,两句文义毫无关联的联语。相传为张之洞所创。一日,张饮宴淘然亭,有人以“树已半寻休纵斧”征对,张应声日:“果然一点不相干。”这时,张也以“淘然亭”三字征对,一客日:“若要无情,除非阁下姓名为对方妙。”意思是以“张之桐”对“淘然亭”,满座菜然,极口称赞。 “无情对”在句式、意境、风格上越是风马牛不相及,就越精妙。这种手法创作难度很大,因此现存资料也不多见。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这是“无情对’,中两副著名的佳作。 近人以外贸词汇“出口方针”对云南风…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对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无穷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亮 《小读者》2013,(10):35-35
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是各讲各的,绝不相干,而且相差越远越好,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以此产生奇谲难料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无情对”盛行于明清,大多都是信手拈来,偶然得之,出其不意,却又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是晚清政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之洞研究是令人瞩目的课题。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状况,黎仁凯曾撰写《建国以来张之洞研究述评》一,将建国以来至1997年近50年的张之洞研究状况作了详细客观的述评。新近,任放也撰对近百年来的张之洞研究进行了回顾,近几年来,在  相似文献   

12.
一、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两语相对,应用性极广的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的文学样式。虽然目前语文教学大纲对对联知识并未作学习规定,教材也未把对联知识作一种文体知识进行介绍,参考资料中也不重视对联,中学语文老师也较少提及对联,但这并不表示对联不重要。我认为中学生学习对联知识很重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对联用对联、教学生写对联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3.
<正>自后蜀皇帝孟昶创立了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后,它就逐渐成为一种抒情言志的重要载体。而来自草根阶层对于官员的讽喻之作,由于心为笔,血为墨,因而往往入木三分,辛辣无情,格外为百姓所喜欢。五代后晋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礼,因其贪婪无度,刮尽地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在他离任之时,百姓在衙门上以一副对联为他送行:早去一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对联游戏,下联对句与上联出句在字词方面对仗工整,但内容却完全不相洽,必须另作解释,才能悟出它的双关含义,人们称之"无情对"。宋朝龚明之的《中吴纪闻》记载了这么回事:有位塾(shu)师叶先生出上联"鸡冠花未放",有人趣对"狗尾草先生"。用"狗尾草"来对"鸡冠花"。十分工整;以"先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是各讲各的,绝不相干,而且相差越远越好,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以此使人产生奇谲难料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无情对"盛行于明清,大多都是信手拈来,偶然得之,出其不意,却又回味无穷。明成祖朱棣曾对心腹大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叫‘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然你说容易,就请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  相似文献   

16.
对联即属对,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诗词歌赋都要以对联为基础。对联特征明显,不难学习掌握。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对联有感性认识,首先要求学生从所学过的诗文中,  相似文献   

17.
对联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对联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课中进行对联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对联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诵读对句中了解知识;引导学生先填补对联,后尝试创作。  相似文献   

18.
写作城魔鬼训练营正式开张啦!亲爱的同学们,都说校园里有一群群小小刺猬,还有思想鱼方队——真的吗?比克带着心怀鬼胎的眼镜与一串庄严的笑,打开了“魔鬼训练营”的大门……小孩小孩,敢进来试试吗?每期十道题,答对者有赏!营长:比克1、成语“一字千金”用来形容极好的诗文,这个成语出自一个典故,你知道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谁吗?2、对联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对仗、平仄。其中有一种叫做无情对,文字对(?)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如上联“五月黄梅天”,下联“三星白兰地”。这里有一幅对联,上联  相似文献   

19.
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等形式,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而“无情对”的特点却是只讲究上下联词字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相差越远越好,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乐趣。下面是几则关于“无情对”的趣事。解放前,上海一家报纸悬高奖出联“五月黄梅天”征对。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征。结果出人意料,金榜获奖的对句竟是酒名“三  相似文献   

20.
对联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对联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课中进行对联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对联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诵读对句中了解知识;引导学生先填补对联,后尝试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