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与中国士大夫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翻译高潮。本文将结合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探讨耶稣会士与中国士大夫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他们在大量翻译合作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著名翻译家钱歌川的译作和著作,对当今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仍有巨大的参考与指导价值.回顾其长达数年的翻译历程可知,他在传承严复“信达雅”翻译原则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翻译风格.从钱歌川传承与创新的翻译思想入手,结合分析其翻译实例,对钱歌川的翻译方法做一个简单梳理,希望能为今后的翻译实践与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董秋斯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翻译家,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成绩卓著.他是我国最早呼吁建立翻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第一人.即使在当代,其翻译批评思想对于我国翻译批评理论建设仍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一种集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电影名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达信息、表现美感和吸引观众的功能。本文通过列举大量英语电影名翻译实例,对电影名翻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探析英语电影名的几种常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然而当中国译界提倡进行建立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尝试时,人们还没有对鲁迅的翻译理论给予应有的适当的考虑.最近几年,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解构主义理论的介入,学者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鲁迅翻译理论的价值.本文试图对鲁迅翻译思想的确立,鲁迅的直译观以及鲁迅的读者观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鲁迅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6.
刘宓庆是中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其翻译教学思想是其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历时视角梳理了刘宓庆翻译教学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从共时视角建构了他的翻译教学思想的框架,并尝试对其翻译教学思想进行定位,即“以功能为视角、以整合为手段、以审美为旨归”的翻译教学思想。旨在能以此个案研究为视角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历程,并望对当前中国的翻译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波德莱尔《恶之花》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深远。戴望舒的《〈恶之花〉掇英》是中国译介波德莱尔的重要文本。从20世纪20年代求学于震旦大学,到40年代出版《〈恶之花〉掇英》,可以说,戴望舒的一生一直与波德莱尔相伴。波德莱尔诗歌深刻影响着戴望舒的创作。通过翻译《恶之花》,戴望舒在东方应和着波德莱尔的诗学主张和审美追求。戴望舒也在翻译中改造了波德莱尔,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诗风。  相似文献   

8.
道安和哲罗姆是公元4世纪中西翻译史上出现的著名宗教翻译家,他们都对后世翻译活动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基于道安与哲罗姆在翻译思想上的相似之处,本文将比较道安和哲罗姆的主要翻译思想,从直译和意译、翻译注重原文风格和文体特征,以及他们翻译思想的影响分析整理道安和哲罗姆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9.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从宗教、历史、地域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探讨文化差异对“文化内涵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西方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密切。作为一门世界语言,英语在中西方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翻译。翻译已经不再被认为只是一种单纯的跨语言活动,而且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文化因素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翻译者的注意。所以,这篇论文的着重点就是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首先,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包括地域文化差异、风俗习惯文化差异以及宗教信仰差异。其次,是这些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诗学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和诗学引入翻译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以《西风颂》的三篇译文为例,来分析诗学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对中国艺术特别是传统山水画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山水画的绘画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上,从而使传统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和审美样式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翻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译者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在口语翻译和笔译有很多障碍,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并对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变化。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词汇歧义,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生活习惯和逻辑思维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的四个主要方面,论述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充分理解文化背景,遵从原翻译。  相似文献   

15.
佛经翻译事业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从思想政治还是民族风俗方面,影响都极为深远。以下将主要探讨佛经翻译对汉语音韵学、词汇、语法及文体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探讨了著名翻译学家钱钟书在其所著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所提出的"诱"、"讹"、"化"的翻译思想,以及其对于中西异质性语言文化之间的互解互译具有的理论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克里斯蒂安·诺德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研究第二代的领军人物.诺德的翻译思想受到了世界各地翻译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她的著作也成为了很多大学翻译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之一.诺德的翻译思想对于翻译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并关注译员培训和翻译教学.笔译是MTI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我国翻译教学历史较短,且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本文将诺德的翻译思想引入MTI笔译教学,探讨了该翻译思想对MTI笔译教学的启示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辜鸿铭先生是清末民国初期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翻译家和学者,十多年的海外游学使得他具备了系统和深刻的西方文化知识。但同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也颇有研究,因此翻译了大量的中国作品到西方并广为传颂。此项研究以辜鸿铭先生翻译的《论语》英译本为例研究译者翻译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式、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与教育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对近代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在当代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重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为把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爱玛》译成中文的第一人,他根据前人理论原则提出的"信""达""切"翻译原则,对我国的文学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重德认为"信"和"达"仍可以沿用,而"雅"可以改用为"切"字,即,在译入语中用最自然贴切的语言再现原文的风格,语言的表达和风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文学翻译也必须是一个整体。本文主要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分析解读刘重德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