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至理名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公民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而且是参与社会活动的"社会人",更是政治体系(或政治共同体)中的"政治人",任何一个公民都不可能置身于政治生活之外。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愈来愈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业已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2.
民主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有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具有“民主”特性的精神或原则(即经济民主)在政治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因此,经济民主既是民主政治形成的现实基础,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政治基于"政治是一种必要的恶"的认识,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提供免于匮乏和免于支配的政治自由,使人们过上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政治生活,寻求制度化的整合,驯服国家机器这个庞然大物,把政治看做人为构建的产物,通过制度化的设计从而寻求合理公正的制度化安排,这是近现代政治的主旋律.作为近现代政治核心的民主政治,实质上就是如何通过政治博弈的参与过程达成合理公正的制度化安排.从制度文明的三个历程的演进过程看,从人为制度设计到"法律是主权者的意志"而与"道德无涉",再到新制度主义对制度的全面理解,这一历程同政治与道德的分离再到道德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变迁相吻合.我们能很好透视现代政治价值确立与转变,加深我们对近现代政治生活的理解,澄清和积累政治文明的价值,通过对制度的全面理解寻求更加合理的制度建设,更好地为现代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核心政治的转变,民生政治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然而,人们却往往把我国的民生政治理论与西方生活政治理论相互混淆。因此,在对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走向成为必然。吉登斯提出的生活政治的命题是在反思现代化及现代性的过程中提出的救治资本主义的政治处方,而民生政治则是对我国社会当下民主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反思,二者虽存同更求异。只有民生政治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走向,以政治民主促进社会民生是我国民生政治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民主缘于代议制的“少数人统治”而陷入困境,面临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主题变迁,其变迁的总体路径就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空间的转换即协商民主来寻求民主发展的突破。基于中国现实考量,协商民主之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内核是党群协商,其意义在于通过执政党与群众的直接对话与协商,将政治参与的主体从社会经济精英扩展为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社会.辛亥革命是中国告别传统社会而走向现代社会的一种方式.在传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中国盛行臣民型、地域型的政治文化,具体表现为"主权在君"、"人治"、"集权专制"等内容.辛亥革命则促使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变迁,开始向参与型的政治文化转变,即"主权在民"、"法治"、"民主共和"等.辛亥革命促使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但并没有完成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坚实可靠的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学说和人的解放的学说,使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若要实现现代化,其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曾经指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真正顺应和推动现代化经济制度与政治管理的健全发展,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现代民主社会的进步必然首先表现为公民个体的现代化,即不仅具有基于身份而获得的公民资格,亦具有与市场经济所需的契约精神和现代民主社会所需的权利意识紧密相连的公民精神。然而,公民精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大众化,而应是渐次完成。列宁曾经指出:"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外的。"这提示人们,一定的文化素养虽非公民精神形成的充要条件,却是公民精神发育的必要条件。由此来看,大学生作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是以"政治人"作为人性基础,而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时代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由"政治人"转向"社会人"。人的社会性能够把人性的其他内容统一起来,并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建构提供人性根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了一种无所不包的社会民主观,把民主推行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甚至推进到宗教信仰领域,寻求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的一致性、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连贯性、民主政治和自由信仰的统一性,主张科学实验、民主政治、自由信仰和社会进步具有内在兼容性,用实验主义整体论改造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用民主政治观取代独断政治观,提升人们对现代民主生活的整体期望,寻求哲学、宗教、科学和人类普通生活的连续性,论证民主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方式,开启了实用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他的民主社会思想成为罗尔斯良序社会观念的先导.他的政治哲学对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新实用主义、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工具理性的扩大化导致了政治生活的专门化,从而忽视了政治的价值理性。通常意义上对政治的特定化、片面化和狭隘化的理解,结果导致了政治活动的非生活化,而这种背离使得人自身在政治生活中丧失了应有的意义,同时也造成社会和谐发展的困难。从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来阐释政治可以发现;政治是一种人们现实的生活样式;政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使人的政治性更好地体现人性和人的生存方式;政治活动的普遍参与是推进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胡勇 《许昌学院学报》2013,32(3):105-109
托克维尔继承古典政治传统,认为维护现代民主社会中的自由需要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意味着对政治生活的实际参与,它的目标是要培养一种温和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实际上也就是所谓政治社会。生活在政治社会的人具有政治性质,即天生要过政治生活,如何解决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如何改善人类的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生活的质量,就成了思想家们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政治思想,在从古至今的政治思想中,不难看出一条主线,即人的政治观研究,这种研究旨在解决诸如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人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人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何种地位,如何在人群中实现统治与被统治的分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不论是参与政治决策、参与对政治决策及其后果的评论、参与对公共事务的评议,还是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运动,都必须以获取政治信息、了解政治情况为前提。而传媒是发布信息的职业机构,政治信息是新闻传媒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闻传媒成为了现代社会沟通政治信息的主要载体,对政治参与造成了巨大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使人类的行动合乎理性,这是现代性的逻辑。人们的集体行动达成共同理性,其客观的结果或表现形式是社会平衡。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是维护社会平衡的重要领域。现代政治生活的根本意义就是维护与发展社会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正>"文革"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沉痛的灾难,每每提及,总是让人感觉阵阵隐痛。我们不能因此而故意将其遗忘,相反,应该时时回首、反思"文革",不是为了批判历史、积累怨言,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拟以政治民主化为中心,考察"文革"对政治民主的破坏以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一、"文革"对政治民主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它总是在场。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总体性""在场"是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在场",它具有客观性、总体性、始终性、系统性、选择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四重空间,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社会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活动,"社会总体性""在场"在这四重空间有不同的体现。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逻辑为指导,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有"社会"始终"在场"的观点,建构新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担当思想政治教育独立角色,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和谐的社会生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胡勇 《天中学刊》2009,24(4):25-30
政治人性概念包括行为动机与行为模式两层含义,即人为什么要参与政治生活以及他要采取什么行动.低级的政治人性观宣扬政治人的生物属性与自我利益,高级的政治人性观则弘扬政治人的自我实现与完善.动态的政治人性观认为,政治人性是一种发展变化的系统,取决于环境、运动、精英和人格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的解放理论体系中,以往我们更关注的是"人类解放",而把"政治解放"普遍地理解为资产阶级的政治范畴而忽略和排斥.然而,当我们今天反思20世纪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时,最需要注重的恰恰应该是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政治解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类解放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基于这一认识,邓小平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