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汉书》中出现的"侧旁(傍páng)"这组同义词细致的描写,并与先秦两汉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战国中晚期以前,表"旁边"义主要用"侧","旁(傍)"少见。从战国中后期开始,"旁(傍)"表"旁侧"义多见,且用法也多样化了。到西汉的《史记》,"旁(傍)"无论从用法还是从词频上都已占绝对优势。《汉书》中,"旁(傍)"的主导地位继续得以巩固。"旁(傍páng)"取代"侧"的过程在《汉书》时代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2.
绥德方言"家"的用法比较丰富,与北京话不同的是可以用来表示类别、时间、方式、状态、语气与作话题标记等。从历时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家"的用法大多数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出现,与绥德方言相关的用法有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有的产生于宋元时期。"家"在古代文献中有不同写法,主要有"价""贾""介""假""口叚""加"等。不同的写法,有的是因为用法与最初意义有较大距离,如"价""介";有的是同音字,如"贾""假""口叚""加"。有的是地域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巴中方言中,有一个独特的亲属称谓词"yiya",指称母亲。笔者查阅各大方言词典,结合音韵及文献知识,认为"yiya"并非一个纯粹的拟声词,其构词形式为典型的词头加词根式,书写形式当为"伊爷"。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和<醒世姻缘传>中都有一个用法比较特殊的"你"字,在<金>中有时也写作"恁".这个"你(恁)"当是山东方言中表示远指(有时表示中指)的指示代词"乜"的早期记写形式,多数情况下相当于"那".二书中指代词"你(恁)"的被发现和被揭示出来,不但对于山东方言中指示代词"乜"的源流演变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二书的校勘整理和作者的考证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娄烦方言的“着”和“了”作为助词的基本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就此试图给相关的现象做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中的V+将结构在现在的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但在山西的一些方言中仍有保留。长治方言中的V+将结构主要表现为V+将+来。从句类上来看,此结构主要用于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从此结构中宾语的位置来看,共有三种类型。从此结构的否定形式来看,不同类型的结构用于不同的句类,其否定形式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7.
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在使用否定副词"不"和"没(有)"时经常会产生偏误,在教学中把"不"和"没(有)"的用法进行比较,并将二者和韩语中对应的否定词也进行比较,以便使韩国留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汉语否定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用”可以表示“必要”和“许可”两种情态意义,前者属于施事指向情态,后者属于说话人指向情态。两种情态意义与其出现的语境相和谐,在当代的普通话语体中“许可”义主要用于祈使句,句中不能使用过去时间词。“用”表道义情态主要分布于六种具有不同特征的构式,“用”主要出现在陈述语气的句子中,见于叙事语体中。“用”的否定、疑问、肯定三种用法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出现,相关情态构式在构式化后期存在一些变化,其构式变化是语法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陕北神木话中的助动词"敢"有多种用法,可表有胆量、允许、可能、要等,可分别称为"敢1""敢2""敢3""敢4"。这几种用法之间存在引申关系,其中主要涉及主语的范围,动词的语义特征、语义关系的扩展、句子语气的变化等因素。本文描写神木话"敢"的上述用法,并通过与周边方言及元代口语文献的比较,讨论助动词"敢"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10.
袁庆珍 《池州学院学报》2013,(1):111-112,153
本文列出桐城方言中主要的亲属称谓词,并讨论其相较于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的特点,如泛化现象和从子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观察桐城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可以从语言的共时变异中找到正在进行中的语言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有"字和"是"字存在句是存现句的下位句型,它的句法结构关系是"NP1-VP(有/是)-NP2",内部逻辑语义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为VP’(NP1,NP2)。存在宾语(NP2)是存在句的语义核心,其句法结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不能省略或者不出现。本文尝试结合典型事例,从谓词和存在主体之间的语义关系上,详细地描述"是"和"有"字存在主体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点,并试图再此基础上,找到存在主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Langacker的弹子球模型和Croft的EICM模型阐明了被动句相对于主动语态的标记性。在交际中,被动句的标记性用法与新旧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冲突,从而产生会话含义。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若实现成功交际,听话人必须根据被动句的标记性特征,有效推导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语义。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复杂多变,含"先行主语it"句看似简单实则变体多样。根据真正主语的语法特征,含"先行主语it"句可以分为it代替不定式结构、-ing分词短语、从句作形式主语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特征,每一类译法不尽相同。明确每一类句子的特征及其汉译方法对英语教学、汉英翻译及机器翻译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语言主要具有交流沟通和文化传承两大功能,结合笔者实践中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状况的考察和体验,主张学界和社会对方言应该持有包容的态度;"推普"工作在严抓普通话测试的基础上,应该更突出普通话的内在价值与自身优势的弘扬与追求;对"推普"和"测试"工作不断致力于科学化建构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使二者体现出人文化的属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16.
都昌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被动标记是"驮"。"驮"字表被动,主要分布于赣方言区,以及周边受影响的江淮官话区,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少见。通过语料库收集语料,对历史上各时期"驮"字语义进行分析,发现"驮"字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由本义"背负"发展为遭受义"挨、受",又从遭受义语法化为被动义,成为一个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17.
含"先行主语it"句是注重末端重量的英语句式的典型代表,其结构、语序都和汉语句子大相径庭,英汉翻译中因其复杂结构和特殊语序而导致的错误屡见不鲜。含"先行主语it"句可归纳为三种类型,每类句子均有其特殊特征。根据不同的句型特征,含"先行主语it"可采取"去伪存真"法、"去伪存真+追根溯源"法、"化整为零"法、"去伪存真+移花接木"法及"另起炉灶"法来翻译。  相似文献   

18.
"舌尖上的中国"表达的出现迅速引起了"舌尖上的X"流行语的形成。文章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视角探讨了"舌尖上的X"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舌尖上的中国"在多重压传机制下形成,并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固化为心理构式;"舌尖上的X"是在用法事件中抽象出来的部分图式性构式,其完形义在一系列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形成;该构式在多种构式的影响下具有独特的音位、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F+VP"式疑问句是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其源头主要有二:一是上古时期所存在的三种表疑问的问句形式①VPneg②VP+Prt…③VPnegVP,至中古时期,呈现出句式A4:F+VPneg+(Prt);二是上古时期另一个主要表示反诘而非表示询问的句式F+VP+(prt),这类问句成为现代汉语方言"F+VP"疑问句式的另一源头。  相似文献   

20.
《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句颇难理解,笔者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出发,即把"终身"的"终"和"身"分开,"终"字和前面的"乐岁"合成偏正短语,并根据当时"乐岁"的现实状况来解释"饱"字的意义,使整个句意自然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