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喻与寓言--以先秦诸子为中心的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这一点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表现尤为明显。其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大量而又广泛地运用“寓言”,无论是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还是作为语言形式的“寓言”,都与隐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大量先秦诸子“寓言”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杨义先生近年来的诸子学研究显示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力,并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不久前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四部著作新意迭出,论证扎实。四书采用了"全息"、"生命"、"还原"的治学研究方法,从身份确认到思想脉络,从文本考辨到文学特色,杨义先生对于先秦诸子研究中的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或者几个,而是一连串的综合性学术问题,有的是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疑难命题,有的则是前人很少或者几乎是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甚至都可以称之为中华文明的"超级命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得到推进与解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先秦诸子,破解中华文明源头的文化密码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在对先秦诸子研究过程中,杨义先生始终坚持"大文学观"的治学思路与学术实践,可以说这四部书是其一贯的治学理念在诸子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刘倩 《新疆教育》2012,(12):54-54
《先秦诸子选读》是一门新兴的高中选修课程。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了诸多的困难,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成为了这门选修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君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君子”这个词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词 ,它的本义是指君王的儿子 ,随着君王的儿子的封号不同 ,分别指王位的继承人、诸侯国国君、周王手下的卿大夫 ,又引申指诸侯手下的卿大夫、品德高尚的卿大夫、泛指统治者或官员、指贵族或贵族子弟、女子称丈夫或情人、特指品德高尚的卿大夫、儒家对思想品德和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知识分子的称呼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其中一点——“打到孔家店”这一口号中所反映出的政治因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礼学研究是近期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坊间涌现了大量以礼为题的专著,如谢谦《中国古代宗教与礼乐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杨华《先秦礼乐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勾承益《先秦礼学》(巴蜀书社2002年版),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先秦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刘丰《先秦礼学思想与社会的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先秦诸子选读》这一教材的自身特点出发进行梳理,总结出该教材在文化内涵、方法论指导、人格魅力影响三方面的特点,并从这些特点出发,就该教材的教学实施提出建议,包括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以文言理解为核心的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讲座等形式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以期能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8.
刘鑫 《教学随笔》2014,(8):20179
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试验和调整,摸索出两个在完成读懂文意、领悟哲理两大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己之学”是先秦儒家学习思想的高度概括,对“为己之学”的解读是对先秦儒家为学思想乃至整个儒家为学体系的重要一窥。历来受到儒学研究者的重视。先秦儒家的“为己之学”以人性论为其逻辑起点,通过对学可明德的信仰以及对“内圣”而“外王”的逻辑推演,树立了先秦儒家为学思想的精神价值导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以明确为学之志趣、内省多思之方法以及躬于实践之途径铸造了“为学由己”的为学实践模式,赋予先秦儒家为学思想以实践之可能,从而奠定了整个儒家为学思想体系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站在强势集团的立场上,着眼于"人""己"之别的淡化,提出了"损己""利人"的"避怨"策略,其实施途径为"归功于人"、"归过于己",兼顾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着眼于"人""己"之别的消解,提出了以"法"促"平"的"避怨"策略,其实施途径为在立法上要做到公开、稳定、变通、无私,在执法上要做到公正、客观、适当、严明。两种策略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又都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6,(5):39-44
《荀子·非十二子》和《庄子·天下》均为评判先秦诸子的名篇,但两者表现出不同的评判特点。评判特点的不同是由荀庄二人的主导思想、入仕经历及文献流传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宇宙观、人生观、人性论、价值观、政治观等五方面对先秦诸子关于人生问题的观点进行综述,探讨了墨、儒、道、法等诸子对"人"之为人的诠释和剖析。运用辩证思想和科学的历史观,揭示了先秦诸子对人生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启发意义,同时也指出,只重目标而不重进行方法的哲学思想,乃是先秦诸子的共同缺点。  相似文献   

13.
“古今异义”是高考古文阅读中的重要的知识点,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翻译试题中。然而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关于“所以”一词的解释有不足处,需教材编写者重视并审定。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选读》因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丰富的文言特质等优势得到了许多学校和语文老师的青睐,本文对高中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之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常是先秦战国诸子百家的重要话题.结合《汉书·艺文志》所载与黄帝有关的著述以及先秦传世文献及相关出土文献来看,黄帝在先秦诸子笔下的形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而从诸子在古史传说基础上对黄帝的加工、改造及依托的内容可以看出,各家各派之中,阴阳家、道家黄老派、教术和方技家的黄帝理论最为丰富和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史记·孔子世家》等传记作品的描述中,先秦诸子虽然秉性不同、理想殊途,但因"道"之不行而孤独悲怆,又因孤独悲怆而愤书立言,是他们共通的心路历程。这种内心世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文化心理的表征。《孔子世家》等作品不仅是在为先秦诸子立传,也是在为中华民族写心,具有文学史和心灵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文这门课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先秦诸子选读》的编排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深化了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对我们工作在语文教学一线、同时又担任着班主任任务的教师而言。针对学生各类心理问题,这本书可以指导我们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爱人",用"知其不可而为之"和"锲而不舍"的思想来引导他们直面困难,用"因材施教"和"顺应自然"的思想来指导我们与学生交流和疏导学生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8.
举国文化之昌盛、影响之远莫胜于先秦诸子,对于先秦诸子的起源有三种解释:荀庄的"诸子出于道散天下论",淮南王的"诸子出于社会需要论",班固的"诸子出于王官论"。通过对诸子起源的探讨,可以看出诸子思想的真实内容、特征与分歧。而荀子"务息十二子之说"和韩非、吕不韦"诸子为乱"应"主一"之说,正可以显示出先秦至秦汉思想脉流如何逐渐由"百家争鸣"走向"思想一统"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在研究管理问题时,认识到了调节人际关系是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任务之一。为此,他们从伦理道德层面上提出了“义”作为其一种管理理念。他们认为,“义”是调节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最佳行为规范和准则。无论是规范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法,还是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先秦诸子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它仍然是现代管理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经典,在国内外研究者甚众。然大多是就《孙子》而论《孙子,》而没有将其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探讨论述。本文通过比较论证,从成书年代、文体结构、议论说理、语言与修辞等方面,探讨了《孙子》与先秦诸子散文的关系及在诸子散文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