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华文女作家张翎在其小说中刻画了众多母亲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张翎笔下的母亲形象,即传统的"良母"、异常的"恶母"、移民的母亲。这些母亲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女作家个人的生命体验,传递了作家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翎擅长在时空交错里描写家庭男女间的情感纠葛,在她的笔下,鲜有圆满的夫妻。她总是能在最寻常的细节描写上点出饮食男女间的俗世较量。无论是夫唱妇随式的传统婚姻还是一言不合即决裂或消磨了爱情得过且过的现代婚姻,从张翎的故事里,我们总能找到一些与现实共通的支点,从别人的婚恋故事里汲取让自己获得幸福的密码。本文试从张翎小说中的夫妻关系入手,分析张翎作品中的家族叙事特色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苦难是每个人在生命中都可能会遇到的,但在阎连科的小说中,苦难似乎成为了三姓村村民一生的宿命。在这场整个村庄的死亡宿命中,阎连科将苦难写到了极致——每个人都活不过40岁。尽管死亡贯穿了整部小说,但每个人的求生意识都从未磨灭过。这种绝地求生的精神,也彰显了生命的无限韧性和存在的原始意义。  相似文献   

4.
哥特式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小说 ,小说里充满古堡、神怪、巧合等因素 ,它对后来的作家有很大影响。现代哥特小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艺术认识  相似文献   

5.
巧合是文学创作中运用很广泛的一种艺术手法。巧合的运用能够影响人物性格的塑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冯梦龙和李渔代表了话本小说的两个巅峰,作品中都大量运用巧合这种艺术技巧。但在两位大家的笔下,巧合在其各自的创作中表现出不同。冯梦龙运用的巧合合乎日常生活的逻辑,李渔运用的巧合则带有"奇巧"的特点,出乎日常生活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冯梦龙的巧合多为教化服务,并且直接服务于他的教化思想。李渔的巧合则更多为了宣扬自己的人生哲学,当然李渔的作品中也有教化思想,只是他的巧合用于制造闹剧,将教化思想隐藏于闹剧之中。  相似文献   

6.
刘金平 《职大学报》2013,(1):105-108,124
伴随着一个日渐成型的阶级社会,阶级意识的觉醒与阶级的联合是必然的。农民工阶级走出宿命的关键正在于此,而女性走出宿命的关键也在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权运动的发展。这就是电影《世界》中大溃败宿命带给我们的启示性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年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创作不断活跃,张翎无疑成为其中的重要代表性作家。因此,对张翎创作的研究也日渐形成规模。张翎的创作,特别是在文本意义上自成一体,对此做出一个基本的述评,应该是对近年不断活跃起来的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创作及其研究一个无不裨益的回应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汤姆·琼斯》中,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遵循了道德建构原则。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简单介绍《汤姆·琼斯》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小说的叙事情节和体现的道德观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插曲式描写、史诗式叙述、戏剧性巧合这三个叙事策略的运用角度对小说的道德建构过程展开了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小说叙事与道德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路遥小说中农民知识青年形象的分析,对其小说的民间意识进行解读,深入挖掘路遥小说的悲情意味和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10.
假如说情节是小说家构造小说的灵魂 ,那么模式就是灵魂起飞的双翼。而适度巧合的运用更增添了灵魂活现的筹码。查理狄更斯的著作《雾都孤儿》在这一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塔依卜·萨利赫的著名小说《北迁季节》中,主人公穆斯塔法在接受西方教育后,既不为英国主流社会认可,也难以回归苏丹社会,严重的双重"他性"阻碍了其身份的认同。本文从神话原型的视角出发,以穆斯塔法对身份及家园的追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小说《北迁季节》中的追寻原型、母亲原型、主人公原型以及小说中的树与房子、河流与海洋等原型意向,从而揭示主人公穆斯塔法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游离与徘徊,在中心与边缘的张力中陷入迷失与无根的挣扎,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漂泊无根的宿命之旅。  相似文献   

12.
假如说情节是小说家构造小说的灵魂,那么模式就是灵魂起飞的双翼.而适度巧合的运用更增添了灵魂活现的筹码.查理狄更斯的著作〈雾都孤儿〉在这一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蕴含着强烈的荒诞意识,特别体现在其小说的结尾中,通过对人物命运不同存在方式的描述,展现了个人与现实的割裂、个人与他人的割裂以及个人自我的割裂,这种荒诞意识是对真实人生的理性把握。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而且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她所创作的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中,伍尔夫独具一格的女性意识贯穿其中。而她在1929年发表的小说《一间自己的房间》,更是堪称女权主义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蕴含的物质的房间,精神的房间以及小说中所体现的男女平等意识的分析,以探究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的不少作品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主人公,其中《伊豆的舞女》中的阿薰和《雪国》中的叶子、驹子的形象作为反映日本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尤其具有代表性。她们作为舞女或艺妓生活在社会最下层,虽然不断追求人生纯洁和升华之美,但终究摆脱不了宿命给她们带来的生存徒劳。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她们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这样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抨击了日本等级制度的黑暗。  相似文献   

16.
《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代表作,小说以书信体的格式描述了一位逆来顺受的黑人女孩如何演变成在经济和精神上都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该小说是成长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挖掘,分析其身份认同的渊源和表现,进而研究沃克黑人女性意识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与海》与《活着》两部小说都是具有深刻生命内涵的优秀作品,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见海明威和余华在对待生命和死亡时态度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小说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与富贵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都是乐观的态度,面对死亡时表现出了豁达的英雄精神,但是在具体的表现与存在方式却各不相同。本文将通过分析比较,对这两本小说中生命意识体现的异同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叙述视角是设立小说叙事空白的主要方式,其选择意味着话语范围的限制。内视角通过人物的意识叙述事件,有选择性地呈现人物意识范围内突显的信息,省略或隐含其他信息。外视角通过叙述者的意识展示场景、人物的言行等叙述故事,将人物的心理、事情的缘由设置为空白。零视角通过选取部分情节或场景以部分表征整体的方式叙述故事。不管采取哪种视角,小说叙事都是转喻式的,通过叙述视角的过滤、选择的细节可以充当认知参照点为故事整体的构建提供心理通道。  相似文献   

19.
罗韵 《职大学报》2016,(4):23-27,51
徐小斌小说从圣经故事中汲取了艺术营养,其文本通过对"该隐杀弟"、"失乐园"等圣经情节的模拟与变形来书写她的个人意识与女性情怀,使其小说在与圣经遥相照应的同时又别有深意。  相似文献   

20.
人物塑造是小说的中心任务之一。在《花季雨季》中,作者通过众多人物成功塑造了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一群张扬个性、充满活力、心灵纯净、性格多变、做事成熟的特有的中学生形象,展示了深圳特区人们的经济意识、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