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国家出现之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南北各地已有大量的城邑出现,随着夏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正式的都城开发出现。夏商都城作为中国古都发展的起点,其布局特征对研究周朝都城及先秦其它各国都城的布局变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秦咸阳都城早已毁灭,但长期以来仍有人在不断探讨它的神秘化内涵。自汉代起,有人认为“法天说”是该都城在布局上的主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且尽量地发挥和阐释,本对此提出相反看法。  相似文献   

3.
秦朝的暴政包括重赋、重役、重刑.法家主张重赋、重役、重刑与否,是秦朝暴政是否和法家思想相关的重要判断依据.法家总体上是反对重赋和重役的,因此法家思想不应对秦朝的重赋、重役政策负责.法家的“重刑轻罪”思想是秦朝实行重刑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因素.因此,法家思想应对秦朝的重刑政策负责,但不应承担全部责任.法家思想既具有反重赋、反重役的反暴政因素,也具有重刑轻罪的暴政因素,具有复杂的两面性.秦朝的暴政是与统治者的冷酷个性、骄傲自大、骄奢淫逸、信奉五德之说、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以及采用法家的重刑之说等因素有关,仅仅把它归结为受法家思想的影响难免失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时期清朝京师的安危是时局的关键。日本的战略目标在于攻占北京,压迫清政府投降.马关议和时又以进攻北京相威胁,旨在挟制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清政府从“宗社为重,边徽为轻”的观念出发,以“保全京师根本”为目标,屈辱求和,终以割地赔款的惨重代价换来京畿安全和“十数年无事”之“和局”。以至丧失天下人心,自取败亡之道。康有为等人的“迁都”之论代表了当时士人关于都城问题的普遍认识.  相似文献   

6.
法学思想在秦朝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确定了以法家学说作为统治的指导思想。秦王朝虽然有着传统的法家思想,却没有反儒的传统,秦始皇并未明确表示取缔除法家以外的其他各家学说。终秦一代,儒学仍然存在,并且对秦朝统治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加之秦政府在学术思想上确实设了一些制约的框框条条,儒学研究只能算是发展史上的一个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7.
刘慧娟 《考试周刊》2010,(36):62-63
中国封建的监察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确立的,秦朝的监察制度由中央监察系统、地方监察系统和言官规谏系统三部分组成,监察官员上下垂直领导、位卑权重,且朝廷非常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这些特点和优点对当代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熊大靠 《考试周刊》2012,(71):31-31
本文从秦朝和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概况、特点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秦朝和明朝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两朝修筑的长城是中国人智慧与力量的展示,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北元昭宗在撤离应昌后确实到了和林 ,并以和林为都城 ,作为复兴大元王朝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中心。但这并不妨碍为了解决物资供应的困难 ,大汗斡耳朵常年在外地巡游。脱古思帖木儿被杀 ,大元国号被废除 ,和林迅速沦为丘墟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21年,秦工赢政最后灭掉齐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政治大统一。然而由于相对落后的秦文化不能满足新建统一王朝的需求,由于历史修久、内涵存厚的齐文化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极大的适应性,所以 文化并未伴随齐国有的来灭亡而消弭,相反,却在尚未实行文化专帛珠前期秦朝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阴阳五行学说、封禅说、稷下学等对秦朝的影响文化。秦朝后期发生的“焚书”“坑儒”两大事件  相似文献   

11.
秦工室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工室是秦国在郡县和王室普遍设立的专门制造各种器物的手工业作坊。内部有由县嗇夫(县令)或郡守任命的工室嗇夫管理,而工室的制造业务则由负责全国经济事务的内史进行管理和考垓。  相似文献   

12.
泰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的封建社会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基础上直接演成的,在泰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之前.今天泰国这片土地上并没有经历过一个奴隶社会的历史时期。在泰国的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基础是一种土地国有制或王有制,最高土地所有者被认为是国家,而国王就是国家的人格化。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国王自己直接占有着一部分土地,其余土地则以分封的形式分赐给为国王服务的大小领主。这就是泰国早期历史上的“食邑”制。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泰国的封建关系为一套更具体的“萨迪纳”制所固定下来。不过,尽管土地占有形式在不同时期略有差异,但在泰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以土地王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关系的基本特征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陇西县境内战国秦长城是我国古代最早修建的长城之一,至今仍可见遗迹。学界对此段长城走向虽早有考察,但具体线路并不清晰。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了陇西县秦长城的具体路线,并认为此段长城是沿乌龙沟南岸延伸的,且乌龙沟段并无人工修建的墙体。  相似文献   

14.
在战国中后期,合纵连横成为列国外交的总战略。连横外交作为秦国的基本国策,其间经历了事一强以攻众弱、远交近攻、连横权臣三个发展阶段,连横政策的长期坚持大大加速了秦的东进步伐,推动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咸阳任家咀秦人墓地发掘的242座墓葬,依照仿铜陶礼器墓和日用陶器墓两大类,以及两者之间可对比的器物,约略分为六期。任家咀秦墓出土器物反映了秦与楚、晋、周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史实,同时反映了秦迁都咸阳前后实施变法的历史背景。整个墓地从春秋至秦统一,延续时间长,中间无缺环,出土器物丰富,对于建立秦墓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诗经·秦风》十篇是研究秦人西部文化风貌的重要史料,其中前五篇为一组,从《车鄰》至《终南》,产生于西周后期;后五篇为一组,从《黄鸟》至《权舆》,产生于春秋时期。两组诗以秦人在与戎狄的斗争中发展、立国、壮大为主线,展示了早期秦文化中显著的重军功、尚气概、轻礼义、重真情的西部特色。这种尚武与纯情的完美结合,正是秦人快速崛起、后来居上的文化奥秘。  相似文献   

17.
秦人在关中将东方商人的上帝崇拜与西方周人的天神崇拜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祭祀文化。秦人在关陇地区快速崛起之时,既受西部西戎游牧部族神权观念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天神观念,随着向东方的不断开放,拿来东方的人才和文化制度的同时,在不断兼融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祭祀文化作为观念文化的核心在关中大地上日臻进步和完善。秦的祭祀文化体系贯通秦汉,在关中大地上绵延八百余年,波及全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秦的发展过程总共经历了三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是西周到春秋早期,史官文化取代巫术文化;第二次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晚期,法文化取代史官文化;第三次是秦统一前夕到秦帝国时期,帝制国家文化取代法文化。秦的三次文化转型体现了其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体现了其文化内容的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9.
咸阳塔儿坡秦墓墓主身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儿坡秦人墓地形成时间与秦孝公迁都咸阳及秦人在咸阳的统治时间相吻合。从秦国人口迁徙的历史记载与该墓地的规模、墓葬形制、葬式、葬俗、出土器物及同任家咀秦墓地进行比较分析,塔儿坡墓地的墓主应是秦孝公迁都咸阳后的外来平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