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在其代表作《简·爱》中描绘了一个不屈命运、独立自强的女性——简·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读者沉溺于女主人公起伏跌宕的经历之时,往往会忽略作品中一个渺小的人物——“疯狂的女人”伯莎·梅森。伯莎·梅森始终贯穿在桑菲尔德庄园的故事里,她面目狰狞、脸膛发紫、凶神恶煞、猖狂暴力。每一次伯莎·梅森都看似无意之间出现在简·爱的眼前,但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她的出现和简·爱的境遇有着千丝万缕。正是伯莎·梅森的一次次出现,才把简·爱和罗彻斯特一点点地联系在了一起,也正是伯莎·梅森,才指引着简·爱去成长、去独立、去寻求幸福。  相似文献   

2.
《简·爱》的女主人公简是位崇尚平等,渴望独立和追求美好爱情的十九世纪英国新女性。在书中另有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罗切斯特的疯妻伯莎·梅森。尽管两个角色大相径庭,但她们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从精神层面看,伯莎·梅森代表着简·爱内心疯狂的隐藏欲望,是简·爱原始本性的自然呈现。另外,伯莎·梅森这一角色也为小说增添了很多哥特式元素并服务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然而,其中与女主人公截然不同的另一位女性角色伯莎·梅森,明显受到读者的忽略甚至产生误解。本文将对这个悲剧人物进行介绍,并从女权主义分析这个边缘人物伯莎·梅森,从而证明她的存在对于《简·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简·爱》中的女性形象,论述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海伦·彭斯、伯莎·梅森对于简·爱性格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典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有着双重文本策略:一方面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的表层故事,而深层意义上,是另一个女性主义形象疯女人梅森.伯莎所体现的女性灵魂深处所蕴藏的疯狂与叛逆,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压抑下不得不妥协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女性作家内心的冲突,从而充分体现了女性作者身份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简·爱》出版一个多世纪之后,伯莎.梅森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发生了嬗变:疯女人形象蜕变为男权文化压制和迫害的女性代表和最有力的反抗者。文章试从接受美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读者因受期待视野中历史及个人视界等因素的影响对伯莎产生了偏见,视之为疯女人;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读者的期待视野冲破了传统和历史的束缚,对伯莎有了新的认知能力并对其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7.
谈及《简·爱》,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罗切斯特与简·爱之间刻骨铭心的曲折爱情,以及简·爱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大胆追求独立人格与男女平等权利的精神特质,而对于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伯莎·梅森则明显忽略、漠视甚至误解.文章拟从疯癫而又清醒、角色定位与人物原型、人物塑追的特定意蕴等方面入手,尝试解读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名著《简·爱》改写,小说《藻海无边》通过解构男权中心,对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进行重新塑造。通过女性主义理论对本篇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藻海无边》在借助于树立女性的经验主体、意识主体和言说主体来使女性这一性别群体的主体存在得以彰显和认同之时,在艺术手法上亦采用了以性别视角、尤其是女性视角作为参照角度来生发文本、展开情节。  相似文献   

9.
许多读者在理解简·爱的独特个性时,往往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人物:海伦·彭斯和伯莎·梅森.文章通过分析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以及和简·爱的相互关系,指出伯莎·梅森、简·爱、海伦·彭斯分别作为同-人物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而存在.海伦?彭斯是超我的化身;伯莎·梅森作为本我,代简行动,是简的心理障碍的外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人格分析理论,对《简·爱》的主人公的三重人格进行分析。从自我,本我,超我三个方面揭示出简.爱性格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罗切斯特爱情的发展。其中,本我的载体是疯女人伯莎,自我则是简.爱本人,超我的形象则是上帝。  相似文献   

11.
从司马迁的激愤心理、复仇心态及以对复仇心态的克制和超越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复仇心态对史记创作的深刻影响暨在史记文本中的具体表现,揭示作为文学文本的《史记》的文化复仇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简·爱》中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和她们性格中的弱点以及她们最终的命运———或是反抗至死,像伯莎;或是如同简爱,最终走向屈服与妥协。  相似文献   

13.
韦萍 《考试周刊》2007,(26):112-113
伯莎·梅森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一位人物,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人们只是把她看作使剧情起波澜的配角。自从美国两位女教授把她从小阁楼中“解放”出来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伯莎不再只是个使剧情曲折的配角,她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她同简·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她透射出简的内心世界。她是另一个简·爱,是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4.
刘晶 《文教资料》2007,(29):27-29
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存在两位他者,一位是显性的他者伯莎·梅森,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克里奥尔人;另一位是隐性的他者简·爱,一个殖民地宗主国的公民,一个英国姑娘。本文将在赛义德东方主义理论框架内对两位他者进行解读,以此来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并倡导各种文化和平共存,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存在两位他者,一位是显性的他者伯莎·梅森,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克里奥尔人:另一位是隐性的他者简·爱,一个殖民地宗主国的公民,一个英国姑娘.本文将在赛义德东方主义理论框架内对两位他者进行解读,以此来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并倡导各种文化和平共存,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关注鲁迅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在复仇文本中书写的启蒙者对庸众的精神复仇,并试图从三个层面解读鲁迅对民众爱与恨纠葛的复仇情感.  相似文献   

17.
《蝴蝶梦》主人公“我”与吕蓓卡在性格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体现在叙事手法上:一是二者构成并置关系,形成鲜明对比;二是二者与《简·爱》中的两个女性分别形成互文关系:“我”与简·爱形成互文关系,吕蓓卡与疯女人伯莎形成互文关系。“我”和吕蓓卡构成并置关系,使二者迥然不同的性格跃然纸上,而“我”、吕蓓卡与《简·爱》中人物的互文关系,则使读者更能深刻理解不同的叙述者角度对人物形象会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理解叙述角度对“我”与吕蓓卡性格塑造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简·爱》自身的文本美和教师生成出的教学美两个方面来挖掘其美育价值。《简·爱》一书所蕴含的"人生价值=尊严+爱"的观念及其写作特色是文本审美性所在,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造性开发有助于文本价值的彰显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简·爱》是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评论家认为《简·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女性人物形象为中心,反抗父权统治的小说。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中浓墨重彩塑造了在父权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努力追求与男性平等,并且自尊,自爱的经典的女家庭教师简·爱的丰满形象,以及在此过程中简·爱所遭受的磨难及她成长的心路历程。自作品问世以来,评论家从各个角度对该作进行了剖析。本文作者将以桑菲尔德庄园里经常在夜半时分出现的"疯女人"伯莎·梅森为切入点展开分析,探讨男权社会下她孤独的内心世界并分析她在父权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如何成为男权的牺牲品,以及在象征罗切斯特男权统治的桑菲尔德庄园里艰难的生存状态,并且深入探析缺乏话语权的伯莎如何以不同于简·爱的方式向男权发起挑战,并最终毁灭自己,寻求精神重生的悲壮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运用福科权利话语理论并结合女权主义分析比较<黄色墙纸>与<简爱>,解读作品中"疯女人"疯癫的现实意义.首者以女主人公的身份直接反抗男权统治,而后者借助梅森实现其内心隐秘的愿望.伯莎与简·爱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