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淑梅 《青海科技》1999,6(4):36-37,23
1989年,青海省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援助了,引进冷水名贵鱼类--虹鳟鱼(Salmo airdnmerii gaidnerii),经四年的试验,鱼卵孵化率达到92.5%,平均2.5g鱼苗成活率为86.7%,网箱养殖商品鱼平均1136.70吨/公顷,效益达740.85万元/公顷,为虹鳟鱼在青海省形成产业化养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旭光 《青海科技》1995,2(2):45-47,36
1994年引进17个网箱,在龙羊峡水库进行网箱养殖虹鳟于的生产性试验获得成功,投放80克鱼苗0.5万尾,350克鱼种6.5万尾,经过7个月饲养,分别达到500克和250克,共生产虹鳟鱼60吨,总产值达150万元,获纯利48万元。此项技术可在西北地区水温偏低的水体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科学奇闻     
《科技新时代》2005,(1):90-90
仙人掌疗法,让蛆尽情啃咬,气味让野鼠用情专一,生态太空马桶,鲑鱼生下虹鳟鱼  相似文献   

4.
畜禽养殖环境调控与智能养殖装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养殖环境优化调控和智能养殖技术与装备是现代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重要技术支撑。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安全问题、畜牧环保问题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都与养殖环境控制和养殖装备技术密切相关。文章重点围绕养殖环境智能调控、畜禽健康状态智能辨识和饲养过程智能管理3个技术领域,以热环境、空气质量和光照为主要环境调控因素,分析了养殖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环境调控的最新技术方法,介绍了以生理、行为、声音和个体自动化实时监测为途径的畜禽健康状态智能辨识技术,以及精准饲喂、机械清粪、畜产品自动收取和养殖信息系统管理等养殖过程智能管理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畜禽养殖环境调控与智能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2004,(12):15-15
日本东京海洋科学和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东亚masu鲑鱼来培育虹鳟鱼。他们从新孵化的鳟鱼晶胚中提取原生殖细胞,并将它们移植到60个鲑鱼晶胚中。最后,有10条鲑鱼具有鳟鱼的生殖细胞,可以产生正常的鳟鱼精子和卵子。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黄喉拟水龟庭院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和品质,降低饵料成本,开展黄喉拟水龟庭院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对黄喉拟水龟庭院养殖设施配套技术、养殖饵料搭配、饵料成本分析、投喂技术、水质调控、中草药防治和日常管理等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为黄喉拟水龟庭院健康养殖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育肥牛养殖有着很高的经济效益,逐渐成为了养殖业的热点,这种情况在西部山区尤为明显。贵州省龙里县的育肥牛养殖就有着不小的规模。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直接影响育肥牛的经济效益,而养殖技术便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本文从贵州省龙里县育肥牛养殖技术现状出发,从品种选择、配料技术、喂食技术和牧草种植等方面入手研究,为提高育肥牛的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11,(11):36-37
<正> 2011年5月31日,聊城市暨临清市科协、老科协"农业技术乡村行"活动在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临清泰和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启动。启动仪式结束后,随即举办了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有关专家教授先后在泰和奶牛养殖示范基地、益民奶牛养殖小区为有关技术人员和养殖户讲解了奶牛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介绍了  相似文献   

9.
黄喉拟水龟养殖在广西规模较大,主要以庭院养殖为主。文章开展黄喉拟水龟庭院设施化养殖技术试验,系统介绍了在庭院设施化养殖过程中,黄喉拟水龟的养殖加温设施、饵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养殖技术,为黄喉拟水龟庭院养殖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国内渔业发展现状,提出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起到促进智慧渔业的发展,维护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公民的消费安全,实现水产养殖环境因子的在线监测,本文设计了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32位单片机、采集传感器、组网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云服务器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上位机监测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并对其告警实时通知,实现对水环境因子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粮食安全问题和养殖海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中国沿海10个省(区、市)2008—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测度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8—2018年10省(区、市)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逐年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但平均绿色技术效率为0.708,具有一定潜力。其中,在时间维度上,10省(区、市)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均值在0.600~0.850区间范围内,效率增速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在空间维度上,10省(区、市)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呈现东、中部高,北部和南部偏低的格局;在影响因素方面,养殖水域、养殖方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养殖种类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开展山瑞鳖稚鳖庭院养殖技术研究,对山瑞鳖稚鳖庭院养殖设施、养殖环境、饵料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进行试验研究,提高山瑞鳖稚鳖养殖技术,促进山瑞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6年10月获批,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建设。实验室围绕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迫切需求,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应用研究平台,支撑开展畜禽精准饲养与养殖污染源头减控、养殖污水处理与污染控制、畜禽粪便资源化、沼液沼渣和恶臭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畜禽养殖与循环农业种植配套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工程化。  相似文献   

14.
该技术模式包括桂华鲮养殖的环境条件、放养前的准备、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鱼病防治等技术方法,适用于桂华鲮的养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绿色养殖和节水渔业的发展,近年来臭氧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在对臭氧性质和用途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探讨了水产养殖中臭氧处理技术的应用,对臭氧处理技术的作用、效果、机理等问题记性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最后指出了水产养殖中臭氧处理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渔业技术进步对渔民持续增收有何影响尚存争议。本文基于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门限面板模型分别对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展开检验。结果显示:①沿海地区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均对渔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内陆地区仅养殖技术进步增收效应显著,捕捞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不明显。②当地方人均GDP低于18792元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渔民增收效应不明显;当地方人均GDP高于18792元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对渔民增收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越来越大。③当城乡市场分割较为严重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不明显;当城乡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显现。④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增收效应的发挥以一定的城镇化率为门槛,当城镇化率高于0.460时,捕捞和养殖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显著。本文为如何贯彻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更好地促进渔民增收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采取科学的、合理的蛋鸡饲养技术,对蛋鸡的养殖事业能在现行的畜牧养殖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促进蛋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以及排除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蛋鸡养殖模式的现状,对自动化养殖模式的技术途径及经济效益进行阐释,希望能对我国的蛋鸡养殖事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减排增汇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途径。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渔业生物的碳汇功能也受到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以非投饵型的贝藻养殖为主,养殖种类丰富、营养层次多样、养殖技术成熟,"海洋负排放"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贝藻类养殖的负排放过程复杂,其负排放的科学原理、过程机制、计量方法及增汇途径等科技问题正在被逐步认知和解决。文章阐释了渔业碳汇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可能影响,提出了拓展养殖空间和提高养殖单产、基于养殖容量管理制度的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蓝碳牧业工程、海洋人工上升流增汇工程等践行"海洋负排放"的技术途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禽流感流行的特点,结合我国禽类养殖的现状,针对禽类养殖涉及的各个环节中的禽流感防控措施进行技术和专利两个层面的探讨,并对禽类养殖业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倡导社会完善禽类养殖的生物安全、疫情防控监管体系,引导禽类养殖从业者在疫情逐渐消退的同时亡羊补牢,重塑危机意识、未雨绸缪,保持高度警戒、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动物养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